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0篇
  免费   2603篇
  国内免费   5166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2821篇
地球物理   2348篇
地质学   8563篇
海洋学   297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952篇
自然地理   404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730篇
  2019年   861篇
  2018年   712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940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939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1029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897篇
  2003年   793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78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962.
有限元法在中国南海及邻域区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对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初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应力差(△a)的数值呈现有规律的分布,根据△a值的大小可以把本区划分为四个活动区:它们分别是烈活动区(△a>500bar)、强活动区(250bar<△a<500bar)、中活动区(12Sbar<△a<250bar)、弱活动区(△a<125bar)。其中南海北部及华南沿海地区属中活动区,这种环境对工程建设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63.
从地洼成矿作用看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中国某些优质锰矿,属复成矿床,它们都是地洼成矿作用的产物。福建连城锰矿就是典型实例,类似矿床特别是复成风化锰矿,还见于闽西南-粤东北及湖南。滇东南一些锰矿,例如著名的斗南锰矿与白显锰矿的成因,也可能与地洼成矿作用有一定联系。分析对比了一些优质复成锰矿和一些较贫的复成锰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地洼成矿作用可以看出中国某些优质锰矿的成因与远景。提出在中国东南地洼区、南北地洼区南端及云贵地洼区某些地方,寻找优质复成风化锰矿与复成菱锰矿—硫锰矿矿床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64.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相似文献   
965.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66.
967.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68.
中国东部中生代产铀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铀火山岩与非产铀火山岩存在岩石、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特征性差异;中国东部产铀火山洼地均形成于幔隆翼部重力高梯度带基底隆起构造环境,而火山洼地中铀的晚期主成矿作用,则以白垩纪拉张环境下贯入的中基性岩脉为先导,随后与之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69.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岩石圈内的某些过程是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依据对土壤热流、大地热流、地震和旱涝关系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利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了土壤热流,初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据线性热传导理论设计的热流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多年平均土壤热流场计算精度的要求;(2)平均土壤热流场、深层大地热流场、地震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平均土壤热流高值带一般都有大地热流高值带和地震带与之对应;(3)土壤热流距平场与汛期降水场有相似的分布形势,土壤热流距平的变化与强震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70.
唐桂秋 《湖南地质》1991,10(3):263-266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青铜冶炼中心,却未见一处锡矿产地,当时炼锡原料从何而来,迄今仍为一大疑案。多数学者偏向源于华南,现知这里锡资源丰富,自然易圆其说,但也有认为就地取材于中原的,只是现今没有见到它的产地。笔者从锡矿的找矿前提分析,亦认为不能排除中原地区古时开采过,今后还找得到锡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