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89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243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根据新材料,对始无齿翼龙的特征进行了修订:中部颈椎体没有神经棘;肱骨三角嵴的长度与肱骨长度之比率约为0.25;翼掌骨的长度与第二翼指骨的长度几乎相等;第二翼指骨与第一翼指骨的长度之比率约为0.76.始无齿翼龙的新标本与正型稍微不同,可能由个体发育所引起.  相似文献   
222.
碱性花岗岩分布于西藏羌塘北部的花岗岩带内,岩石K2O Na2O含量达11.27%~12.02%,具高铝、高碱、低铁镁组分的特征,属碱性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性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形成该岩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加厚陆壳的中下部,反映了研究区古特提斯闭合后经历了陆内造山阶段.霞石正长岩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248.7Ma±2.6Ma,相当于早三叠世晚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是西藏西北部古特提斯造山带崩塌开始的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223.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相似文献   
224.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缝合带及构造分区概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央造山带”是夹持于中国塔里木、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之间的近东西向延展的(局部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显生宙造山系统。该造山带中包括了库地-喀拉塔什、红柳沟-肃北-北祁连、南阿尔金-滩间山、昆中、朱阳关-夏馆和商州-丹凤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被缝合带所围限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包括中阿尔金-祁连-金吉地块、柴达木地块、北秦岭地块和东、西昆仑2个变质地体。南秦岭原为扬子克拉通的北部边缘,但卷入了显生宙造山带,成为中央造山带的一部分。对上述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和6个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的特点进行了概略总结,并阐述了各地质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地层系统和热-构造事件的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225.
报道了首次在河南省汝阳县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从股骨近端的大小来判断,该股骨的实际长度可能超过2m,应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无疑。虽然化石破碎,种属的归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发现无论从晰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还是从地层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将该地区原认为属于古近系蟒川组的时代向前推至早白垩世晚期或晚白垩世早期,同时其下伏地层陈宅沟组也应划归白垩纪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226.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石灰岩和碳质页岩,Ro值普遍在2%以上,主体处于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发育地区性黑色页岩和碳质灰岩等烃源岩。主力储层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及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区域盖层发育于下寒武统下部和下志留统下部,皆以泥质岩为主。各区块海相“下组合”纵向生储盖组合发育情况有所差异,黔中隆起区和黔南坳陷有两套组合,滇黔北部坳陷则有四套组合。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下寒武统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是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27.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早二叠世非筵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紫松阶上部一罗甸阶非筵有孔虫动物群由25属82种(含相似种、亚种而不含未定种)构成,其中7属(Cribrogenerina、Nodosaria、Glomospira、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Climacammina及Globival-vulina)的物种分异度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71%;该动物群自紫松期开始发育,在隆林期类群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并繁盛至罗甸早期,在罗甸中晚期明显衰落。研究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Cr拍rogPnP-nncelebrata-C.hemispaera间隔带、Glomospira-Nodosaria富集带(又可进而分为Geinitzina postcarbonica-Globivalvulina cyprica间隔亚带、Climacammina elegantula延限亚带)、Lasiodiscus-Eotuberitina间隔带。  相似文献   
228.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29.
230.
Vegetation inherited from a Pliocene subtropical climate evolved through obliquity oscillations and global cooling leading to modern conditions. An integrated, highly time-resolved record of pollen and stable isotopes (δ18O and δ13C of Globigerina bulloides) was obtained to understand vegetation responses to Early 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s. Continental and marine responses are compared in the Central Mediterranean region with a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anoxic events.Pollen data illustrate vegetation dynamics as follows: [1] development of mesothermic elements (warm and humid conditions); [2] expansion of mid- and high-altitude elements (cooler but still humid conditions); and [3] strengthening of steppe and herb elements (cooler and dry conditions). These successions correlate with precession. δ18O variations recorded by Globigerina bulloides define two cycles (MIS 43-40) related to obliquity. At northern low- to mid-latitudes, the pollen signal records temperature and wetness changes related to precession even dur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duced by obliquity. This may result in unexpected increasing wetness during glacial periods, which has to be considered specific to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Lastly, an analysis of anoxic events reveals that enhanced runoff is indicated by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the riparian trees Liquidambar and Zelko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