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12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铜和锌对刺参幼参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金属离子 Cu2+ 和 Zn2+ 对刺参幼参的联合毒性,并以 Marking 相加指数 ( AI ) 评价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 Cu2+ 和 Zn2+ 以等毒性混合共存时,Cu2+ 对刺参幼参在24 h、48 h、72 h和96 h 的半致死质量浓度 ( LC50 ) 分别为0.351 7、0.283 3、0.249 5和0.234 8 mg/L;Zn2+ 对刺参幼参在24 h、48 h、72 h和96 h的 LC50 分别为 5.061 0、3.223 4、2.469 6和2.163 5 mg/L.由此可见,Cu2+ 对幼参的毒性大于 Zn2+.二者以等毒性混合对刺参幼参在 24 h、48 h、72 h和96 h的相加指数 AI值分别为 -0.931 5、-1.499 0、-1.834 2和-2.065 2,其对幼参24 h、48 h、72 h和96 h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拮抗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02.
新疆伽师铜矿床产于新生界古近系苏维依组中,通过对新疆伽师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的苏维依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伽师铜矿区富集Pb、Cu、Ag、As元素,具有较好的铜成矿背景;赋矿的古近系苏维依组的物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Cu元素主要来自于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风化产物;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古气候环境和构造的控制,属古近系潟湖相沉积作用和构造富集作用有关的砂岩型沉积-构造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03.
芳畈-青山口矿带是产出在鄂北中深变质岩区的一条铜、铅、重晶石矿带.文章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和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讨论了矿带内矿床的矿质来源、水源、热源等3个矿床成因问题,认为矿带内不同地段不同矿种的矿床属"三源"不同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04.
红牛—红山铜矿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之格咱压性弧,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矿床规模为大型。通过系统开展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建矿区"源-运-储-破"构造体系,结果表明,矿区构造格架为沉积构造、侵入构造、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等构造系统叠加复合而成。沉积构造系统为主要成矿前赋矿构造,侵入构造系统为成矿前或成矿期导矿、赋矿构造,褶皱构造系统及断裂构造系统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断裂构造同时具有压扭性、张扭性及平移断裂等多性质叠加特征,主要呈NW—NNW向展布。成矿前红牛向斜对矿区成矿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矿体均产于红牛向斜中,同时成矿前红山断裂及次级断裂具导矿、配矿、赋矿作用,控制矿区成矿地质体的产出形态及范围,决定成矿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成矿期节理裂隙系统丰富了矿区成矿容矿空间,而成矿后断裂及次级小褶皱对矿区矿体进行破坏和改造,形成现今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