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西北海银滩侵蚀及其与海平面上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鹄  戴志军  盛凯 《台湾海峡》2011,30(2):275-279
基于历史图件对比方法和Bruun法则对广西北海银滩岸线的侵蚀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银滩在近30a内海岸侵蚀达10.40 m/a,其中人类活动作用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岸线位置蚀退的影响贡献为98%;海平面上升导致岸线蚀退的贡献仅为2%.然而,在未来100 a内,基于历史图件对比分析估算的银滩侵蚀宽度可能超过1 000 m,银滩环境将会发生退化.因海平面上升而对岸线蚀退的贡献权重增加为9%.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银滩退化可以进行控制和预防,故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引发的银滩环境退化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2.
拒马源泉群作为拒马河的源头,受到了较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地下水的水化学、水位动态、泉流量等特征上,对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几乎没有,且对北海泉的成因解释多为粗略的定性概述。为了说明涞源北盆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详细揭示北海泉的形成模式,首次系统地采集了不同含水岩组的地下水样品,测定了水样的氢氧同位素组分。结果表明:样品点δD和δ18O值均落在区域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高程效应较明显,径流途径长,松散含水层径流途径短,受蒸发作用较强;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和松散含水层氘盈余d值分别为6.0‰~11.6‰、4.2‰~11.2‰、3.8‰~8.0‰,较大气降水大部分偏小,表明岩溶水和松散孔隙水经历了不同的流动过程;白云岩、灰岩含水岩组从补给区向排泄区各自流动过程中,在小西庄、香炉屯村附近断裂带发生沟通混合,然后在向盆地中心径流过程中受断层阻水上升,上升过程中又接受了松散孔隙水的补给,最后在松散岩层中出露成泉,形成北海泉。在孔隙水混入前,两者的平均补给比例大约为48.4%~57.6%和42.4%~51.6%。  相似文献   
33.
浅析广西北海市偏酸性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北海市滨海平原松散沉积物中分布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pH值普遍偏低,一般4.0~6.0者居多。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矿物成分石英占50%~80%,含少量粘土矿物,化学成分中SiO2占绝大多数。以难溶成分为主的沉积物和长期的淋滤作用使地下水具有低矿化度。天然状态下偏酸性地下水的H 来源于碳酸的离解、粘土层中的H2O 以及雨水中的酸度。碳酸则是由CO2溶解于水而形成。其中CO2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地下含水系统中缺少可以中和酸的碱性物质,有利于H 集聚,使地下水pH值偏低。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地处南流江冲积成因为主的古滨海平原的地貌、松散沉积物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场地土、场地类别、场地周期等环境特点为基础,对北海市进行了地震设防区划。将北海市划分为残丘区、台地区和阶地海滩区三个地质地貌单元和相应的三个地震设防分区,每个地震设防区给出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文中还对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35.
利用岸边水头动态确定含水层在临海方向上的边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建立了潮汐效率与越流共同作用条件下承压水头动态的数学模型.利用复变函数的基本原理,考虑到地下水流动的连续性,推导出了相应的承压水头动态公式.以此动态公式为基础,提出了直接利用承压水头的潮汐动态来确定延伸到海底的含水层长度(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广西北海市的地下水头长观资料,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应用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6.
广西北海湾COD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探讨了北海深COD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流输入对本湾COD值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春、夏季、冬季最小,秋季则以沿岸排废,排污影响为主,水文要素对COD值的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仅占次要地位;春、夏、冬三个季度月COD值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秋季则与磷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广西北海现代海岸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广西北海现代海岸各种环境的自然地理分带、地质营力、沉积物以及生物生态等特征,指出环境能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类型、沉积物类型以及生物组合类型。海岸环境据其能量划分为高能海滩、低能海湾、中能岩质潮坪和砂质潮坪、低能泥质红树林潮坪以及高能潮上沙丘等6种沉积类型;混合沉积作用主要发育于高能海滩和中能潮坪沉积环境内。涠洲岛现代地壳的上升活动控制着该区海蚀地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根据1965—2009年间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资料和风暴增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北海市沿岸的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北海市沿岸平均每年发生风暴增水2—3次,其中较大以上强度的风暴增水每年0.87次,严重以上强度的风暴增水每3年有一次;北海市沿岸每年4—11月均有可能发生风暴增水,且集中在7—10月,尤以9月最多。影响北海市沿岸的热带气旋主要以西北行路径为主,且多是穿过雷州半岛或海南岛后在越南沿海登陆,此种情况下,风暴增水曲线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另外,本文还采用Pearson-Ⅲ分布和Gumbel分布来估算风暴增水频度,得出北海市沿岸不同重现期的高潮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