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81.
王燕  杨国飞  王兆亮 《地理空间信息》2011,9(2):120-121,124
提取河道不同时期、不同位置断面可了解河流冲淤与河势.由河道点数据通过Spline插值生成DEM,利用ISurface接口提取断面线生成断面,根据断面面积变化进行冲淤分析.与长江澄通段实际河势对比显示,河段四处提取的断面能很好地反映河势变化.  相似文献   
8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代正反转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地质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解释了新处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94条工业地震反射剖面,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以及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合理地再现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褶皱冲断带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运动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三叠世-中侏罗世为拉张环境,喀拉扎正断层、昌吉正断层发育,并控制中-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沉积; 中-晚侏罗世转变为挤压环境,早期正断裂发生反转,同时控制第一排背斜带的齐古逆断裂开始发育,齐古背斜、昌吉背斜雏形形成; 上新世(N2)再次发生强烈挤压,齐古背斜、昌吉背斜和喀拉扎背斜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83.
随着时代的进步,河道地形测绘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运用CASS和ARCGIS软件成图,能使河道地形测绘更加精确、便利和快速。并以CASS测绘软件为例,介绍两种河道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相似文献   
84.
从湘鄂西到川东近400 km宽阔的中上扬子陆内中古生界变形是江南—雪峰陆内造山作用向西北方向递进扩展变形的结果.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和埋藏热历史模拟以及雪峰山—华蓥山构造剖面的平衡演变分析方法, 揭示出自湘鄂西向川东华蓥山构造变形发展的时代从165 Ma到95 Ma, 具有递进变新的趋势.湘鄂西断褶带厚皮构造变形缩短率小于川东断褶带薄皮构造的变形缩短率, 但侏罗纪时期湘鄂西断褶带的缩短速率却明显大于早白垩世早中时期川东断褶带东南段的缩短速率, 而早白垩世早中时期川东断褶带东南段的缩短速率又大于早白垩世晚期川东断褶带北西段的缩短速率, 反映基底卷入程度和推挤力源的强度大小是控制缩短率和缩短速率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湘鄂西—川东中生代陆内变形具有大跨度穿时递进扩展的特征和方式, 并且由于基底的差异和卷入程度的不同以及滑脱层参与深度和程度的不同, 不同构造带缩短率和缩短速率的变化反映出明显的陆内变形及其动力学的差异.研究推测, 如果江南—雪峰隆起是原地或准原地体, 则湘鄂西—川东陆内构造递进扩展变形的"发动机"在桃源—怀化一线, 该线亦是江南—雪峰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开始发轫并向南北两侧呈花状扩展的位置.   相似文献   
85.
张广超  何富连 《岩土力学》2016,37(6):1721-1728
确定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及巷道支护型式和参数,对于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巷道安全性及实现综放开采高产高效意义重大。以王家岭煤矿20103区段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主应力差、变形及破坏演化规律,认为合理煤柱宽度为6~10 m,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条件确定试验巷道煤柱宽度为8 m。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钻孔窥视方法综合确定基本顶断裂线位于距采空区约7 m处,认为由于综放沿空巷道围岩性质结构和应力分布沿巷道中心线呈明显非对称性,将引发煤柱侧顶板严重下沉和肩角部位煤岩体错位、嵌入、台阶下沉等非对称破坏特征,靠煤柱侧顶板及肩角部位是巷道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以高强锚梁网、不对称锚梁、锚索桁架为主体的综合控制技术,详细阐明了具体支护措施的控制机制,并进行现场应用。工程实践表明,8 m煤柱宽度合理,该支护技术能够保证窄煤柱沿空巷道围岩稳定,并已在王家岭煤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类似工程条件的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方焘  刘新荣  耿大新  罗照  纪孝团  郑明新 《岩土力学》2012,33(10):2947-2952
变径桩在桥梁桩基和软土地基处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对其承载特性和工作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室内大型模型试验,对大直径变截面单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桩侧摩阻力分布形式、桩身内力和桩端、变截面处的破坏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顶截面相同的情况下,变截面桩竖向承载特性受变截面比影响显著,变截面比越小,竖向极限承载力越小。模型试验P-S曲线不存在最优变截面比,变截面比设计受桩横向受力特性的控制。变截面处土体挤土效应的发挥是以牺牲桩顶位移为代价,在只有到达一定桩身位移时,才体现明显的挤土效应,使承载力提高。  相似文献   
87.
石钰锋  阳军生  邵华平  龙云  杨峰 《岩土力学》2012,33(Z2):229-234
以广-珠铁路江门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段为依托,针对其超浅覆、大断面、富水等特点,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提出在地表隔水措施基础上,采用水平旋喷与大管棚复合超前支护并结合三台阶法开挖方案。研究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止水并加固地层,有效规避塌方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及降低造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单位圆外域到任意开挖断面隧洞外域共形映射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复杂开挖断面为边界的力学问题转化成单位圆为边界的力学问题,是利用复变函数理论开展地下隧洞围岩力学分析的前提。从黎曼存在定理出发,建立了以洛朗级数有限项表示的单位圆外域到任意开挖断面隧洞外域的共形映射函数。根据边界对应原理,将域到域的共形映射问题转化成单位圆周线到任意开挖断面隧洞边界线的共形映射问题。从三角插值理论出发,采用奇偶插值点反复相互迭代对映射函数的求解开展了研究。为快速地进行迭代计算,采用法线逼近法进行计算点(映射点)调整。提出了以映射边界线与实际开挖洞形边界线之间的绝对误差作为迭代计算的收敛条件,保证了共形映射精度。给出了3个开挖断面隧洞映射函数的求解算例,并将研究结果与文献中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单位圆外域到任意开挖断面隧洞外域共形映射的计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精度高和收敛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9.
小旋转椭球粒子群轴向呈正态分布时的散射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小旋转椭球粒子群旋转轴的空间取向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几种基本取向的散射截面随分布方差、期望及波长的变化。并对结果做了讨论分析,以便为微波大气传输研究、大气微波遥感,尤其是为改进天气雷达定量测量的精确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A novel stiffened joint called bulge formed joint was put forward. Compared with the unstiffened joint, an additional bulge plate is utilized to connect the chord and braces.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FE)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 (SCFs) were investigated for both a bulge formed K-jo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unstiffened joint. By the verific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FE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CFs of the bulge formed joints. The maximum SCF of the bulge formed K-joint under balanced axial loads is located at the position φ = 105°, which is close to but not exactly the saddle. The SCFs around the intersection weld can decrease remarkably compared with the unstiffened joint by the change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bulge plate. Then 2117 F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al effects on SCFs of the bulge formed joint. These dimensionless geometrical parameters include τs, η1, η2, θ, β, γ, τ, among which, the first three parameters are typical of the bulge formed joints, while the others are same as the definitions in the unstiffened joints. Finally, a set of SCF parametric formulas were obtain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