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6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1490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814篇
地质学   4862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简单回顾了构造相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构造相的控制因素;笔者从岩石的能干性出发,提出了地层能干性的新概念,计算了燕山地区前中生代各地层的能干性和印支期变形的温压条件,并对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相进行了系统的划发,建立了印支期的相结构。提出了本区印支期构造相以变流相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2.
略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浪良杰 《现代地质》1997,11(1):14-20
依据所处板块构造位置和地球动力学环境,提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泥盆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完整的开合旋回。第一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寒武—奥陶纪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志留—泥盆纪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时间跨度达400Ma以上。第二旋回表现为石炭—二叠纪弧后拉张—弧后造山事件,延续仅约100Ma。  相似文献   
133.
在pH4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_NaOH缓冲介质中,Cu(Ⅱ)与间氯偶氮安替比林形成1∶2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3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26×104L·mol-1·cm-1,Cu(Ⅱ)的质量浓度在0~2mg/L时符合比尔定律。应用该法测定了桃叶及牛肝标样中的铜含量,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结合活性炭分离,建立了铜的形态分析流程,并测定了茶汤中铜的各种主要形态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34.
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冰川  冉清昌 《矿物学报》1997,17(2):220-224
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是我国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主要产出于多宝山组岛弧建造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年龄为292~283Ma。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量的基性和超基性岩体,以及通过对比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古生物、结晶基底、成矿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黑河一嫩江是一条重要的构造边界带,它是兴安和松嫩地块在早石炭世拼合、碰撞、造山隆起形成的。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就是形成于两板块碰撞后隆起抬升构造环境的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5.
中国黄铁矿资源丰富,按元素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其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锌、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含钨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锡黄铁矿型矿床;含金黄铁矿型矿床。最主要的成因类型是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它广泛分布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及早前寒武纪克拉通。黄铁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分为5种,即:边缘浅海或优地槽环境;上叠的断裂坳陷带;洋中脊;岛弧地带;陆相火山盆地。  相似文献   
136.
略阳─石泉边界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阳─石泉构造带是一板块缝合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现由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断裂构造系统,裹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各类建造─蛇绿混杂岩、陆缘楔状体,岛孤岩浆岩及外来岩块等,共同组成了分隔秦岭、扬子地块的一个特殊边界地质体。  相似文献   
137.
对北大巴山地区岚皋-镇坪一带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早古生代碱基性火山杂岩的成岩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本区曾经历了裂陷-愈合一再裂陷-愈合的地质发展和演化。早古生代时期本区是一个在已固结愈合的中-晚元古代的裂陷的扬子地台北缘构造软弱带的基础上重新活化的大陆边缘陆内断陷构造带。它不仅控制了区内该时期碱基性火山杂岩的产出位置、岩浆脉动活动特征,而且还影响到岩浆物质来源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与杂岩密切相关的碱(钾)质煌斑岩的金刚石含矿性。  相似文献   
138.
莫里青断陷西部在始新世双阳组沉积时期发育NE,SW和NW方向三个浊积扇体,其中NE向浊积扇体仅发育于湖平面上升初期(双一段沉积时期),SW向浊积扇体在湖平面上升初期、上升早期和快速上升时期(双一,双二和双三段沉积时期)始终存在,而NW向浊积扇体形成于湖平面上升早期(双二段沉积时期),并一直持续到湖平面快速上升时期(双三段沉积时期)。目前在区内仅钻遇中扇水道、中扇过渡带和外扇沉积。  相似文献   
139.
构造非平稳运动定量研究的MDD模式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寄  李齐 《地球科学》1996,21(3):277-279
利用MDD模式得到的连续冷曲线,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的冷却(隆升)过程;采自我国7个不同地区中38个钾长石MDD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快速冷却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不同的快速冷却速度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构造事件;突变因子(δvi)可以定量地描述地质体非平稳运动以及突变程度,并且使得不同地质事件非平稳程度的对比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0.
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通过沉积地层、地貌、构造形变等的综合研究,对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期次和阶段进行了划分。上新世晚期以来,这一地区至少经历过6次显著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事件,其中以玉门、酒泉和白杨河运动最为强烈。针对上述构造事件进行了古地磁、孢粉、红外释光和热释光等方法的综合研究和年龄测定,论述了各阶段构造运动的方式、性质和其它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