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江西省内沿区域性断裂构造发育30余个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陆相碎屑岩,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已发现的228处丹霞地貌点主要分布于江西东部武夷山北麓和西麓的红层盆地内。利用面积—高程积分法,对江西省9个盆地的丹霞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省内丹霞地貌景区的面积—高程HI为0. 17~0. 52,平均为0. 38,即其演化阶段处于壮年晚期至老年早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南向北,由壮年期转为老年期的趋势。该趋势可能与武夷山的构造隆升有关。构造分析显示,节理与武夷山的隆升对江西丹霞地貌演化起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① 龙虎山、九仙湖、仙岩、蛤蟆坞、赭亭山、龟峰等地发育的崖壁、一线天、巷谷、石墙、石寨、峰丛、峰林等丹霞典型景观均与节理有关。② 流水侵蚀等外营力的作用对丹霞地貌的剥露、削平起重要作用,统计表明距离武夷山越近,丹霞地貌山峰越密集、崖壁越陡峻,指示武夷山的隆升与丹霞地貌的发育有直接关系。总体来看,江西省内的红层为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武夷山的隆升控制了丹霞地貌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丹霞地貌区的节理构造是否与武夷山的隆升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晚第三纪火山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临朐、昌乐地区是渤海盆地南缘,郯庐断裂带中段西侧晚第三纪火山地貌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区内火山地貌类型和地貌发育过程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83.
白龙江流域第三纪古喀斯特地貌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白龙江流域的地貌考察中,首次发现了位于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发育有古喀斯特地貌,并可分为三层,分别位于海拔2,200m、2,600m和3,000m的高度,可与区内广泛存在的三级夷平面对比。本文为近年来有关青藏高原古喀斯特发育问题争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4.
85.
潘志新  任舫  陈留勤  吴昊  占义勇 《地理科学》2021,41(6):1069-1078
通过野外考察,并结合地质资料和样品分析,对陕北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红层岩性、形态特征、演化过程等进行系统阐述,并与中国东南部湿润区及国外的典型丹霞地貌进行对比,总结其共性和差异。结果表明:陕北丹霞地貌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型内陆坳陷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成景地层为洛河组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的干旱沙漠环境,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其碎屑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但结构松散,胶结程度较弱,颗粒表面有碟形撞击坑等典型风成砂岩特征。陕北丹霞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顶部有第四纪黄土盖层,形成覆盖型丹霞,地貌发育总体上处于青年期,整体为高原-峡谷景观,发育密集的沟谷群和连续的丹霞崖壁,但孤立的单体地貌较少。陕北丹霞地貌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白垩世红层沉积-晚白垩世红层盆地构造抬升和古丹霞发育-古近纪以来间歇式抬升-第四纪黄土覆盖等4个阶段。国内外对比方面,陕北丹霞与中国东南部湿润区的丹霞地貌在构造环境,物质基础,地貌特征等方面差异较显著,但与美国西部的丹霞地貌存在许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86.
A typical Danxia stone pillar, Leipishi I, i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at Mt. Langshan, China, collapsed on 2 November 2009.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is rockfall event,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resistance against sulfuric acid, and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from 44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Lanlong Formation, the only exposed formation on Mt. Langshan. In addition, four rock slices were created for analysis under a polarizing microscope. A detail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geometry and restraint conditions of the stone pillar in place before the rockfall occurred permitted an estimation of the stress state before collapse using 3D finite-element c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pid retreat of soft, intercalated rock layers due to weathering can profoundly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within the rock body, causing compressive or tensile stresses to rise above compressive or tensile strengths in specific sections of a rock body, and causing partial or complete collapse.  相似文献   
87.
美国Zion国家公园红层地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红层和丹霞地貌研究逐步走向国际,国内学者走出国门去认识和了解国外的红层及其地貌发育显得尤为必要。Zion国家公园是美国西部红层的典型代表,在干旱气候环境下发育了高原-峡谷景观。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和岩样分析,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外动力等方面来探讨Zion公园的红层地貌发育机制。研究表明:Zion公园为科罗拉多高原西部边缘的断块山地,公园内褶皱很少,断层稀疏,但节理密集,控制了峡谷群的发育。公园内地貌发育的主体地层为红层,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其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兼具滨/浅海、河流、湖泊和沙漠等。岩性特征上,Zion公园的红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其中,形成崖壁的主要为风成相石英砂岩,但各段岩石的胶结特性不同,导致其岩石强度和颜色有较大差异。此外,还发现Zion公园红层的岩石强度和山体坡度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它还与岩性是否均一有关。细粒均一的风成相砂岩和河流相Springdale段砂岩发育成陡崖,其余含有软岩夹层的岩层只能形成缓坡。外动力方面,流水下切是主导因素,同时流水侧蚀和地下水的基蚀作用等对Zion公园的地貌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8.
潘志新  任舫  彭华 《地理研究》2018,37(12):2399-2410
美国西部和中国东南部都是世界上中生代红层的主要分布区,形成了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对比研究价值。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考察,对美国西部红层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梳理,并和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国西部红层地貌和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都是发育在红层基础上的侵蚀地貌,都有显著的红色陡崖坡,但受控于区域地质构造、物质基础、及主导外营力等因素的差异,两地具体的地貌特征并不完全一致。美国西部红层主要形成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红层堆积的构造环境为大型弧后盆地,沉积环境复杂多变,以陆相为主,尤以风沙沉积最为典型,岩性以细砂—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砾岩很少,主导外营力为流水下切,红层发育的地貌类型相对单一,总体以高原—峡谷景观为主。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红层多形成于白垩纪,构造环境为内陆中小型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全部为陆相,以粗碎屑混杂堆积为主,主导外营力以流水冲刷侧蚀为主,发育的地貌类型较为多样,整体以簇群式峰丛—峰林景观为主。  相似文献   
89.
地貌分类在指导人类建设活动的规模与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貌分类方法使用的地形因子和考虑到的地貌特征往往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貌分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流域单元的多方面特征,包括基本地形因子统计量、地形特征点线统计量、小流域特征和纹理特征。本研究首先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流域。然后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提取29个不同方面的特征来表征流域的形态,并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了特征选择和参数标定。RF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集成分类器,能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分类精度高。最后选择训练集小流域对RF分类器进行训练,使用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地貌进行分类,研究地貌分异的规律。该实验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地貌区域的地貌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界线,特定的地貌类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通过人工判读进行验证的分类精度达到了85%,Kappa系数为0.83。  相似文献   
90.
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新昌丹霞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的坡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组成和演化方式及成因进行分析.丹霞地貌坡地在形态和演化方式上的特点比较符合King的坡地理论,在形态组成上可以分为凸形面、自由面、搬运坡和凹形面4部分,在演化上以平行后退和坡地替代两种方式为主.丹霞坡地的类型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陡壁形态、中年期King型完整King模式形态及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态.丹霞坡地地貌演化的过程是自由面逐渐后退、缩小的过程,丹霞坡地在坡地退行速度上远小于其他现代坡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