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南海ODP1148站深海相渐新统硅质成岩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南海ODP1148站分析结果显示,井深475-600m的硅质化石主要表现为蛋白石-CT。随着深度增加,硅质化石破壳率增大,蛋白石-CT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减弱,自生石英的衍射峰则相应增强,反应了蛋白石-CT向石英的转变,井深620m附近,硅质化石完全溶解,蛋白石-CT衍射峰消失,蛋白石-CT全部转变为石英,样品取心率从470m处的近100%降到485m处的8%,可能是硅质成岩作用,尤其是蛋白石-A向蛋白石-CT的转变影响所致,而取心率的降低,则是此井未能观察到蛋白石-A/蛋白石-CT转变界线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322.
古赤潮与古营养状况的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研究证实,赤潮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分子地层学记录来探讨赤潮演变历史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希望找到赤潮演化与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甾醇、生物硅、色素、孢囊、同位素等指标在古赤潮及其相关古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动态与进展。甾醇是重要的藻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醇及其衍生物可指示沟鞭藻的输入。孢囊可用来反映生物种群、表层海水营养和生产力水平。生物硅被用来指示硅藻生产力。色素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中富营养水平及生产力高低,颤藻黄素的升高被认为是湖泊人为富营养化的重要依据。利用C、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水体中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3.
C18键合硅胶柱在线富集/FIA-FAAS系统测定海水中痕量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在C_(18)键合硅胶上的吸附原理,在海水样品中加入少量8-羟基喹啉溶液,建立在线C_(18)键合硅胶柱富集,甲醇洗脱,洗脱液直接进入火焰的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系统(FIA-FAAS)测定海水中痕量Cu,Ni,Cd和Zn的方法。富集倍数达80,进样频率为每小时30次。对Cu Ni,Cd和Zn测定的特征浓度分别为0.30,0.26,0.12和0.07μg/L;检出限(2σ)分别为0.07,0.05,0.02和0.01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2.1,2.8和2.5%;回收率分别为102,98,96和102%。本法快速简便,污染少,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24.
生物胺对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注射和体外培养方法,进行生物胺调控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重的5羟色胺(5—HT)、章鱼胺(0A)和多巴胺(DA),第15天解剖;其中5—HT对卵巢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离体条件下,将脑、胸神经团、视神经节分别与卵巢小块进行联合培养,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PBS与1μg/g体重的5—HT、OA、DA、HA(组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发现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与5—HT刺激了脑和胸神经团的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25.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消期(18~10 ka)以及高生产力的全新世。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沉积物中放射虫物种主要是具有硅化程度较高的矢状环形结构的轭环虫/双篮虫属占据绝对优势(约60%)、少见硅化程度轻的纤细结构,推测末次冰期沉积物中硅质生物壳体受到明显溶解作用影响,尽管如此,末次冰期碳酸钙含量约20%、生物硅含量3.5%~4.4%、放射虫丰度1 000~6 000枚·g-1,表明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营养盐物质丰富、生物量较高。该结论得到放射虫群落结构中罩笼虫目高相对丰度(>50%)的数据支持,其被认为是营养盐丰富的指标。此外,末次冰消期生物硅含量的阶段性波动变化现象,可能是受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调控引起的,即Heinrich1(HS1)和新仙女木(YD)时期生产力增高、生物量增加,推测与陆源有机物质的输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进入上层水体、南极中层水入侵带来中层水通风增强促进硅质生物生产力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26.
甘肃省玉门市三白墩硅石矿石英纯度高,杂质少,可以用作高纯石英的加工原料。通过对硅石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矿石质量的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硅石矿严格受华力西期侵入岩及接触带构造控制,属于岩浆伟晶岩型石英脉矿床。伟晶岩分带结构比较明显,其中石英核(带)SiO2含量最高达99.71%,具备高纯石英—云母等岩浆型伟晶岩系列矿产的成矿条件,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高纯石英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7.
沉积物岩心记录着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其中生物硅(BSi)记录能反映硅质生物的生产力时间和空间变化,2012年5月在下辽河平原西南缘得到了ZK2钻孔柱状样,通过对其沉积物原位密度、生物硅、碳埋藏、粒度、AMS~(14)C和OSL测年、有孔虫鉴定、孢粉鉴定,将ZK2孔的沉积环境主要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海洋主导的沉积、湖相沉积、河道沉积4个沉积单元,其相应的生物硅(BSiO_2)浓度分布依次为(2.85±0.23)%、(1.55±0.10)%、(1.96±0.10)%、(0.92±0.05)%,并且生物硅的波动与颗粒有机碳浓度的波动同步。特别是在17~25 cal ka BP冰期形成的湖沼沉积出现较大的颗粒无机碳(PIC)浓度的波动,推测与当时干冷气候条件下CaCO_3过饱和从湖水中沉淀析出有关。钻孔沉积物生物硅浓度记录对格陵兰冰芯~(18)O同位素值的响应存在大约300 a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328.
张莹 《地质与勘探》2018,54(2):381-388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天门村进行了硅质岩结构面强度的原位试验,结合现场调查,基于Barton模型,估算了硅质岩结构面抗剪强度。结果表明,硅质岩结构面的剪应力-位移曲线呈现出塑性变形的特征,剪切过程具有爬坡、空化、剪胀的特点。剪切曲线分为剪胀、剪断凸台和完全接触三个过程。结构面受剪力初期,剪应力上升较快,剪切位移随剪应力的增大而几乎呈线性增大,处于弹性状态;随着剪应力的不断增大,在剪切面处发生爬坡作用和啃断作用这两种力学效果;当将结构面上的凸台被啃断后,剪应力上升的梯度变小,直至峰值强度,处于完全接触状态。原位试验得到的抗剪强度参数与Barton模型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Barton模型参数的确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造成的误差较大,导致其计算结果偏小,因此在没有经验值和相关工程参考的地区进行现场大剪试验是十分必要的,既保证了工程的可靠性,又避免过于保守,本次实验的结果为类似工程的取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9.
天然丝光沸石表面重构改性及其在水中去除重金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丝光沸石作为一种绿色廉价多孔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中去除重金属,目前报道的天然沸石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多在60%~90%,提升其去除效率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正硅酸乙酯对天然丝光沸石进行表面重构改性,通过TEM、XRD、BET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水解生成的SiO_2可与天然丝光沸石复合形成新颖的"SiO_2/丝光沸石",原沸石表面包覆了新生纳米SiO_2孔结构,同时没有损坏原始沸石的多孔结构,使改性沸石材料兼具了天然丝光沸石和纳米SiO_2孔结构优点,增强了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该改性材料对水中Pb~(2+)、Cd~(2+)、Zn~(2+)和Mn~(2+)的最高吸附率为99. 3%、97. 1%、98. 3%和97. 0%,且极少解吸,性能稳定。考虑经济成本并保证合适吸附率的情况下选择吸附效率最佳的投加量,得到改性材料对初始浓度10 mg/L的Pb~(2+)、Cd~(2+)、Zn~(2+)、Mn~(2+)溶液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 5 g/L、2 g/L、2 g/L、5 g/L,可为中试和规模应用提供参考。较之焙烧、酸、碱、盐和有机改性,本改性方式对多种重金属均有高的吸附率,并显现出操作简便、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0.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 (PBSi) in the upper surface waters of Prydz Bay, Antarctica,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27th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cruises of January 2011. We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BSi and plankton, nutrients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silica ranged from 0.76--19.72 ktmol-dm3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biogenic silica was 6.06 mol.dm3.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PBSi had significa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south of 67S than to the north. The distribution of PBSi, chlorophyll a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and PBSi distribution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silicat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mole ratio of PBSi and POC (Si/C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is trend indicated a higher rate of PBSi dissolution, or a lower rate of organic matter reminer- alization rate, in the upper 2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