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质学   3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5‰~-60‰,热液方解石的δ13C值为-4.7‰~-4.6‰,黄铁矿δ34S值为-2.8‰~7.6‰,平均3.1‰,方铅矿δ34S值为0.2‰~6.3‰,平均2.0‰,而灰岩地层中金矿的δ18OH2O值为4.36‰~6.82‰,δD为-75‰~-67‰,热液铁白云石和方解石δ13C为-7.6‰~-0.5‰,黄铁矿δ34S值为2.2‰~10.2‰,平均6.5‰,显示大坪金矿中两种主要金矿类型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来源基本一致,均主要为来自下地壳的变质流体组成,但有地幔流体加入。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中深中温热液型金矿,其成矿与哀牢山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来自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流体沿超壳剪切带上升,在地壳浅部向次级断裂构造流通,分别在闪长岩体和灰岩地层中成矿。围岩不是大坪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2.
李伟 《云南地质》2014,33(3):371-374
元阳大坪金矿床为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中温热液矿床.该金矿位于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南段之主构造方向的转折部位.次级断裂严格控制矿体的分布、规模和形态.石英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民间采矿遗迹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围岩蚀变是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3.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2,48(3):618-628
[摘 要] 大坪金矿区岩浆活动频繁,矿区出露的二长花岗岩体规模较大,岩性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组成上,SiO2含量为67.32%~71.71%、Al2O3为14.54%~16.66%,属于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U、Rb 和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和Ti), 且Ta、Nb 和Ti 具“TNT"负异常;啄Eu 值为0. 80~1. 44,负Eu 异常不明显;87 Sr/ 86 Sr 值范围为0.7078~0. 7436,均值0. 7256,高于原始地幔现代值0.7045;143Nd/144Nd 值范围为0. 5119~0. 5122,均值0. 5120,低于原始地幔现代值0. 512638;εNd值范围为-2. 5~-4.2,均值-3.98。表明矿区二长花岗岩源区应来自于“壳-幔混合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二长花岗岩体与大坪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同源区,岩体为大坪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主要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24.
周跃飞  刘星  亓春英 《云南地质》2003,22(3):288-294
元阳大坪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石英的形态、微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及各种物性中赋有大量金矿化成因信息。对石英进行产状、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红外光谱和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作用的五个阶段中,矿化强烈的Ⅲ、Ⅳ阶段石英的特征与其它阶段相比有明显区别:主成分中SiO2含量相对较低,杂质成分较高,包裹体数量多,晶胞参数较大。这些特征对寻找有价值的矿体极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5.
邓丹莉 《地质与勘探》2016,52(5):865-873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产于闪长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特征。CO2-H2O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83.1~382.0℃,盐度为(4.44~11.33)wt%Na Cleqv,计算的均一压力为151.2~261.5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10.272~12.649km,显示出该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高压、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的流体。加热时,富H2O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H2O相,富CO2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的p H值升高,氧逸度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并造成金沉淀成矿。大坪金矿床属于深成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6.
大坪金矿成矿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了大坪矿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基本由富液相CO2包裹体和不同CO2/H2O比例的CO2-H2O型包裹体组成,早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中同时富含富气相CO2包裹体,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中富液相CO2包裹体占明显优势,只有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中含有居次要地位的H2O溶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中气相组成基本为纯CO2,早阶段者还含少量N2。早阶段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为6.37%-14.64%NaCl,峰值9%-10.5%NaCl,均一温度为299.4-423.7℃,峰值320-380℃,CO2包裹体密度为0.352-0.798g/cm^3,多数在0.64-0.71g/cm^3;主成矿阶段的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在3.70%-14.64%NaCl之间,峰值7.2%-9.0%NaCl,均一温度279.0-406.5℃之间,峰值320-360℃,CO2包裹体密度为0.591-0.843g/cm^3,多数大于0.8g/cm^3;晚成矿阶段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为4.80%-6.54%NaCl,均一温度为287.6-337.1℃。计算表明早阶段成矿压力约为190-440MPa,主阶段成矿压力约为133.5-340.0MPa,相当的成矿深度为5.1-12.9km。这些特征揭示了该矿成矿流体为近临界的高CO2(CO2≥H2O)的中低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流体混合,但发生了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该矿是剪切带控制下的中深中温热液金矿,成矿作用主要是减压沸腾环境下的快速沉淀。结合其它证据,作者认为该矿的成矿流体主体为深源的壳幔混合流体,而不是地壳浅部的大气降水、岩浆水或其混合流体。金在高CO2的成矿流体中可能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矿质沉淀主要与压力速降条件下发生流体的相分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7.
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高真空气相质谱系统测定了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流体包裹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得出其~3He/~4He为(0.988~1.424)×10~(-6),平均1.205×10~(-6),相应R/R_a为0.706~1.018,平均0.898,~(40)Ar/~(36)Ar为1801.8~2663.8,远高于大气~(40)Ar/~(36)Ar;~(20)Ne/~(22)Ne和~(21)Ne/~(22)Ne分别为9.600~11.56和0.028~0.0467,而~(134)Xe/~(132)Xe和~(136)Xe/~(132)Xe分别为0.394~0.692和0.301~0.462,均高于其相应大气值;He-Ar、Ne和Xe同位素组成显示大坪金矿成矿流体主要由深源地幔流体和地壳流体组成,其中基本不含大气饱和水。大坪金矿的形成与该区壳幔相互作用有关:该区喜山早期地壳拉张引起的地幔岩浆上涌和去气形成深源地幔流体,下地壳在上涌地幔烘烤下形成富含CO_2、~(40)Ar、~(134)Xe、~(136)Xe和~4He的地壳流体,它们混合以后沿韧性剪切带上升,水-岩反应和沸腾作用导致矿质沉淀。因此,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深源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闽北大坪萤石矿构造蚀变带特征及萤石矿成因,对大坪萤石矿构造蚀变带内各岩性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坪萤石矿受构造控制,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萤石矿化,萤石矿化带具有稀土元素总量低、重稀土元素富集、高CaO、F等特征。根据萤石矿矿石构造及其蚀变特征,认为大坪萤石矿至少包括3个成矿期次,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29.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区,绝大部分具经济规模的稀有金属矿床均与高演化的富Li-F花岗岩有成因联系。大坪花岗斑岩位于南岭构造带最东缘福建省永定地区,与区内Nb-Ta矿床形成有关。该岩体SIMS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86.7±1.2Ma和190.7±1.1Ma,是华南少见的早侏罗世(200~180Ma)侵入的花岗岩侵入体,也是华南最早报道的早侏罗世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大坪花岗斑岩具高钾低镁、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2.81%~76.44%)、高10000×Ga/Al比值、高FeO^T/MgO和高的Zr+Nb+Ce+Y含量、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负异常明显等。全岩体系低的Zr/Hf、Nb/Ta比值,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分异演化程度,Nb 2 O 5和Ta 2 O 5均含量达到了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工业品位。花岗斑岩中锆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为素组成(εHf(t)=-2.4~3.4,δ^18 O=6.0‰~6.6‰)。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大坪花岗斑岩源区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约20%~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晚期富氟的流体出熔并向上迁移可能对于Nb和Ta的再次富集与分异具有重要作用。大坪花岗斑岩与闽西南地区同时期的火山岩,如藩坑组双峰式火山岩,在空间上可与前人提出的“南岭山脉早侏罗世发育的东西向裂谷岩浆岩带(OIB型玄武岩、辉长岩和A型花岗岩组合)”相对应,是该裂谷带向东的延伸。  相似文献   
30.
湖南雪峰山地区铲子坪和大坪金矿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华芹  王登红  陈富文  梅玉萍  蔡红 《地质学报》2008,82(7):900-2008-01-30
湘西铲子坪和大坪等大型金矿是雪峰山地区颇具代表性的金矿床。本次研究获得该两矿床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05.6±9.4Ma和204.8±6.3Ma,矿区外围黄茅园黑云母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22.3±1.7Ma,测定结果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印支期,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性逆冲推覆作用及相伴生的酸性岩浆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应为岩浆热液型,而不宜归为韧性剪切带型或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