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4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前钻孔应变观测一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的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的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的垂向应变测量单元,外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的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一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的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是一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的硬度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相似文献   
92.
基于相机摄影测量的冰面反照率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雪冰反照率是冰川与积雪能量平衡计算的关键参数,也是观测的难点. 为测量冰面反照率,试验采用相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祁连山十一冰川开展了自动拍摄、并利用共线方程进行冰川正射制图,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7月28日-8月18日在冰川表面开展了不同海拔梯度的反照率观测. 通过统计分析晴天与阴天观测反照率与对应点相机拍摄获取的RGB归一化指数之间的关系,对十一冰川进行冰面反照率参数化方法研究. 结果表明:晴天冰面反照率与RGB归一化指数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拟合R2达到0.79;而阴天的统计关系较差,线性拟合R2仅为0.52. 据此尝试利用晴天的拟合公式对整个冰面进行反照率参数化,计算表明:在晴天冰川表面地形阴影区的反照率存在低估现象,而无阴影区的反照率估算结果可信度较高. 利用2013年的反照率观测数据进行了参数化方案的验证,结果表明:观测值与模拟值平均误差仅为0.037,表明利用RGB影像对反照率参数化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
航空数码相机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介绍了两种航空数码相机的结构;分析了它们与中心投影的关系及相关的问题,如摄影比例尺、像片覆盖范围、测图精度等;并指出了这两种航空数码相机带来的两个问题:像对数增多、高程精度降低;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按图幅为单位进行立体测图、DEM生成,基本实现模型接边自动化;按多目视觉的理论,利用大重叠影像增大交会角,提高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94.
The exploration for and exploitation of deep Lower Rotliegend gasfields onshore in North Germany often suffers from poor surface seismic imaging. This is owing to the depth of the reservoirs and a thick and complex Zechstein salt overburden. RWE Dea conducted a 3D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survey in a low‐performing production well after the borehole was plugged near total depth. Our main objective was to improve the seismic image of the reservoir zon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well to determine a new landing point for a planned sidetrack. Because acquisition was in a densely populated and also partially environmentally protected area, there were surface restrictions concerning source deployment. Additionally,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 we conducted two 2D VSP field tests and thorough pre‐survey modelling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in terms of seismic imag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reasonable cost. Deformation bands in the drill core suggest that the initial well was drilled close to a major fault,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appointing production rate. Therefore, we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fault detection in our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ur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used an enhanced structural mapping workflow that helped to design a sidetrack. When the sidetrack was drilled two years later, it ended up being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well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95.
We have developed a straightforward and ray based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both the maximum offset and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for multi‐layered velocity models, which can be used for a 2D/3D VSP survey design. Through numerical examples,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a high‐velocity layer above a target zon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maximum offset and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Our numerical examples also show that including in a migration VSP data acquired beyond a recommended maximum offset, radically degrades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VSP image. In addition, unlike the conventional straight‐line based approximation that often produces an incorrect large reflection imaging radius, our methodology predicts the VSP imaging radius with more accuracy than does the conventional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96.
简要叙述了青海地区6个钻孔应变台站的观测概况,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存在观测技术系统和观测环境变化这两类干扰。在排除各类干扰后,发现只有乐都台和湟源台在汶川地震前出现了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7.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可以同时兼顾长焦距与大视场, 可以优化为零畸变、低场曲的光学系统, 很好地满足了测绘对光学系统的要求, 被公认为航天遥感测绘相机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航天测绘相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应用于测绘的相机内方位元素定义、焦距计算公式的修正、调焦方式对主点位置精度的影响、系统畸变标定以及系统稳定性等问题进行讨论为中国自主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测绘数据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8.
张丽娜  彭力 《测绘通报》2017,(10):100-105
由于三维场景与二维图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和高度复杂的关系,使用相机对用户的位置进行估计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神经网络估计的单相机进行室内定位的方法。室内定位系统的主要优点是LED能够使用可见光通信发送其位置信息。首先,该方法充分利用LED光线的投影不变性,借助图像传感器通信(ISC)完成虚拟直线的构建;然后,运用神经网络估计从该虚拟直线中提取出相机的方向信息;最后,使用一个简单数学方程估计用户位置。仿真试验考虑了4种情形,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性能优于同类方法,对于一个房间内的大部分地方,定位误差在35 mm以内。  相似文献   
99.
张建霞 《测绘通报》2017,(10):140-142
稀少控制航测可以大大减少外业测绘的工作量,随着GPS辅助航测技术的发展,使稀少控制测绘成为可能。本文以国产SWDC航摄仪为研究基础,阐述了GPS辅助数码空中三角测量的原理、技术流程及具体测区稀少控制的典型航测试验。结果表明,SWDC航摄仪的航测精度满足1∶1万地形测绘需求,验证了国产SWDC实施稀少控制航测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钻孔摄像技术能够采集到大量地下岩体内的结构面数据,分析其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组合关系。针对钻孔内获得的结构面几何参数的特殊性,提出了综合倾角、倾向和位置深度等参数的特征点描述方法,在局部坐标系下对结构面特征点的描述方法及计算过程进行了阐述,推导出了结构面几何参数与特征点坐标之间的转换公式,在全局坐标系下对特征点坐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后对空间坐标系下特征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坐标系下的结构面特征点是结构面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的综合反映;(2)特征点在空间的分布反映了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为结构面的统计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开展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交切关系研究,对钻孔摄像技术的发展和以结构面几何特征为基础的岩体稳定性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