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40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述了我国目前在长期、中期和短临预报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2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相似文献   
24.
谭丽燕 《热带地理》2002,22(1):71-75
分析南宁市旅游商品资源优势及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旅游商品资源优势及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原则 ,设计旅游商品系列和旅游商品销售网点空间布局。提出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5.
Since their post-war inception, Sydney's metropolitan plans have tended to be overtaken by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y have had to confront. The depth and scope of Sydney's recent urban transformation threatens again to overtake metropolitan planning capacity creating,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 globalisation,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market disadvantage for the city, not to mention poor urban development outcomes. This paper reviews Sydney's post-war metropolitan planning strategies, examin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and the policy paradigms in which they have been framed, in order to draw out the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ei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We argue that future success in planning urban development will rely on richly informed and fine-grain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spatial outcomes of Sydney's ever-deeper global integration. Only such fine-grained understanding can empower metropolitan planning to be responsive to the evolving challenges of managing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mporary urban context.  相似文献   
26.
Employment and Socio-spatial Relations in Australia's Cultural Econom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tribution of Australian 'creative' industry activities in light of recent debates on the emergence of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 First, census employment data and business location count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patterns of metropolitan primacy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both across states and in Sydney. Second, the specificities of the location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links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ctivities and wider urban-regional change are explored in more detail. A set of observations of urban-regional change is us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notion of 'cultural economy' should includ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aterial activities of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and the discursive worlds of image makers and place marketers. Urban renewal, housing market pressures and intra-regional migration all mediate Australian experiences of the 'cultural economy'. Such interactions, in addition to key quantitative data on employment and business activity, suggest important policy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27.
SARS是一种世界性灾难题,医学专家提示,它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2003年春天的SARS却对华人经济圈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疫情的紧急状态和长期影响下,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旅游业所受冲击很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经济利益,但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损失是我们旅游研究者的责任。基于这种背景,结合我国旅游商品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在SARS的紧急状态下,中国旅游商品如何实施可持续开发。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商品开发应坚持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模糊型向标准型转变、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8.
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巴西等国先后对本国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开发建设。它们以城镇化为动力、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经验,也有着深刻的教训。中国西部大开发可从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中受到启迪,以城镇化为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强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西部地区城镇工业独特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陕西省神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神木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随着境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也愈发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笔者等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详细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及其时空展布规律,分析了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成条件。指出各类灾害中以煤矿开采及煤田自燃引起的矿区地面塌陷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其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局部发育。描述了重要灾点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0.
浅谈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应有的功能,并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剖析了博物馆生存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一方面应立足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掘其科学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应通过引进联展、提高人员素质、改变管理模式等方式来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