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179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1206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多数火山喷发以强酸 (主要是硫酸 )的形式在极地冰芯中留下痕迹 ,通过冰芯连续电导率 (ECM)或各个雪冰样品SO42 - 浓度测定能够恢复历史上的火山作用。极地冰芯中已知年代的火山喷发还可用于冰芯定年。极地冰芯记录的火山信号大小依赖于火山喷发的规模和类型 ,火山喷发的地理位置和酸性气体组成 ,大气气溶胶传输 ,以及沉降地点的年积累率和沉积后生过程等。单个火山喷发通常会导致数月至数年的半球乃至全球范围的气候相对变冷 (这种现象在极区变得更明显 ) ,但过去大规模的爆炸性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陈宝杰  卜长根 《探矿工程》2003,30(3):30-32,34
通过对普通机构二维力因素影响的分析,利用修正公式计算求值,以修正单因素影响最大值计算所产生的误差。利用这一计算方法,对CD—3型钻机卡盘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正确的设计结果,说明用修正公式对多因素影响采用单因素影响最大值计算进行修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出露于康定跑马山、丹巴格宗、公差等地的变质核杂岩地层,原岩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一套正片麻岩及副片麻岩地层。获得1585—2341Ma原岩成岩同位素年龄值。应属康定群,时代为中元古代—太古代,为康滇地轴扬子地台结晶基底向北露头的延伸。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将深海岩芯高分辩率记录的替代性指标分为沉积型和生物型两类。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粘土矿物;生物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对比研究发现,17940—2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等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程度优于其它替代性指标;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与生物型替代性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不同步;海洋环境变化的突变与渐变影响替代性指标记录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5.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46.
慕士塔格冰芯钻孔温度测量结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2年8月对慕士塔格冰川累积区海拔6300m左右的两根冰芯钻孔(其中—根达到冰川底部基岩)进行了温度测量,揭示了该处冰川的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冰芯的冰温是目前中低纬地区山地冰川中最低的,达-21.79℃,该最低温度出现的位置在35m以下;冰床底部的温度为-20.76℃,也远低于其它山地冰川的冰床温度,极低的温度对成冰过程有重要影响,并有利于获得可靠的冰芯记录。  相似文献   
47.
高分辨率厘米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典型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香港大地水准面HKGEOID_2 0 0 0和深圳市高分辨率、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SZGEOID_2 0 0 0。利用HKGEOID_2 0 0 0和GPS椭球高求得的正常高与香港地区由三角高程测量得到的“正常高 (或本地高 )”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其差值的均方根为 0 .1 0 2m ,标准差 (STD)为± 3 .4cm。结合HKGEOID_2 0 0 0、SZGEOID_2 0 0 0和这两个大地水准面模型重复覆盖地区的高精度GPS水准数据 ,探测这两个大地水准面模型之间的差异和香港主要高程基准面 (HKPD)与我国 1 95 6黄海高程基准面之间的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48.
强震观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取得强震观测资料的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利用SAP2000程序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同实际记录到的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结构模型参数估计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The Remote Sensing Core Curriculum (RSCC) was initiated in 1993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a college-level set of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cros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ampuse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adopted the RSCC in 1996 to sustain support of this educational initiative for its membership and collegiate community. A series of volumes, containing lectures, exercises, and data, is being created by expert contributors to address the different technical fields of remote sensing. The RSCC program is designed to operate on the Internet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World Wide Web (WWW) technology for distance learning. The issu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setting, with demands on faculty, students, and facilities, is considered to understand the new paradigms for WW-influenced computer-aided learning. The WWW is shown to be especially appropriate for facilitating remote sensing education with requirements for addressing image data sets and multimedia learning tools. The RSCC is located at http://www.umbc.edu/rscc  相似文献   
50.
The g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during Archaean times is evaluated from a palaeomagnetic and chronological study of a dolerite dyke intruded into the 3000 Ma Nuuk Gneisses at Nuuk (64.2°N, 51.7°W), west Greenland. Plagioclase from the dolerite dyke yields a mean K-Ar age of 2752 Ma. Palaeomagnetic directions after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of the dyke and the gneiss reveal a positive baked-contact test, indicating that the high-temperature-component magnetization of the dyke is primary. Thellier experiments on 12 dyke specimens yield a palaeointensity value of 13.5±4.4 μT. The virtual dipole moment at ca. 2.8 Ga is 1.9±0.6 × 1022 Am2, which is about one-quarter of the present value. The present study and other available data imply that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at 2.7 ∼ 2.8 Ga was characterized by a weak dipole moment and that a fairly strong geomagnetic field similar to the present intensity followed the weak field after ca. 2.6 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