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其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将遥感技术用于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不仅能保证建筑物类型和数量调查更新的时效性,而且有利于进行不同时期损失风险的对比分析,以便揭示震灾损失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高分辨率建筑群的遥感影像特征,设计了一套提取建筑物属性信息(高度和面积)的方法,并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其可行性;将提取的建筑群属性信息与传统的震灾风险分析模型相结合,即可实现对研究区建筑群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分析。以唐山市区和9个乡镇2009年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它们的属性信息,在设定地震烈度情景下,分析了这些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脆弱性和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102.
Emissions from construction product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particularly i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where the normal rate of air exchange with fresh ambient air may be limited. In this context, reduction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s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German authorities wanted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low‐emission products, and as a result it was necessary to quantify and qualify these emissions in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manner. The core principles for evalu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measurements in emission tests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Committee for Health‐Related Evaluation of Building Products” (AgBB) and published in the so‐called “AgBB scheme”. Relevant for evaluation are: (i) Assessment of the emission levels of substances with known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ii) limits for non‐assessable or unknown substances; (iii) limits for the total amount of chemical emiss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stepwi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st procedure in Germany and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evaluation of product emissions over the year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philosophy, history, current practi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German AgBB scheme for VOC emissions is also provided.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evaluation of a list of about 170 single substances which have an agreed “lowest concentration of interest” (LCI) value f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 – values that are updated periodically according to present toxicolog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基于RS和GIS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霞  王晓青  窦爱霞  李振敏 《地震》2015,35(3):136-146
本文在概述目前地震风险评估以及震后快速评估中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处理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遥感和GIS的多源数据多因子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方法。 以云南省东川区为例, 利用DEM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等, 提取地形、 地貌、 河流、 道路、 居民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等各种影响因子, 以300 m格网为单元, 研究了建筑物空间分布与各类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确定了各类子因子的建筑面积密度, 实现了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预测。 综合分析表明, 考虑多影响因子的建筑物空间非均匀性分布, 较传统的均匀性分布方法更接近真实空间分布, 因而有助于提高地震风险评估和震后快速损失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5.
106.
根据智能大厦建筑体、内部设备和该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分别计算出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防雷装置拦截效率,计算出该智能大厦的雷电防护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对电源、信号系统设置SPD保护和接地等电位连接,为智能办公大厦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陈晓东  孟祥飞  孙金华  惠良 《气象科学》2012,32(S1):155-160
本文在综合考虑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基础上,以某办公楼防雷装置为实例,采用AHP分析法建立雷电风险评价层次模型,通过对层次模型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利用和法归一化和一致性检验法后得出各层指标相对权向量。最后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给予定量表示,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出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的综合得分。其结果分析表明,该办公楼雷电风险评价等级为临界安全型,须对其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措施。AHP分析法将建筑物雷电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对于深化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结合对象关系特征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建筑物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面向对象特征影像分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合建筑物和阴影对象邻近关系特征的建筑物识别提取方法。在多尺度影像 分割的基础上,利用对象的光谱和形状等特征,建立简单的分类决策树,提取粗略的建筑物候选区和相对准确的阴影区。计算相邻 近阴影对象和建筑物对象的关系特征,建立简单的知识规则,即可从建筑物候选区中消除广场等噪音,获得准确有效的建筑物目标 信息。通过QuickBird卫星影像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建筑物目标识别中具有相当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宁迪  骆祖江  葛伟亚  贾军元 《地质论评》2019,65(6):1549-1557
针对江阴南部地面沉降问题,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城市建设规划,根据比奥固结理论,引入黏性土流变理论,将土体本构关系拓展至黏弹塑性,并考虑土体的土力学参数和水力学参数随应力场的动态变化,建立江阴南部地区建筑荷载、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分别模拟预测了江阴南部地区2015年12月3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建筑荷载、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及二者叠加作用三种情况下地面沉降发展趋势。模拟结果显示,建筑荷载为引起江阴南部地区地面沉降的主因,其次是地下水开采,二者的主压缩层分别为第Ⅰ黏性土弱含水层和第Ⅱ黏性土弱含水层,分别占总压缩量的42.94%和62.60%;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引发的地面沉降具有耦合效应,二者叠加量小于单独作用引发量的线性叠加。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西宁市区28个街道办事处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的调查了解,进行了对西宁市区的房屋建筑的静态震害预测,当西宁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波及西宁市区时进行快速评(盲)估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定量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