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726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7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成矿元素品位的变化受控于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定量刻画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移动均值(MFDMA) 法,分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4号勘探线钻孔Cu元素品位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矿化强度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所有钻孔Cu元素品位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矿化等级的元素分布存在局部奇异性差异,多重分形强度随矿化强度等级减弱而增加;这些特征指示在钾硅化带—带内侧强矿化钻孔的高品位相对聚集,而带外侧角岩化—青磐岩化带的高品位相对分散;通过数据随机重排技术推测Cu品位多重分形结构奇异性差异是由其分布概率密度和长相关性共同作用引起,后者的作用贡献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72.
辽东石庙沟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东部的辽吉造山/活动带上,该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记录了多期岩浆-构造-变质事件。石庙沟岩体为花岗斑岩,富SiO2、Na2O和K2O,贫CaO、MgO及Al2O3,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Ta、P),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U),A/CNK值大于1,REE配分曲线呈"海鸥"式分布,以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为特征,高Ga/Al值,与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23.0±1.6)Ma,为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均为负值,介于-15.72~-12.85之间,平均值为-14.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2 164~1 989 Ma之间,平均为2 067 Ma,反映源岩以大陆壳成分为主。结合花岗斑岩高SiO2,低Mg、Co、Cr、Ni,且富集LREE和LILE,亏损HFSE等特征,表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岩浆应为大陆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斑岩的形成主要受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形成环境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是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3.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涛  周美进 《福建地质》1994,13(3):151-158
罗卜岭异常区处于成矿有利部位,本文通过对该区的热液蚀变分带、岩石化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等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认为罗卜岭异常区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74.
敖瑙达巴斑岩型铜银锡乡金属矿床既不同于大多数由幔源岩浆衍生物所形成的斑岩铜矿,也不同于大多由地壳重熔岩浆衍生物形成的斑岩型锡(钨钼)矿床。它是分布于过渡性地壳上的、由起源于下地壳-上地幔的过渡性岩浆的衍生物形成的斑岩型铜银锡矿床。根据已取得的资料,在矿区内磁法、电法、化探异常的展布与已知矿化蚀变带一致。凡磁、电、化探异常吻合一致的综合异常,经验证都已见到了矿体。  相似文献   
75.
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形成的石英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中。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自然金、银金矿等。黄铁矿、黄铜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化学研究、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显微金呈包体状态包含于黄铜矿之中,粒径为5—20微米。次显微佥呈球状、链状及不规则状分布于黄铁矿晶体边缘及微裂隙中。经探针分析,金的成色为790—850,平均成色为815。经物相分析,金的矿物量为85%—95%,表明金是以矿物态存在。我国玉龙、德兴、多宝山等地的斑岩铜矿都有不同程度金的显示,查明金的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对于综合开发斑岩铜矿,提高矿床利用价值将会开拓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6.
冷水坑斑岩杂岩体中产有Ag~-多金属矿床。该杂岩体可以划分出6种斑岩岩石和3种火山岩岩石。根据这些岩石的主化学成分、微量和稀土元素特点,该杂岩体具有S-型的特征。矿化作用具有斑岩型的特征:矿化发生在岩体内,为浸染和细脉浸染状,矿化作用和蚀变作用为渐变的环带状分布。矿床形成在中高温和高盐度的热液条件下。  相似文献   
77.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78.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Re-Os同位素测年说明甲马-林周矿集区的矽卡岩成矿集中在中新世15~17 Ma的较窄时间段内,与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具有相似的岩浆-构造控矿条件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属同一成矿系列.而冈底斯南带矽卡岩矿床可能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的主碰撞期.冈底斯中东段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9.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光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09-514
460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在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西部发现的大型铀-钼矿床。在对该矿床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详查和矿床专题科研报告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受NE向断裂(F45)和火山构造的联合控制;火山活动晚期沿断裂和中心式火山机构侵入的次流纹斑岩体是矿床定位的决定性因素;铀-钼矿化主要产于次流纹斑岩体产状变异部位或接触带附近;容矿构造为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构造、隐爆角砾岩和J3z^3-5川层流纹岩中的层间裂隙带。研究认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岩浆活动、热液蚀变等作用的复合控制,其中火山口-火山通道相的次流纹斑岩体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