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8篇
  免费   1390篇
  国内免费   193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6990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明确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的品质、规模及分布规律对指导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柯坪地区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的解剖,阐明了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与藻(蓝细菌)有关的微生物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藻格架白云岩)、黏结藻屑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和含砂屑泥—粉晶白云岩,自下而上的岩相组合指示缓坡型台地沉积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粒(晶)间溶孔和藻格架溶孔,总体具有中高孔—中低渗的特征,孔隙的发育与岩相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砂屑白云岩和具有格架结构的微生物白云岩储层物性最好;通过二维地质建模及基于数字露头的三维地质建模,揭示了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具有较好的层位性、相控性和规模性,古隆起围斜部位的中缓坡丘滩体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852.
出露于辽东地区盖州-庄河一带的榆树砬子岩组,作为该区不整合覆盖于古元古代辽河群之上最早的稳定沉积盖层,其沉积时代、物源区及沉积环境的研究对了解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目前该地区依然缺乏关于榆树砬子岩组形成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的数据。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对该岩组的沉积环境及时限、物源区及与燕辽裂谷带内中元古代地层的时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榆树砬子岩组与燕辽裂谷带内常州沟组对比,发现尽管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榆树砬子岩组沉积时代晚于1803Ma,但二者在锆石年龄谱、物源成分、岩石组合及沉积旋回序列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龙岗地块及辽南陆块太古宙基底、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以及古元古代同碰撞或碰撞后岩浆岩可能为榆树砬子岩组提供了物源。同时,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记录了自~4. 1Ga以来的一系列地壳生长事件,其峰期主要发生于31~27亿年,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的数据一致,为华北克拉通太古代的陆壳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853.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地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记录了重要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信息。近年来的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原认为是中-新元古代的汝阳群-洛峪群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 75~1. 60Ga),而沿着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拼合带(洛南-栾川断裂带)分布的新元古代盖层(主要为栾川群)的形成时代尚不明确。华北南缘新元古代栾川群主要由大理岩、片岩、千枚岩和碱性火山岩组成,其上部大红口组火山岩以碱性粗面质岩石为主,高硅富钾,与侵入到栾川群中下部的辉长岩构成典型的双峰式岩石组合。栾川群大红口组三个粗面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40±4Ma、845±5Ma和846±6Ma,结合已有的栾川群下伏地层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结果(~1000Ma),限定栾川群归属于新元古代早期(1000~840Ma)。大红口组岩浆岩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区域构造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栾川群火山岩与北秦岭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共同指示了华北南缘与北秦岭在~845Ma均处于板内拉张阶段。  相似文献   
854.
刘文  吴建亮  雷传扬  王波  郎兴海 《岩石学报》2019,35(6):1738-1756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时限对理解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方法,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革吉地区沙木罗组下段与沙木罗组上段的物源特征及差异,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西段的闭合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沙木罗组下段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2586±26Ma~130±1. 5Ma之间,显示出1个主峰年龄约165Ma,1个次峰年龄约240Ma。碎屑锆石年龄分6个组别,集中在2600~2400Ma、2000~1900Ma、1000~840Ma、500~400Ma、340~200Ma和200~130Ma,分别与新太古代克拉通汇聚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相关的构造热事件、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冈瓦纳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岩浆活动事件、龙木错-双湖结合带岩浆活动事件和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俯冲消减的岩浆活动事件一一对应。沙木罗组上段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2558±22Ma~101±1. 0Ma之间,显示出1个主峰年龄约107Ma,2个次峰年龄分别约226Ma、150Ma。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分布于1个年龄组为122~101Ma,记录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俯冲消减的岩浆活动。通过与潜在源区的年龄谱峰进行对比,沙木罗组下段物源区与南羌塘地块有良好的亲缘性,表明其沉积物物源主要为南羌塘地块,其中南羌塘岩浆弧可能为其主要贡献者。沙木罗组上段物源区与南羌塘地块和北拉萨地块均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其沉积物物源具有双源性,分别来源于南羌塘岩浆弧和北拉萨岩浆弧。沙木罗组下段和上段沉积物物源的差异性暗示它们形成的沉积环境和物源区不同。对比分析沙木罗组下段和上段岩石学、碎屑锆石形态学等特征,也揭示了类似的差异性。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在革吉地区的主体闭合时间约115~110Ma,其代表性岩浆事件为南羌塘地块和北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岩浆弧,沙木罗组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由俯冲消减到闭合过程中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855.
正博格达山西段在早-中二叠世尚未隆升,该地区在中二叠世后期发生大规模湖侵,准噶尔盆地与吐哈盆地水体相连通成为统一的沉积体系。准噶尔盆地南缘自下而上发育了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吐哈盆地西北缘发育了塔尔朗组,其中芦草沟组与塔尔朗组发育厚层的深灰色泥页岩、页岩及油页岩,夹有薄层的灰岩、白云岩,为研究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目前,关于这套层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856.
正辽西坳陷地区位于燕辽裂陷带东部,在中新元古界时期沉降缓慢、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巨大,前人大量研究表明中-新元古界完全具备形成与富集规模性油气资源的条件。本文通过牛营子地区小庄户实测剖面的第一手数据,拟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以小庄户剖面下马岭组烃源岩为研究目标,剖析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解译有机质生源、沉积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57.
Diagenesi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servoir quality in deeply buried formations. Sandstone units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1 Member) of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is a typical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with lar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core observations and thin section studies, using fluorescenc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athodoluminescence (CL), fluid inclusion and isotope and electron probing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numerical determination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The sandstones consist of medium to coarse-grained, slight to moderate sorted lithic arkose and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values range from 0.5 to 30% and 0.006 to 7000 mD, respectively. The diagenetic history reveals mixed episodes of diagenesis and deep burial followed by uplift. The main diagenetic events includ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lteration,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minerals and grain fracturing. Compaction resulted in densificat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imary porosity. Quartz, calcite and clay are the dominant pore-occluding cement and occur as euhedral to subhedral crystals. Alter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volcanic lithic fragments and pressure solution of feldspar grains were the key sources of quartz cement whereas carbonate cement is derived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Clay minerals resulted from the alteration of feldspar and volcanic lithic fragment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data predict a good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cementation whereas leaching of metastable grains, dissolution of cement and in some places formation of pore-lining chlorite enhanced the reservoir quality. The best reservoir is thicker sandstone bodies that are medium to coarse-grained, well-sorted sandstone with low primary ductile grains with a minor amount of calcite cement.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several diagenetic stages in the Es1 Member, but the overall reservoir quality is preserved.  相似文献   
858.
中东地区主力产油层系Shuaiba组的勘探及研究逐渐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笔者通过总结Bab盆地阿普特阶Shuaiba组沉积相类型,多油田地层格架及空间展布特征的对比,为系统恢复Shuaiba组沉积演化过程及模式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阿普特阶Shuaiba组共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及盆地相4种沉积相单元和6种亚相类型,各相带单元受控于四个三级层序且沿Bab盆地周缘呈带状展布。开阔台地一侧,主要沉积了第二个三级层序对应的Lower Shuaiba地层;台地边缘往Bab台内盆地区域,则以第三和第四个三级层序对应的Upper Shuaiba地层为主。Shuaiba组生物礁、滩建造集中发育在第二个三级层序的高位域阶段,滩间海、缓坡及盆地相受控于海进和低位体系域。阿普特阶Shuaiba台地边缘生物建隆、台内浅滩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并成带展布,符合弱镶边型缓坡台地沉积模式,该类型台地具备深水陆棚性质的非常宽缓的斜坡,且缓坡往盆地一侧发育一个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859.
白云岩化是影响储层发育是否的重要沉积-成岩过程。作者通过在对川西地区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至雷四段的岩相学,碳、氧、锶、镁同位素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划分出含膏的泥晶云岩AD0、泥晶云岩D0、泥粉晶云岩D1、粉细晶云岩D2、微生物云岩MD、含灰质藻云岩CD(交代结构)以及去云化的泥粉晶云岩(CD0CD1)等七类白云岩。白云石有序度及铁、锰含量较低。阴极发光以暗紫、暗紫红、蓝紫为主;次为玫瑰红、橙红及橙黄红色。δ~(13)CPDB=1. 95‰~2. 46‰,δ~(18)OPDB=-4. 05‰~2. 70‰;~(87)Sr/~(86)Sr=0. 70778~0. 70807,δ~(26)Mg=-1. 872‰~-2. 124‰,其中δ~(13)C_(PDB)、~(87)Sr/~(86)Sr的平均值与中三叠世全球海水相似;δ~(18)O_(PDB)为弱负漂及正偏移。从D2、D1至D0、AD0,Sr、Na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和δ~(18)O_(PDB)逐渐增加; AD0、少量D0或MD相对富含硅、铝,并与高(低镁)方解石、黏土、有机质等共生。离子组成反映出白云石的前驱物以方解石型为主,少量为文石、原白云石结构。存在广盐、稍咸和超盐度的碱性等沉积环境。白云岩形成主要受向上变浅米级旋回序列,干燥、炎热为主、偶夹潮湿古气候以及古地貌-古水文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浅潟湖的萨勃哈(AD0或D0)、环潮缘至局限台地(D0-D1、微生物诱导MD)、潮间-潮下的微生物礁(席)构成的障壁的台缘带(MD-CD1-CD)、潮坪-开阔台地(D0-D2-CD1、MD)等环境,以萨勃哈和受蒸发泵-密度差驱动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860.
针对湘中地区邵阳凹陷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气资源评价,部署了页岩气调查井2015H-D3井,通过现场解析气等相关样品测试定量分析了页岩含气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借助气体稳定碳、氢同位素对气体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钻深从150m处开始出现气显,随深度增加,解析气含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0~425m为最高含气层段,累计厚度达125m,现场解析气含量全部大于0.5m^3/t,最高为2.35m^3/t,平均1m^3/t,证实龙潭组具良好页岩气资源潜力.当埋深大于300m时,解析气含量受有机碳含量控制,而埋深小于300m时,解析气含量并不简单受控于有机碳含量,而是受到保存条件的严重制约.气体碳、氢同位素测试显示δ13C1介于-29.87‰~-36.82‰,平均为-34.52‰,δ13C_2介于-29.45‰~-31.02‰,平均为-30.09‰,δD1介于-131.20‰~-178.40‰,平均为-167.40‰.气体成因分析揭示龙潭组页岩气属热成因中的油型气类型.基于沉积现象判断龙潭组为海陆过渡相环境,与氢同位素判断结果基本吻合,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判定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