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In order to satisfy operating requirements for constant core drilling technology in reverse circulation with hollow-through DTH, the power unit of G-3 engineering driller was ameliorated. The new one with dual channel drive shaft, achieved the perfect assemble with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power unit. It could interconvert according to need by using two sets of drive shafts with direct and reverse circulation. The repacked G-3 engineering driller carried on experiment in the field test in Luanchuan molybdenum mine of Henan, whose effect was very good.  相似文献   
552.
机载GPS反射信号土壤湿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迎强  严卫  符养  栾毅 《遥感学报》2009,13(4):678-690
随着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反射信号(GNSS-R)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提出了利用GPS地表反射信号遥感土壤湿度的新方法, 该方法利用地表反射率与土壤介电常数以及介电常数与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来建立反演模型。为了可以快速方便的利用DMR实测数据反演得到土壤湿度, 本文根据Wang和Schmugge模型建立了土壤介电常数与湿度之间的分段模型, 实现了从原始反射数据到土壤湿度结果的整个反演流程。为了验证反演的可行性, 利用NASA等机构联合进行的SMEX02试验机载数据反演得到的结果表明, GPS反射信号能够有效地反演  相似文献   
553.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 (以拉萨站为代表 )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情况 ,分别使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和自动观测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使用的是逐日太阳最大总辐射以及出现太阳最大总辐射的时刻。 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日亚洲季风研究计划 ,太阳总辐射是每隔 2 0 min采集一次。基于上述资料研究发现有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反常现象。并对这种反常现象进行了统计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最后在非局域力学平衡 (NLTE)假设下 ,对出现这种现象提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54.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1999年10月采自浙江省三门湾健跳港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中游离态铅的浓度为2.2 nmol/dm3,有机配位态则可分为两类,即PbL1和PbL2;两类有机配位体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logKpcobnLd1,pb2 和logKpcobnLd2,pb2 )分别为8.4和9.1;两类有机配位体浓度(L1和L2)分别为37.4 nmol/dm3和52.7 nmol/dm3,将上述结果与以往三门湾海区研究中海洋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不同介质中铅含量进行对比可知,浙江三门湾健跳港海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铅浓度对海洋生物是安全的,但个别底栖生物物种中较高的铅含量已影响到人类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555.
用南京、射阳的常规探空资料建立了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和湍能耗散率ε垂直变化理论模式。结果表明:用该理论模式计算的ε值与用天气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的速度谱宽σr2再估算得到的ε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56.
对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构造单元各类地质体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相变温度的观察与测定。流体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特征显示,与超高压变质、早期退变质有关的流体成分主要属于盐—H2O体系,减压熔融释放的流体成分主要属于NaCl—CO2—H2O体系,脆性变形期间涉及的成分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体系。由于超高压变质岩系的快速折返抬升造成的压力迅速降低等影响,各个事件中形成的流体包裹体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颈缩及爆裂等捕获后变化,其密度大都已不能反映捕获时的状态。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岩石中常常叠加了与不同流体事件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因此,对群体制样获得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等数据所做的各种地质解释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57.
本文采用T-矩阵方法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在X、C和S波段下不同轴比、大小和相态的扁椭球降水粒子的差反射率因子ZDR,对为三种波长的双线偏振雷达实际运用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得到若干有用的结论。文中还对T-矩阵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