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保山地块采获大量古生物化石,首次发现施甸地区缺失早奥陶世沉积,并发现施甸地区的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对下奥陶统缺失区的追索与调查,初步圈定出早奥陶世施甸隆起范围,该隆起区大致与施甸地区的晚寒武世碳酸盐台地重叠,其形成过程受寒武纪末期地壳抬升与海平面下降的双重因素控制,以晚寒武世碳酸盐台地的剧烈隆升起主导作用。施甸隆起概念的提出及其范围的圈定,对深化保山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库鲁克塔格地区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寒武纪-奥陶纪沉积地层,其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对塔东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该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体系、沉积模式及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寒武纪时期,库鲁克塔格地区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南、北两区沉积具有相似性。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导致南、北两区均发育陆棚相-深水盆地相沉积;寒武纪晚期,在逐渐海退的背景下,南、北两区开始出现沉积分异。奥陶纪,经历了新一轮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南北两区沉积差异显著。北区从早奥陶世到晚奥陶世,发育台地边缘斜坡相-广海陆棚相-缓斜坡相-台地边缘礁滩相-开阔台地相相序,构成整体向上变浅的碳酸盐岩沉积层序;而南区发育深水盆地相-陆棚斜坡相-浊流盆地相-碎屑陆棚相相序,形成一套巨厚的深水复理石建造。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纪时期发育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因台地不断向南构筑以及断裂活动,导致奥陶纪晚期台地边缘快速变陡,并在经历斜坡相快速堆积填平补齐之后,重新演变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由于周缘构造活动影响,却尔却克山-雅尔当山一带下沉,逐渐向远端变陡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演化。  相似文献   
14.
于炳松  樊太亮 《现代地质》2008,22(4):534-540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而泥质岩烃源岩则是此时满加尔坳陷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烃源岩类型。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主要沉积在具上升洋流的陆棚、滞流的海湾陆棚、正常陆棚、深海盆地以及淹没台地陆棚等不同的环境中。它们分别属于伸展的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的裂陷槽盆和稳定的克拉通构造背景。这些沉积在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中的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上升洋流的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滞流的海湾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正常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而真正深海洋盆环境中沉积的泥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远不如陆棚环境中的泥质沉积物。淹没台地陆棚环境中沉积的泥质岩中有机质含量最低。这说明塔里木盆地构造和沉积背景对海相泥质烃源岩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台盆区最重要的储层之一,发育4种类型:①潮坪白云岩。以含膏泥晶白云岩为主,石膏溶孔及白云岩砾间孔发育,发育于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白云石表现为MgO-CaO呈线性正相关、低Mg/Ca值及高∑REE值、锶同位素值分布在0.7085~0.7100之间,略高于同期海水值0.7090、阴极发光不发光或暗色光。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发育于中下寒武统地层;②蒸发台地白云岩。以藻丘及颗粒灰岩选择性白云石化为特征,发育铸模孔、膏溶孔和残留粒间孔,白云石Mg/Ca值变化范围大、δ13C、δ18O值相对偏正、分别大于2‰和-4‰、阴极发光发较亮红光。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靠近台缘一侧;③埋藏白云岩。发育细晶、中晶及粗晶白云岩,以晶间孔及晶间溶孔为主,δ18O值偏负在-5‰~-10‰(PDB)之间,87Sr/86Sr值相对较大,为0.7090~0.7110,阴极发光以发暗棕褐色、紫色光为主。埋藏白云岩储层发育主要受成岩相控制,但也表现出与沉积相具有相关性,这是因为物性好的台缘、台内礁滩体及有裂缝沟通构成的开放体系更有利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④热液白云岩。以受热液改造的结晶白云岩为特征,往往伴生热液矿物,白云石δ18O值异常偏负、一般小于-9‰(PDB)、阴极发光多发明亮红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中Eu出现正异常、出现高于地层背景值的异常高温包裹体;主要发育在具有上覆隔挡层的不整合面之下地层及大断裂发育带附近。上述四类白云岩在规模与分布上有不同,但都可预测。埋藏和热液白云岩规模较大,受原始沉积相带和成岩流体来源双重约束。潮坪和蒸发台地白云岩规模可变性较大,可由沉积环境重建,结合成岩相研究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6.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寒武系-奥陶系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地质与勘探》2013,49(5):825-83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及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特征,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对比和重新厘定:①欧龙布鲁克群只发育寒武系的第三统和顶部的芙蓉统,缺失底部的纽芬兰统和第二统;②多泉山组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属于中奥陶统;③原划分的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属于构造改造的断片,不符合建组原则,应弃用;④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布的早古生界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欧龙布鲁克地块之上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滩间山群、祁慢塔格群和纳赤台群(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产物。本研究工作一方面为建立该地区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系统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化塔里木东南缘陆块群的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塔北地区最重要的一类已知含油气系统。据生烃期,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亚系统。通过保存条件分析, 本文引入了残留含油气系统和原型含油气系统概念。早期亚系统属残留含油气系统, 晚期亚系统为原型含油气系统。早期亚系统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是寻找大油气田的重要勘探目标,但其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演化, 保存条件是影响勘探的关键因素, 晚期亚系统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其成藏晚, 保存条件较好,是目前的重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8.
吉林南部晚寒武世及早奥陶世地层层序连续完整,三叶虫化石丰富。本文将上寒武统凤山阶划分为5个生物带,并与有关地区进行对比,讨论了寒武-奥陶系界线。三叶虫包括53个种,分属26个属。由于篇幅所限,仅描述少数属种。  相似文献   
19.
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早、中寒武世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晚寒武世—早中奥陶世弱镶边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早期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和晚奥陶世中晚期淹没型碳酸盐岩台地四种不同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在其剖面结构、台地边缘特征、沉积相构成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它控制了不同区域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决定了烃源岩、储集岩和区域盖层的发育条件和展布规律。通过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的层序—沉积相模式。在碳酸盐岩台地演变过程中,塔里木盆地发育二期坡折带: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形成第一期坡折带,沿着库南1井—满参1井—塔东2井一线分布,呈向西凸伸的弧形带;晚奥陶世发育第二期坡折带,由库南1井—满参1井—塔中1井—塘参1井延伸,呈向东凸伸的弧形带。坡折带的迁移变化,反映着台地样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对盆地内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发育的控制,文章在综合了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周边早古生代区域地球动力学从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时间及其所对应的盆地内部的沉积作用响应,认为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台内相带的分异和台内台缘高能礁滩相带的展布、沉积基准面的转换、岩性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