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015篇
海洋学   74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开采层位为新近纪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热储类型为低温温热水、热水型层状孔隙-裂隙型砂岩热储,地下热水补给条件较差。近年来,随着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的加大,开采密集地带的热水头明显下降,存在资源枯竭,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的威胁。采用回灌方式补充地下水源,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为研究该区地热回灌可行性与回灌制约因素,在南展区开展了多次回灌试验,试验表明,该层热储回灌空间大,回灌条件较好,压力对回灌效果影响明显,回灌水体温度对回灌效果影响较大。利用回灌量与回灌水头之间的影响关系,模拟计算不同温度下回灌水头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回灌量与回灌水体温度的影响关系,对回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张扭性断裂带是珠江口盆地普遍发育的断裂类型,是沟通深部烃源岩与中浅部储层的关键,是油气运移、聚集分析的核心环节。以恩平凹陷E18雁列式断裂带为例,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钻井地质数据,采用T-x图、T-z图及活动速率图方法,恢复E18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及分段特征,并依据岩性对接、泥岩涂抹、断层岩发育特征,评价油气穿断裂侧向运移的条件。结果表明,E18断裂带在裂陷期是单一断裂,裂后期表现为雁列形态,活动过程包含4个阶段,活动中心由西部转移至中部,大规模生排烃时期最大活动速率可达20m/Ma,形成2个良好的垂向疏导中心,分段特征明显;油气容易穿透E18断裂带珠海组和韩江组下段2套地层发生侧向运移,并且连接部位是最有利于油气穿断运移的部位。E18断裂带生长过程和油气穿断侧向运移的评价有助于认识E18a油田和E18f油田的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地层水是影响气田产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井遇水会降低储层气相渗透率,从而导致气产量迅速下降,严重制约单井产能的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对须二气藏地层水的物质来源认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主微量元素、水岩相互作用以及锶同位素组成特征方面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二气藏11口生产井的地层水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须二气藏地层水具有低矿化度(55 166.00~122 547.41 mg/L)、高Br-和Sr2+含量(分别为642.00~1 711.00 mg/L和670.00~1 780.00 mg/L)及87Sr/86Sr值(0.715 27~0.721 77)的特征,表明研究区地层水Sr同位素来源区别于海相碳酸盐岩,更符合砂岩风化特征。地层水中Ca的富集主要与砂岩储层成岩自生矿物的溶解有关,在深部水岩相互作用下,Sr以类质同象的方式代替Ca并且获得了有机质中的Br,同时使得Br更加富集。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该气藏赋水层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Coarse-grained subaqueous fans are vit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China. Th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depositional patter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restricts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arse-grained subaqueous fans in the Yong′an area, Dongying De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se fans includ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and sublacustrine fans, and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depositional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activity and paleogeomorphology.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developed near the boundary fault during the early–middle deposition stage due to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and large topographic subsidence. Early sublacustrine fans developed at the front of th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in the area where the topography changed from gentle to steep along the source direction. While the topography was gentle, sublacustrine fans did not develop. During the late weak tectonic activity stage, late sublacustrine fans developed with multiple stages superimposed. Frequent fault activity and related earthquakes steepened the basin margin, and the boundary fault slopes were 25.9°–34°. During the early–middle deposition stage, hyperpycnal flows triggered by outburst flood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deposition stage, with weak tectonic activity, seasonal floods triggered hyperpycnal flows, and hybrid event beds developed distally.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页岩气作为我国最近列入的新型矿产,其勘探与开发引起了全国的高度重视。位于鲁西北平原区的东营凹陷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地,古近纪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必将成为我国下步页岩气勘查与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该文在东营凹陷牛38井的取芯分析结果基础上,对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的页岩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及脆性矿物含量进行系统分析,预测该段地层具备页岩气藏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98.
以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基于Modflow建立水文地质数学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对工作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发展进行预测,得出5年后地下水流场总体形态基本没有大变化,地下水集中开采水源地水位普遍降低,降落漏斗范围进一步扩大,等水位线降低4~10 m,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并针对此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9.
15口井岩芯和众多储层实验资料研究表明,沾化凹陷北部陡坡带始新统沙河街组扇三角洲砂体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等构成。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该砂岩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现储层埋深1800~4000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形成了中孔中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9.7%,平均渗透率为111.5×10-3μm2)。但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800~3300m深度段,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到30%,渗透率达到1000×10-3μm2)。可以看出,确定次生孔隙发育深度段有利于有利储层和油气富集层段预测。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32口井11 431 m火山岩井段的岩芯、岩屑、测录井资料,通过火山地层-地震连井对比,研究了东营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纵向序列及喷发期次;通过225口探井56923 m火山岩井段编制出东营组火山岩平面分布图;根据43口探井600余件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分析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物性及其与沉积岩和下伏沙三段火山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营组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粗安岩,归属为5个喷发期次,自下而上为基性-中性-基性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分布受边界断裂控制,在驾东断裂与其伴生断裂的交汇处火山岩厚度最大。火山岩和沉积岩的储集物性均随埋深变差,东营组埋深多2 500 m,其火山岩物性差于互层的砂岩,但好于埋深超过2 500 m的沙三段火山岩。揭示了东营组火山岩与油气成藏关系:1东营组火山岩孔渗(φ=15%,K=0.4×10-3μm2)相邻砂岩(φ=21%,K=29×10-3μm2),主要起封盖作用;2东营组火山岩储集物性通常好于沙三段火山岩(φ=10%,K=0.45×10-3μm2),但其不是储集层而是盖层,而沙三段火山岩多为有效储层,说明火山岩与互层沉积岩储层物性的相对高低是决定火山岩作为储层或者盖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