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A data-driven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analyse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a sandbank system and to make ensemble predictions in a period of 8 years. The method uses a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to defin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variability), jack-knife resampling, (to generate an ensemble of EOFs), a causal auto-regression technique, (to extrapolate the temporal eigenfunctions), and straightforwar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ing ensemble of predictions to determine a ‘forecast’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a very demanding site which includes a curved shoreline and a group of mobile nearshore sandbanks. The site is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the UK and includes the Great Yarmouth sandbanks and neighbouring shoreline. A sequence of 33 high quality historical survey charts reaching back to 1848 have been used to analyse the patterns and to predict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sandbank system. The forecasts demonstrate an improved skill relative to an assumption of persistence, but suffer in locations where there are propagating features in the morphology that are not well-described by EOFs.  相似文献   
112.
西南地区近21年来NDVI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资料,初步分析了近21年(1982~2002)来西南地区植被变化特征。结果发现:21年来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总体呈增加趋势,同时也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春季西南大部分地区植被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夏季全区NDVI以显著的减小趋势为主,尤以90年代中期以后更为明显。秋季NDVI与夏季类似同样表现为减少趋势,并且范围有所增加。冬季ND-VI以增加为主,存在明显的东西反向特征,东部以减少为主,西部则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13.
INTRODUCTION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 (EOF)isastatisticalmethodwidelyusedtoquantitativelyexam inemeteorologicalandoceanicdata (PreisendorferandBarnett,1 977;Rasmussonetal.,1 981 ;KnappenbergerandMichaels,1 993 ;LeeandCornillon ,1 995) .Themethodseeksoutthefirstfeworth…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使用1979—2021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R160)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 314站(R2314)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两类资料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因素之间物理联系的表征水平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R160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站点极为稀疏,导致其各EOF模态对上述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失真,中东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辨率会使局地强降水的变化特征信号损失,造成降水的年际变率降低。而R2314主模态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我国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特别是在极端降水频发的江淮地区以及降水受局地地形影响较大的山区,其EOF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演变与ENS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雪盖等气候强迫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5.
利用中国东部160个气象观测站1951年-2012年夏季(6-8月)的月平均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大值区域从华南移到江淮流域,然后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2)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为长江以北与黄河以南地区之间存在一个降水大值雨带, EOF第二模态显示出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降水偏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且江南与江北的降水呈反位相。(3)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南地区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16.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在云南夏季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段旭  尤卫红  李跃清 《高原气象》2001,20(2):220-224
多时次资料的EOF迭代预测方法能较好地应用历史资料中的信息,并能将经验法则、观测事实和气候规律等引入到实际的短期气候预测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我们对影响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因子认识的深入,这种预测方法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地改进和实际应用。本文考虑4个区域月平均海表水温的多时次历史资料,基于EOF迭代方案,建立了云南夏季气候变化的一种多时次EOF迭代预测模型。在对云南分5个区域,每个区域1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趋势的预测中,该模型对云南1995-1999年的夏季6-8月总雨量和平均气温趋势预测检验的最新业务标准评分平均分别达到79.6%和87.0%。该评分成绩表明,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一统计预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气候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117.
利用河南省1951~1999年38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空间分布,并用EOF对雨量进行分解,同时归类合成,给出了河南省的6种雨型.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雨型和河南省雨型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119.
In this paper,the data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were expanded by means of EOF.According tomajor eigenvectors in expansion the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was divided into four natural rainfall regions.Amongthem the region of greatest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s found over the East Qinghai-North Shaanxi region,includingEast Qinghai,Central and East Gansu,Ningxia and North Shaanxi.There is apparent tele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and second time-dependent coefficients in EOF expansion and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earlier months.The variation of the east tropical Pacific SST in winter and spring is able to predict precipitation trend ofNorthwest China next summer.Moreover,in the El Nino years precipitation trend is opposite to the following year,andthe region from East Qinghai to North Shaanxi is most sensitive.  相似文献   
120.
新标准下江淮梅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旭  李栋梁 《气象科学》2016,36(2):165-175
根据中国气象局2014年印发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出梅标准,以及江淮地区72个气象站1960—2012年近53 a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和相似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降水的时空变化,并以温度、湿度和雨日频率作为判据,将梅雨划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期内,雨日比例减少,阴天比例增加,且发生在白天的降水比例上升;此外,中雨的贡献率显著减小,大暴雨的贡献率显著增加。相同年代际内,全区一致枯型梅雨与南枯北丰型梅雨出现概率相当,全区一致丰型梅雨则与南丰北枯型和南北丰中部枯型梅雨发生概率相近。江淮梅雨的典型程度(高湿高温多雨)在时间尺度上呈减弱趋势,非典型程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所占比例最大的低湿高温少雨型的增长最为明显,且这种变化趋势在整个江淮地区表现一致。空间尺度上,典型梅雨发生的范围存在缩小趋势,非典型梅雨发生的范围则有扩大趋势。即近53 a来,江淮梅雨在时空尺度上均发生了由典型向非典型的转移,且2000s以来这种转变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