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0篇
  免费   1050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715篇
地质学   5242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铜矿带。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斜长花岗斑岩和晚古生代企鹅山群中,但是前人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339~332 Ma),明显老于成矿年龄(约322Ma),因此,土屋–延东铜矿带的致矿岩体至今还存有争议。本次研究首次对该铜矿带晚石炭世石英钠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土屋–延东铜矿带矿床成因。对延东铜矿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322.0±2.7 Ma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319.1±9.1 Ma等时线年龄,明显要晚于斜长花岗斑岩年龄。两个石英钠长斑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4.9±2.4 Ma和324.5±2.1 Ma,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研究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中发育黄铜矿+绿泥石+硬石膏+方解石矿物组合,这与延东铜矿主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并且石英钠长斑岩成岩年龄与辉钼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石英钠长斑岩可能与土屋-延东铜矿带铜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晚石炭世铜矿的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三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相似文献   
993.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的克-百断裂带,晚二叠世以来发育了一系列后撤式逆冲断层。长期以来,关于克-百断裂带高角度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一直处于争论当中,后撤式逆冲断层的物理模拟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论文通过地震解释研究了克-百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应用断层"活动性系数"理论,半定量地描述了挤压条件下断层"活动性系数"、摩擦系数与断层倾角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挤压条件下也能形成高角度逆断层;结合"造山楔"理论解释了后撤式逆冲断层的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是印支期、燕山期持续挤压和扎伊尔山隆升效应综合作用的产物:挤压过程中发生"泊松效应",随着断层倾角增大,断层面上的正压力迅速增大、"活动性系数"降低,当倾角增大到一个临界值后断层停止活动,形成高角度的逆断层;同时扎伊尔山隆升造成挤压应力上移,为断层的后撤奠定了基础。最后利用砂箱物理实验模拟了克-百断裂带后撤式逆冲断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4.
红柳疙瘩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北山裂谷带,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主要岩石类型为含橄榄石角闪辉长岩和角闪方辉橄榄岩,岩石中赋存钛铁矿,具有全岩矿化特点。岩体出露长度6 km,宽度0.5 km,呈NE向展布,岩体经逆断层作用推覆至中生代碎屑岩之上。本文对矿区橄榄岩开展主要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石m/f比值为0.16~0.33,为富铁质超基性岩,具有低碱(Na_2O+K_2O)、MgO,高TiO_2、Al_2O_3和TFe(Fe_2O_3+FeO)特征。AR-SiO_2和FAM图解显示岩体原始岩浆属亚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岩体具有较低的Mg#(0.30~0.49),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钛铁矿的富集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相关。红柳疙瘩钛铁矿经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圈定钛铁矿36条,主要矿体有7条,长度200 m~700 m,控制斜深75 m~150 m,平均厚度4.02 m~13.97 m,呈层状、不规则透镜状,TiO_2平均品位6.37%~7.19%,TFe品均品位为14.60%。对该岩体含矿性分析,有助于北山地区的勘查找矿。  相似文献   
995.
王志辉  吕庆田 《地球学报》2017,38(S1):79-82
不同于油气藏能源大多产于沉积地层之中, 金属矿成矿部位的地质条件要更为复杂多变。通常情况下矿体表现为不规则形状, 且连续性较差, 难以满足现有地震反射波法所以依据的镜面反射条件(徐明才等, 2009)。不同的围岩地震地质条件差异很大, 甚至同一种岩性受到蚀变、构造作用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阻抗特征, 当围岩与矿体间的波阻抗差异较小, 难以形成有效的反射波。在控矿构造方面, 通常大规模的构造对成矿具有控矿、控岩作用, 而与成矿部位密切相关的一般是小规模的断裂, 反射波较难识别。根据菲涅耳带理论, 当地质体的尺度小于地震波的一个波长时, 反射地震成像精度会骤降, 而来自这些小尺度、非均匀地质体产生的绕射波和散射波成像较反射波成像具有明显的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利用绕射波成像能够探测和识别地下重要的构造信息, 如破碎带、断层、尖灭点、礁体边界、次火山岩、小尺度的侵入体、不规则盐丘体, 以及其他不连续的地质体(Karimpoul et al., 2015)。考虑金属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复杂, 矿体几何尺寸较小、形状不规则, 容易产生绕射波, 理论上利用地震绕射波识别这些地质体较反射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6.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地球学报》2017,38(S1):33-37
造山带花岗岩浆作用一直是地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它记录了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的信息, 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板块汇聚环境的陆壳生长和再造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 先后经历了洋盆的打开到闭合, 敦煌地块则是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北祁连造山带和敦煌地块分别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东南侧和西北侧, 且均出露有大面积的古生代花岗岩体。本文以阿尔金主断裂两侧产出的花岗岩类为研究对象, 涉及北祁连造山带中的赵家庄二长花岗岩, 石包城复式岩体(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和红柳河花岗岩, 敦煌地块中的党河水库花岗闪长岩、沙枣园二长花岗岩、安盆沟复式岩体(正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以及小草湖似斑状花岗岩。通过对上述花岗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垂直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南北向裂谷是东西向伸展的构造形迹。现代GPS观测数据却显示,喜马拉雅造山带东西位移(分)量很小,甚至为零。综合前人资料,喜马拉雅造山过程可划分为热造山(25~13Ma)及造山后(13Ma)冷却两个时期,热造山期具有受热膨胀,物质向外运移的特点,高喜马拉雅热隆挤出并触发各主要断裂(MCT、STD、GCT)活动,印度板块向北汇聚速率下降。造山后则表现为冷却收缩,前期构造-热活动停止或减弱,印度板块向北汇聚加速。研究认为,南北向裂谷与高喜马拉雅等冷却过程的东西向收缩。且被局限于东、西两个构造结之间有关。并据此建立了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模型估值与地质事实很吻合。  相似文献   
998.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形的再认识。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资料等,确定各构造群落形成的相对时代,进而比较合理地建立起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认为区内自吕梁期-燕山期-喜山期,至少经历了7期12世代的构造变形,期间任一时期构造体制的变更,造山作用类型的变化、盆地类型的转化,都遵循伸展和压缩交替进行这一普遍的地壳演化规律。将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古元古代基底的形成阶段、多旋回的洋陆转换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及高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999.
该文选取焦家断裂带南段的徐村院—史家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地区。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激电测深、钻探验证等手段,首次确定焦家断裂带自徐村院—姬家—黄家西—史家西—大尹家东一线延伸方向,将焦家断裂带沿走向向南推断了6km;认为焦家断裂带南段倾向W,倾角30°~50°,局部可达78°,断裂平面上呈S形,形态不规则;查明了焦家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钻探揭露了焦家断裂带南延位置,拓展了焦家金矿带的找矿空间,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威海-文登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重要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文登汤村店子金及多金属矿床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矿床,其形成与分布受米山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米山断裂次级断裂近EW向断裂带内发现7条矿化蚀变带,且在蚀变带内圈定4个金及多金属共生矿体,分别为Ⅰ-1,Ⅰ-2,Ⅱ-1,Ⅲ-1,其中Ⅱ-1矿体规模最大,赋存于Ⅱ矿化蚀变带中,呈细脉状,倾向NNE,倾角60°±,走向400 m,斜深250 m,赋存标高+60 m~-180 m,并共生银及铅、锌等多金属矿。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地表为氧化矿石。矿体主要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组成,围岩为中细粒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围岩蚀变主要是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等。通过对汤村店子金及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进一步指出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