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吴松洋  侯林  丁俊  吴伟  秦凯  张锦让  朱斯豹 《岩石学报》2016,32(8):2407-2424
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的矿集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金矿的主控矿构造可归纳为三类:不整合型、断层型以及不整合和断层复合型。前人分别针对三类构造中的流体开展了研究,但由于缺乏系统对比研究,在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在结合前人已获稳定同位素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水银洞、丫他等典型矿床,针对三类构造中成矿期脉体进行流体包裹体以及H-O-C-S同位素研究,探讨其成矿期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来源。不整合型构造中流体包裹体可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以及含CO_2三相包裹体(C型),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为主。不整合型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20℃之间,流体盐度范围为0.70%~6.50%Na Cleqv,密度0.78g/cm~3;复合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3~323℃,盐度0.30%~9.0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3g/cm~3;断层型构造中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0~176℃,盐度为0.90%~9.30%Na Cleqv,密度平均为0.74g/cm~3。在均一温度-盐度图中未发现温度或盐度异常端元,指示三类构造中流体是一个连续演化的过程。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CO_2、CO、CH_4等气体的减少指示了在由深到浅的演化过程中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不整合型构造中方解石δ~(13)CV-PDB值为-8.78‰~1.69‰,δ~(18)OSMOW值为8.01‰~23.08‰;复合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7.93‰~0.00‰,δ~(18)OSMOW为9.44‰~16.09‰;断层型构造方解石中δ~(13)CV-PDB范围为-1.06‰~-4.46‰,δ~(18)OSMOW=12.33‰~22.58‰。从数据投点结果来看,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和沉积地层,且从不整合型构造到断层型构造,深部贡献渐弱而地层贡献渐强。根据计算,不整合型构造流体中δD_(H_2O)值范围为-32.30‰~-97.40‰,δ~(18)OH_2O值为-1.28‰~12.40‰;复合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75.00‰~-78.00‰,δ~(18)OH_2O值为11.30‰~12.30‰;断层型构造中δD_(H_2O)值为-60.01‰~-104.40‰,δ~(18)OH_2O值为8.35‰~13.90‰。δD_(H_2O)-δ~(18)OH_2O图中,数据点显示出三类构造中成矿流体的多源性,不整合型构造与岩浆水的关系相对密切,而断层型构造与盆地流体及变质水关系密切,水岩反应造成氧同位素值呈向右漂移趋势。不整合型构造中的S主要以幔源为主,复合型构造和断层型构造中分别受到沉积地层的影响,造成δ~(34)SV-CDT值有所偏大。因此,本文认为黔西南三类主要控矿构造中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且显示出多来源的特征,不整合型构造中以深部来源为主,断层型构造中以盆地卤水为主,而复合型构造中两类来源相当。另外,变质流体的加入暗示黔西南卡林型金的成矿与造山作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2.
素有"金三角"之称的右江盆地广泛发育卡林型金矿,其成因是否与岩浆活动有关颇有争议。本文以云南富宁地区的者桑卡林型金矿床和该区出露的基性岩为研究对象,分别确定了卡林型金矿床和基性岩的年龄。研究表明,矿床中与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共生的热液蚀变成因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3±1.9Ma,该区晚期基性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15±5Ma,成岩成矿时代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动力学模式: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在印支运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形成了富宁地区215±5Ma的基性岩。者桑金矿床分布区的深部可能存在该时期的隐伏岩体,深部岩浆活动驱动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的流体浸出地层中的金、砷和锑等成矿元素形成了者桑金矿床。  相似文献   
23.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经经  钟宏  谢桂青  赵成海  胥磊落  陆刚 《岩石学报》2016,32(11):3269-3280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4.
簸箕田金矿位于灰家堡背斜东头倾覆端,是灰家堡卡林型金矿田重要的组成部分。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和特征的Au-As-Hg元素组合。成矿期方解石具有MREE富集和正Eu异常特点,显示矿热液是一种MREE相对富集以及具有正Eu异常的还原性流体,来源于深部或至少经历过对富含斜长石源区的水-岩反应。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C为-6‰~-0.1‰,成矿期后方解石的δ~(13)C为0.2‰~3.2‰,显示成矿期碳来源于地幔碳和地层碳的混合,成矿期后碳主要来自于地层。矿床硫同位素变化于0.73‰~5.86‰,组成均一化较高,具有接近幔源硫的特征,反映了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深源岩浆。总之我们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在燕山期区域构造作用下沿深大断裂上涌,当成矿流体运移至背斜核部时,由于成矿条件的聚变,金被快速富集沉淀,形成簸箕田金矿床。  相似文献   
25.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矿床构造线主要分为南北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造山期间形成的南北向构造线(不对称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构造应力场发生近直交的改变,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发生重褶,形成走向北东东的叠加褶皱;另一方面导致F1的左旋-正滑运动,矿液沿着断层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矿床构造演化至少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和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等三个阶段,成矿发生在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阶段。层状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构造中,在空间上与赋存于断层中的脉状矿体相连。能干性和渗透性明显不同的地层组合是形成层状矿体的岩性基础,断裂构造则是主要控制因素。泥质不透水层分别与反冲断层、背斜构造组成的构造圈闭,以及两期非共轴背斜叠加形成的构造高点则是形成厚大矿体的主要原因。林旺金矿在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脉状型式→脉状和层状之复合型式→层状型式的完整矿床型式系列。这种复合矿床型式直观地表明了层状矿体是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6.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95,15(4):428-432
利用电子探针对黔南卡林型金矿床中环带状黄铁矿进行研究,把它划分成三种类型,并分别测定内外带中As、Sb、Au、Hg和Tl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以步间距1μm,横穿环带的这五种元素的X射线强度变化曲线图,图中清楚显示出环带起因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这五种元素在微观尺度上呈正相关的振荡式变化,具有同源性。讨论黄铁矿经由胶体粒子的聚集、固结与结晶的生长演化过程,提供了低温热液可能是一种富含成矿质的多相  相似文献   
27.
湘黔地区“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矿石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贵州─带“卡林型”金矿原生矿石中的金主要呈微粒状单质金被包裹于硫化物及以绢云母为主的粘土矿物中,反映了金的矿化作用与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是同时发生的。不同的“卡林型”金矿床之间,由于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其主要载金矿物的种类也不相同。表生氧化带中,载金矿物硫化物和绢云母发生了氧化和分解作用,使矿石中的大部分金转化为游离态形式存在,提高了矿石的可选性。  相似文献   
28.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水银洞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又一重要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系统采样和光片鉴定,区分出具有不同标型特征的四种黄铁矿,即草莓状黄铁矿、生物碎屑状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四种黄铁矿的含金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生物碎屑状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为优,而草莓状黄铁矿和粗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较差。各种黄铁矿的主成分及微量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初步分析了四种黄铁矿的形成条件及金的差异性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29.
Abstract.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is a newly discovered sediment-hosted gold orebelt in Southeastern Qinling Mountains hosted by Late Devon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sedimentary rocks. The location of the belt is regionally controlled by E-W striking Zhenan-Banyan and Ningshan Faults,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the Indo-Sinian Orogeny. Circular patterns on TM images indicate that intrusive rocks occur at shallow depths in the Jinlongshan orebelt. Two basic types of disseminated and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Calcareous siltstone is the most favorable host for disseminated mineralization.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is mostly hosted by limestone. Locally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has envelop of disseminated mineralization.
Gold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north and south of the Zhenan-Banyan Fault zone, and the zon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eeder zone and pathway for mineralizing fluids. During the Indo-Sinian Orogeny, magmatic and orogenic fluids may have extracted gold and other elements from underlying Proterozoic rocks and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The ore solutions evolved continuously with sedimentary rocks until gold was precipitated in appropriate structural sites. Exploration needs to be expanded along the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focusing on inferred concealed intrusions and calcareous host rocks close to the Zhenan-Banyan Fault.  相似文献   
30.
滇黔桂金三角区内一些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含底部大厂层)和龙潭组内的金矿,其含矿岩性主要是玄武熔岩、凝灰岩和含凝灰质、碳质的粉砂岩、页岩.一些学者将它们都归入“卡林型金矿”.但因为地幔柱成因的玄武岩,自有其独立的成矿系列,包含Cu、Fe、Mn、Au、Pt、Pd、Co、Pb、Zn、Sb、CaF2、FeS2等多种矿产,在不同地区,其矿化各有侧重.可以看到金的矿集区都在铜的矿集区之南,且以玄武岩喷溢早期(大厂层)更富金,应命名为玄武岩金矿.晚期(龙潭组)更富铜为特色(玄武岩铜矿).在共同具备含金(P2β2-1)、含铜(P21)有利地层与有利构造区内,发现卡林型金矿后,应着重探索玄武岩金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