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江平原气温降水变化分析——以建三江垦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晓丹  栾兆擎  张雪萍 《地理研究》2012,31(7):1248-1256
气温及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其变化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利用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15个农场气象站1965~2002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和一元回归分析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本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50℃/10a幅度升高,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0.82℃/10a。气温升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最大的增温中心位于南部边缘,气温倾向率大于0.60℃/10a。降水趋势性变化不显著,但仍呈弱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90mm/10a,四季降水量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突变出现在1987年,降水突变出现在1980年和1997年,但降水突变不明显。研究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的气候变化对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近40年甘南草原生命地带偏移趋势及干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1971—2010年甘南草原的Holdridge生命地带偏移趋势及干湿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甘南草原目前仍属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地区的亚高山高寒草甸生命地带,但由于甘南草原生物温度明显升高,甘南草原南部和北部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位于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草原的Holdridge生命地带距平均中心的偏移趋势逐年增大,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减弱;甘南草原潜在蒸散率以0.02/10 a~0.03/10 a趋势上升,其中以玛曲上升最明显,达0.03/10 a;20世纪90年代后,甘南草原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其中以位于南部的碌曲、玛曲变化最为明显,碌曲已由极湿润区转变为湿润区;玛曲有从极湿润区向湿润区过渡的趋势。影响甘南草原潜在蒸散率上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降水和空气湿度,温度上升是甘南草原暖干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Arguments abou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growing transnational linkages have typically focused on their role in diffusing environmentally superior innovations which help to raise countries’ environment-efficiency. The present article empirically tests these claims by examining whe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linkages with more CO2- and SO2-efficient economies contribute to domestic improvements in CO2- and SO2-efficiency. Our large-N, statistical findings caution against some of the efficiency-oriented optimism voiced by supporters of globalization. Although imports ties with more pollution-efficient countries are found to spillover into improved domestic CO2- and SO2-efficiency, neither transnational linkages via exports,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nor telephone calls appear to have any influence on domestic pollution-efficiency.  相似文献   
84.
北疆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新疆北疆20个站1961-2006年积雪及稳定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资料,同时选择冬季降水量和气温稳定通过0℃以下的日数作为积雪的影响因子,分析了46 a来北疆积雪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6 a来最大积雪深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年增长0.8%,其变化与冬季降水量增加有关,呈正相关;积雪日数和稳定积雪日数也呈稍增加趋势,增加主要发生在1960-1980年代,1990年代以来有所减少,其变化与气温稳定通过0℃以下的日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5.
利用艾比湖流域近40a来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气温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艾比湖流域的气温升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冬季变暖明显,而春季变暖的趋势较为缓慢,艾比湖流域年气温的演变特点与新疆的基本一致.艾比湖流域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普遍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6.
使用FY2卫星TBB资料、NCEP最终分析资料(1°×1°)和中尺度模式WRF,对0601号强台风"珍珠"的"急翘"异常转向路径和内核结构变化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珍珠"移向变化与环境引导气流和位涡倾向1波分量正异常有关,"急翘"前12小时,环境引导气流向北偏转,位涡倾向1波分量正异常对应着"珍珠"移动方向变化;内核非对称结构发展与环境风垂直切变演变有关,垂直切变使得涡旋倾斜,涡旋倾斜方向出现较强的上升运动,导致"珍珠"内核偏南象限对流活动较强。  相似文献   
87.
近48a台北市气温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61—2008年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结果表明:台北市年平均气温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有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是4 a、6-8 a和14-16 a;除14-16 a的时间尺度在整个研究时段都很明显外,其他尺度的周期阶段性都较强;以14-16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周期;台北市的气温变化还表现出突变的特点;近48 a来,台北市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 a,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未来2年气温在总趋势上升的前提下将处在一个偏冷期。  相似文献   
88.
雷正翠  夏文梅  周霖华  吴焕勤  姚丽娜  张备 《气象》2009,35(12):118-125
利用常州基本观测站1952-2007年长序列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方法,对常州雷暴的变化规律、周期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日数年代际间差异显著.(2)雷暴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9倍;雷暴日数总体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占总雷暴日数的66.8%.(4)月际变化差异大,雷暴集中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为雷暴高发月.(5)从日分布来看,傍晚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下午,上午出现最少.(6)常州年雷暴日数分布主要表现为12a(年代际)震荡周期贯穿在整个56年里;1952-2004年存在着非常明显7a左右的次周期特征;1968-2007年还存在3~4a的小周期特征.(7)常州雷暴的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因子一般在30~65dBz之间,回波顶高为6~17km.(9)常州雷暴雷达回波移向主要有五类:西南东北向、东南西北向、西北东南向、旋转、局地生成.另外对常州雷雨大风和冰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7月为雷雨大风最高发月;5月和7月为冰雹最高发月.  相似文献   
89.
喀什市1952-2006年日照时数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喀什市1952--2006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喀什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和各季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根据喀什市的降水资料及总、低云量资料,对照时数减少的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喀什市的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少幅度最多的是夏季,最少的是秋季。  相似文献   
90.
近50年来中国季节性冻土与短时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博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8,32(3):432-443
在对中国冻土气象观测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中国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中国冻土分布的季节变化、冻土深度的空间变化, 以及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时间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冻土分布广泛, 在我国东部的长江以北地区、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均有分布; 其中季节性冻土具有显著的年内变化特征, 冻结一般从秋季开始, 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 春季逐渐开始融化, 夏季冻结的面积和厚度达到最小; 冻土的冻结过程和融化过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整个中国地区冻土的融化过程所持续的时间比冻结持续的时间长, 也更为复杂, 这与地形及土壤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中国冻土主要表现为最大冻土深度减小, 冻结日期推迟, 融化日期提前, 冻结持续期缩短, 以及冻土下界上升的总体退化趋势, 冻土的主要转型时期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