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685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383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556篇
海洋学   59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108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常用化学风化指标诸如帕克风化指数(WIP)、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CIX指数和αAlE常被用于评价源区化学风化强度,但利用以上化学风化指标评价化学风化强度时要考虑不同指标的控制因素,否则会导致风化评价结果失真。文章认为以最常用化学风化指标探究源区化学风化过程时,应在了解源区地质信息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的细粒物质或悬浮物作为样品减弱粒度的控制作用,通过酸处理去除杂质,再利用Sc/Th-CIA 判别图反映物源信息,Th/Sc-Zr/Sc判别图进一步判别沉积分异和沉积再旋回的控制作用,进而选取ICV>1的样品排除再旋回作用的干扰,用A-CN-K图或Panahi(2000)提出的公式进行钾交代作用的校正,最终通过CIA计算得出源岩化学风化强度。为确保准确反映源区风化情况,利用SPSS进行CIA受控因子分析,进而构建研究区的特征风化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大型海相三角洲分布范围广,沉积动力复杂,其精细层序—沉积构型和演化规律是沉积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热点。综合岩矿、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充分结合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三维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对古珠江三角洲西侧的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曲流河道等河控三角洲的主要微相单元,同时也揭示出海岸砂脊等浪控三角洲中发育的典型微相类型。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揭示出单一典型层序内古珠江三角洲的演化特征: 低位体系域以河控三角洲为主,发育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河道规模明显减小,以小规模曲流河道为主,且易于见到海岸砂脊等波浪作用的典型特征。此外,针对恩平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相带的系统编图和演化分析,在大约6 Ma时间内识别出6次河道大规模改道现象,推测恩平地区沉积演化明显受到自旋回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盆地侏罗纪大安寨段沉积时期水体富营养化,形成了介壳灰岩—泥页岩的湖相混积层系,为混积岩沉积机制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以川北仪陇—营山地区为研究区,对大安寨段的岩性分类与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讨论了该湖相混积层系的沉积过程与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以介壳组分与细粒硅质碎屑(包含黏土矿物)的混杂与交替为主,整体上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沉积旋回,大一亚段与大三亚段沉积时期介壳滩分布面积较大,大二亚段则广泛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此外浅水介壳灰岩可在重力流驱动下于深水环境中发生搬运与再沉积作用; 混积过程主要为相混合与间断混合模式,混积作用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变化、物质来源、地质营力等因素,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着不同沉积微相的分布,地震、风暴浪等触发机制引起的重力流沉积促使不同微相与物质来源的沉积物(陆源碎屑搬运、生物—化学碳酸盐沉积、远源细粒物质悬浮等)相互混合,增加了混积岩内部的杂乱程度并扩大了混积岩的平面分布范围。本次研究建立了仪陇—营山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混积层系沉积过程模式,可为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和相似地质背景下混积作用的成因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决金坛储气库的安全平稳运行及下一步开发建设等问题,在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含盐层系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宁组四段含盐层系发育石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泥岩、粉砂岩5种岩石类型,具有6种层理构造和2种化学成因构造;沉积时气候干旱炎热,盐度较高。研究区含盐层系在测井上表现为箱形、钟形、齿形、漏斗形及平直形5种形态,地震上表现为平行状、杂乱丘状、舌形孤立状3种反射特征;含盐层系属于盐湖沉积,可识别出中心膏盐岩、过渡带碳酸盐岩、边缘带砂泥岩3种亚相及7种微相,含盐层系在不同层序内部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异,沉积中期高位体系域盐岩厚度最大;古地貌控制含盐层系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水体开放程度控制沉积序列演化和岩性组合,湖平面变化控制含盐层系岩石类型和发育规律。研究区存在局限型和广覆型两种成盐模式,湖盆中心的低洼区域为下一步开发建设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5.
Wetland is a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and is the source and sink of various biogenic elements in the earth’s epipelagic zon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riving force and coupling mechanism of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migration in the critical zone of lake wetla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atural wetland of Dongting Lake area, through measuring and analysing the C, N and P contents in the wetland soil and groundwater. Method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non-linear regres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were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explore the coupling patterns of the C, N and P in both soils and groundwater, with data derived from soil and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wetland critical z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in groundwater are 1.59 mg/L, 4.19 mg/L and 0.5 mg/L,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ean values of C, N and P in the soils are 18.05 g/kg, 0.86 g/kg and 0.52 g/kg.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TOC, TN and TP in the groundwater are driven by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C, N and P in the soils are mainly related to vegetation abundance and species which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addition, the fitted curves of wetland soil C-N and C-P appear to follow the power function and S-shaped curve,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the soil N and P contents were used as the input parameters and the soil C content used as the output one.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 effects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upled relationship equation for the C, N and P contents is highly reliable. Future modelling of the coupl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lemental cycles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相似文献   
996.
东亚夏季风次季节(10~90 d)变化是中国夏季持续性强降水、高温热浪等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重要环流载体,处于天气预报上限和气候季节预测下限之间的预报过渡区。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是东亚夏季风的固有物理特征,它和季节进程之间的时间锁相关系是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潜在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与Madden-Julian振荡(MJO)存在显著差异,试图通过MJO来预测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东亚夏季风次季节预测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下垫面外强迫,包括欧亚大陆春季积雪、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此外,去趋势偏-交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能够分析东亚夏季风多因子和多时间尺度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客观定量描述、造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结合2003—2013年以来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酸雨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和气溶胶影响因子变化。所得结果表明: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总体呈明显恶化态势,表现为酸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相应的酸度(pH值)显著下降;从影响酸雨变化的气象条件看,酸雨的pH值随着降水量增大而降低;垂直不稳定条件是影响酸雨的另一重要方面,酸雨事件出现时通常伴随出现高空逆温,在冬季有99%的事件出现逆温;分析850 hPa的风速和风向情况发现,冬、夏季分别有47%和52%的酸雨事件出现东风或东北风,这可能说明外部的输入性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利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成人哮喘医保住院资料及气象、环境观测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趋势、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混杂因素后,分析气象要素与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差异明显,日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Tmax)、日最低气温(Tmin)每上升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分别减少0.7%、0.6%、0.7%;日均气压(P)每上升1 hPa,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0.6%;日均风速(Ws)每增大1 m·s-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5.2%;当相对湿度RH<24%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3.4%;当RH≥92%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12.5%;气温、气压、风速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的影响均在当天或滞后1天(lag0—1)效应最大;根据各气象要素影响特点,可为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及公众防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受火山活动影响的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特殊的致密气藏。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德惠断陷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分析化验、测井、地震和气藏测试资料,研究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活动影响下致密砂岩沉积、储层特征及富集主控因素。在火山作用和火山相分析基础上,研究砂岩储层的沉积、岩性和物性特征,明确扇三角洲前缘为有利储层相带,提出致密砂岩储层划分标准。通过对德惠断陷致密气藏系统研究表明,火山作用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天然气形成、气藏温压系统、成藏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晚期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侵入,增加了地层温度压力,促进了烃源岩生排烃;(2)火山活动影响湖盆沉积充填,控制储层分布,促进优质储层发育,为气藏富集提供了良好储集空间;(3)早中两期火山活动对整个地层起到了"包裹作用",促进了圈闭的形成;(4)火山活动与区域生排烃期次的时空配置好,保证了致密砂岩气成藏和富集。这些认识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中氟的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在环境中的缺乏或过剩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氟在自然界如大气、岩石、土壤、水体、植物中的来源,分析了其形态及含量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如地形、雨水淋溶、土壤母质、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氟的来源广泛,目前全球超过2.6亿人受氟带来的环境问题影响,因此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氟的健康风险评估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有危害系数(Hazard Quotient)、危害指数(Hazard Index),概率方法也常运用于风险分析中,目前还出现应用多途径暴露评估法对氟进行评估,不确定性和灵敏度的研究对于评估模型尤为关键。本文比较了传统模型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认为确定氟富集的途径,完善复合暴露评估的模式,考虑氟摄入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氟的健康风险评估十分必要;氟的健康风险评估下一步的研究还可以趋向于使用模型对氟的风险进行预测;对于氟的来源、赋存状态、迁移途径以及含量影响因素等仍然需要深入了解,全面评估其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