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5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朱启金 《云南地质》2011,30(3):289-293
亚拉寨镍矿属岩浆熔离型与晚期岩浆结晶分异型复合的硫化物矿床。矿体赋存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底部,有用元素镍平均0.44ω%,伴生铜、钴等。对矿石组份及其赋存状态研究后,提出综合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552.
田宗春 《云南地质》2011,30(3):299-304
大黑山矿属老厂矿之南延,两者有较多相似处。而火山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控制成矿空间和时间,亦是成矿物质及热力主要来源。进一步工作将可扩大远景。  相似文献   
553.
刘世维  李娜  周仕雄  雷刚 《云南地质》2011,30(4):407-410,414
云县邦东矿区铜铅矿体产于响水—邦东背斜南部倾没端、轴部断裂F1的旁侧,次级构造的交互部位是矿体的富集中心。F1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和导矿构造,严格控制着矿床的展布,该断裂带及旁侧是下步工作的重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54.
罗书斌 《云南地质》2011,30(4):428-430
镇沅下岔河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毒砂化等围岩蚀关系密切,为喜马拉雅期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55.
索尔库都克-哈腊苏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睿  游军  丁汝福  宋慈安 《云南地质》2011,30(3):381-385,328
总结矿集区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基本特征,研究矿床成矿规律,认为成矿集中在海西期,矿床形成先后顺序从早到晚为依次为: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哈腊苏铜金(钼)矿、希勒库都克铜钼矿、沙尔布拉克金矿、喀拉通克铜镍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且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中,地层、构造、岩体控矿,张裂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6.
李赛  刘宇成  吴万红 《云南地质》2011,30(4):490-493
对跑马坪矿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划分水文地质单元,对比矿段开采前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矿段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的关系等,分析矿段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57.
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及生物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6个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剖面古生态研究,建立了23个化石群落,通过群落生境型的分析,揭示了江汉盆地早寒武世海平面及地理特征的演变,并将研究区早寒武世生态体系的演化划分8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寒武世生态地层的研究,本文建立了该盆地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23个群落带和11个群落组的分布,组成,生态环境特征和顶底界线以及各群落组与油气的关系。古生物地理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西南缘石门杨家坪  相似文献   
558.
东乡铜矿剥离断层系统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2001,15(3):157-161
东乡铜矿床主要控岩控矿断裂系统属于剥离断层系统,主要矿体赋存于剥离断层系统各断裂破碎带由陡变缓处,剥离断层形成较早,持续活动时间长,可为矿液活动提供通道,为地层中成矿物质活化提供热动力,也是矿液沉淀的有利场所,对东乡铜矿寻找接替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59.
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百胜 《矿产与地质》2001,15(5):311-314
通过矿物包裹体、硫同位素组成氢、氧、碳同位素的研究,认为红花沟金矿床为燕山期中低温热液型黄铁矿-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具有多期改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560.
刘德正 《铀矿地质》1990,6(4):193-202
本文详细探讨了连山关地区早元古代富铀矿床的主导赋矿因素,揭示了沿太古代—下元古代不整合面两侧分布的钠交代体对该区脉型铀矿的赋矿意义,明确其主要找矿方向是寻找受浪子山组下部层位中的脊状钠交代体基部控制的富铀矿床,指出了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