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452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农户是我国农区的微观经济单元,是农业技术采用的行为主体。以农户为对象的农业技术扩散采用行为的研究对于诱导农户行为、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效率、促进农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总结评述最新进展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希冀有助于推进国内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深入研究,进而为促进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从居民旅游交通决策行为、居民出游空间、居民出游行为预期影响3个角度分析芜湖市高铁建设对城市居民出游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交通是影响居民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2)居民出游市场以近程为主,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100-400 km范围内,且东向出游特征明显,目的地以长三角地区为主.(3)高速铁路开通将增加芜湖居民出游交通工具的选择,改变原有的旅游市场空间,中远程出游比例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居民出游次数与天数以及景区的选择.最后,依据国内外学者对高铁旅游研究成果,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实际情况,初步探讨高速化背景下,芜湖市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3.
Temperature and depth logging tags were implanted into adult eels released on Atlantic west coasts of France and Ireland to study their oceanic migration behavior. For three of the tags, 25 to 256 days after release there was a dramatic rise in temperature from 10 °C to 36 °C and the dive profile changed from depths of 300–1000 m to repeated ascents to the surface.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eels carrying the tags had been eaten by a mammalian predator. Two of the tags had sufficient sampling rate to resolve the dives in detail. They recorded a total of 91 dives to maximum depths of 250–860 m lasting 11–12 min and with surface intervals of 5–7 min.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the dives included a rapid descent from approximately 500 m to 600–700 m. From this we infer that the predator was most likely a deep-diving toothed whale. The dives logged while the tags were inside the predator revealed that the temperature usually decreased during dives, and increased again during surface periods. The temperature drops during dives were probably caused by the ingestion of prey or water.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r of toothed whales foraging in the mesopelagic zone.  相似文献   
114.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15.
胡小梅  龚鹏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41-750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6.
A series of coupled thermo-hydraulic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 soil–geotextile column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uction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soil column and on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the geotextile as a drainage/capillary barrier layer. Two different constant temperatures of 0 °C and 38 °C and a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4 °C along the column were modeled.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from 0 °C to 38 °C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ction head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geotextile column.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resulted in appreciable thermal vapor flow and changes in suction head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he geotextile. During drainag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lower 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increased suction in the geotextile and its ability to function as a capillary barrier. During capillary ris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lower temperature at the top of the column decreased the suction in the geotextile and its ability to function as a capillary barrie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hermal gradient reversed the water vapor flow dir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suction in the geotextile. A temperature gradient did not have a noticeable effect on the suction head of the geotextile when positive pore pressure was developed in the geotextile and adjacent soil during drainage.  相似文献   
117.
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金  张乾青  梁发云 《岩土力学》2014,35(4):1131-1140
针对目前桩基承载特性确定时未考虑桩-土体系渐进变形过程的现状,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对侧阻和端阻的软化特性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明确了模型中各参数取值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同时,根据提出的侧阻和端阻软化模型,建立了一种可考虑桩-土体系渐进破坏的单桩承载特性的迭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计算获得的破坏性单桩承载特性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可反映侧阻和端阻的破坏特性。实际工程中,结合单桩承载特性分析算法,可根据单桩的实际受力特点灵活选用不同形式的侧阻和端阻荷载传递函数来分析不同桩顶荷载水平下的单桩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18.
儿童是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激发其亲环境行为意愿是应对环境问题挑战的现实需求。然而,已有研究却很少关注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及其驱动机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南京市小学儿童为样本,旨在通过分析儿童自然经验图式的特点,探究日常和旅游两种情景的自然接触对儿童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差异,并检验自然联结在其中扮演的中介角色。结果发现:① 与日常自然接触相比,旅游自然接触更能激发儿童的亲环境行为意愿;② 自然接触促进自然联结主要体现在情感维度,其次是认知维度,而自然联结促进亲环境行为意愿以认知路径为主,情感路径为辅;③ 情感型和认知型自然联结在自然接触与亲环境行为意愿间扮演双重中介角色,且认知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高于情感型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科学制定面向儿童的自然空间规划和环境教育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主观幸福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宜居城市密切相关。已有大部分文献侧重单一空间尺度的研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和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建成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污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居民日常出行属性和活动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探讨长期幸福感与短期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论文对上述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价,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时空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关系,构建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框架,总结时空行为视角下多尺度、多维度地理环境要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时空动态规律以及微观行为机制,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0.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间地理学及时应对了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基本特征,包括破碎化、多任务与时空替代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试图回答ICTs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机制的阐释。时间地理学应对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最新研究包括理论扩展与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发展等方面,这为理解与刻画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有效工具。研究发现,首先,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扩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时空间去耦合是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内在机制。其次,基于GIS开发了物质—虚拟混合空间行为的可视化和测度方法。最后,新时间地理学对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直观揭示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时空去耦合机制与破碎化、多任务、时空替代等基本特征,并提出前后台活动、ICT介导的活动束、ICT介导的秩序口袋等理解移动ICTs影响下日常活动转型的创新概念。最后,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提出以实虚活动系统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研究框架,并从数字生活、智慧社会和安全城市等方面讨论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