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ince the West Pingdingshan Section in Chaohu was proposed as the candidate of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in 2003,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1) a continuous conodont zon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Lower Triassic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ver the world; (2)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of conodont Neospathodus waageni was suggested and has been basically accepted as the primary marker to define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3) a characteristic Lower Triassic excursion of carbon isotopes was brought to light and has been proven to be not only an excellent index for 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but also a unique indication for the perturb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4) a magnetostratigraphic sequence is constituted with a certain biostratigraphic control in the low-latitude region and it presents an important correlation to the Boreal sequence; (5) a cyclostratigraphic stud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constrain the age of the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and (6) a scheme of the Olenekian subdivision is recently suggested to defin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mithian and Spathian Substages. In addition, Chaohu is also the type locality of the Chaohuan Stage, the upper stage of the Lower Triassic in the China Chronostratigraphic System. Thus,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is not only a classic sequence in South China, but also a key reference sequenc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events over the world.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are viewed here for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equence.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an-Olenekian and Smithian-Spathian boundaries is discuss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ater works.  相似文献   
32.
下寒武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洪家冲剖面的岩层主要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且有粉砂质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岩石颜色偏深,胶结物多含铁泥质。岩石种类和岩石成分特征反映出这一地点的古沉积环境应为具有还原环境、低能水动力条件的外滨海地带。由铁泥质重结晶而形成的绢云母大量存在,说明这一地区在玉案山段沉积时期属于长期稳定的低级变质条件,而且海水温度较高。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曾发生过频繁的风暴沉积,即显示平静的浅海环境曾经不断遭受强动力风暴破坏的近积风暴流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33.
贵州断杉剖面长兴阶上部发现的腕足类化石包括:Paracrurithyris pigmaea,Attenuatella mengi,Neochonetes (Huangichonetes) substrophomenoides,Spinomarginifera kueichowensis,Anidanthus mucronata,? Hustedia orbicostata,Pygmochonetes sp.,Crurithyris sp.和Martinia sp..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分析以及和其他地区同时期的腕足动物群的对比,认为断杉剖面腕足动物群是深水分子与浅水分子混生的动物群,同时也是暖水分子与凉水分子混生的动物群.深水分子与浅水分子混生的特征与长兴期晚期断杉剖面位于深水盆地相的边缘,并且离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较近的古地理位置一致;暖水分子与凉水分子混生暗示扬子海盆当时可能存在洋流活动.  相似文献   
34.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35.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浙江长兴煤山的 D剖面经多年研究 ,已成为二叠系长兴阶的单位层型和二叠系 -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 ,并被推荐为吴家坪阶 -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因该剖面上龙潭组地层出露较少 ,以致国内对长兴组与龙潭组的接触关系存有不同意见 ,给层型剖面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在清理和研究了 D剖面西侧 30 0 m处 C剖面的吴家坪阶 -长兴阶界线层段后 ,证实了煤山地区龙潭组与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对相关化石的地层分布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京九铁路沿线江西段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振兴  蒋玉珍 《江西地质》1999,13(3):210-214
江西是京九铁路沿线“资源最丰富,风景最秀丽”的区段,按地质成因,该区段沿线地质资源包括:地貌旅游资源,地质构造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矿业旅游资源,形成了庐山,鄱阳湖,南昌,井冈山,赣州,三百山6个重点旅游区。本文在分析了沿线地质旅游资源现状,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山”(庐山,井冈山,三百山)“一线”(京九铁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6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研究表明,地震波穿过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区时,能量衰减不明显且具有高Q值;而穿过构造活动地区时,能量会发生强烈衰减且具有低Q值。本文利用Sato模型对依舒断裂带北段萝北-通河地区15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66条M_L≥2.0地震尾波Q_c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黑龙江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_c值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且萝北地区Q_c值远低于通河地区Q_c值,其原因一方面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与区域地壳构造复杂、地下介质破碎、区域应力不断变化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值随着频率变化的关系及Q_0值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地分析了该区域介质状态的变化过程,对萝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和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韩志勇  李徐生 《地球科学》2006,31(6):773-779
泥河湾盆地东部出露一套厚近百米的以湖相为主的地层.我们测量了洞沟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通过磁化率记录的对比, 我们可以将前人确定的古地磁界线转移到我们的深度坐标上来, 并建立了初步的时间标尺.样品中粒径在20~50μm之间的颗粒含量时间序列可以与ETP曲线对比, 即低含量对应高ETP值.这样的对比意味着在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相对增加的时期, 进入泥河湾盆地沉积物中的风尘物质减少了.这与已知的北方风尘的演化历史是吻合的, 所以我们认为粒度(20~50μm) 含量是泥河湾盆地沉积物中比较可靠的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对于沉积速率相对高的时段, 即 > 780ka的地层, 我们尝试用轨道调谐的方法建立了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新的粒度(20~50μm) 含量时间序列滤波获得的20ka和41ka的周期成分与岁差及地轴倾斜度的理论值可以重合.这显示洞沟剖面的粒度(20~50μm) 含量记录可以作为轨道调谐的气候曲线.   相似文献   
39.
中国第一个“金钉子”剖面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陈旭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8,22(1):1-9,T002
中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发育了穿越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底界的连续地层剖面,笔石和牙形刺的连续演化序列使之得以成为全球对比的标准。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邮投和批准,已成为达瑞威尔阶的全球层型剖面点。  相似文献   
40.
针对空间二维坐标下存储城市公交系统数据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采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公交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并在该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了换乘次数最少的乘车方案。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和.Net开发平台,实现了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公交查询系统,表明动态分段技术在公交查询系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