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JJI甚低频台站信号对太阳耀斑事件的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耀斑发生时,日地空间的X射线通量会随之增大,进而影响到地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分布,导致地球-电离层波导状态发生改变,因此接收到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信号会表现出对应的扰动现象.2017年9月8日,位于湖北省内武汉和随州两站点的VLF接收机分别监测到与X射线太阳耀斑相关的来自日本宫崎县(130°49′E,32°04′N)的JJI甚低频台站信号(22.2 kHz)的振幅异常事件.分析当日的数据发现JJI信号的振幅对不同的太阳耀斑出现不同的响应类型,而且对于同一个耀斑,两地的信号响应类型不尽相同.通过统计2017—2019年间与太阳耀斑相关的JJI信号振幅扰动事件,发现两接收站点的JJI信号响应类型都与耀斑强度及其发生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四种响应类型,即两次上升下降型、先上升后下降型、下降型和上升型,但是四种响应类型的事件占比不同.拟合结果表明信号的扰动幅度与X射线通量的积分成正相关,但是两站点的线性拟合斜率存在差异.JJI信号到武汉和随州均属于近似沿纬度方向的短距离传播,且两接收站点相距较近,因此两传播路径大致相似.研究两路径上JJI信号对太阳耀斑响应的差异性有助于理解VLF信号的传播以及探索其在太阳活动监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基于中国大陆65 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观测资料,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了2017年西藏米林MS6.9 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超低频电磁异常信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米林MS6.9 地震前在青藏高原出现了大范围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异常过程共持续9天;高值异常开始于2017 年10 月30 日,高值持续3 天之后出现短时间下降,随即转折上升,再次出现高值异常并持续了4 天,在此过程中各高值台站的时序曲线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形态。空间分布图显示高值异常在中国大陆西部区域反复出现,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处。异常呈“出现—扩大—收缩—消失—扩大—消失”的演化过程,10月31日异常面积达到最大值。异常过程结束后10天发生了西藏米林MS6.9地震,震中距离10 月31 日异常阈值线5 km。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异常与米林地震具有较强的时空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电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3.
2012年汛期气候预测的先兆信号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丽娟  高辉  龚振淞  丁婷  竺夏英  章大全 《气象》2013,39(9):1103-1110
本文基于动力、统计预测方法提供的信息回顾了发布2012年汛期预测时考虑的先兆信号。2012年前期拉尼娜事件在冬季达到盛期、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南极涛动强度是自1979年以来次强、青藏高原积雪偏多但气温偏高,这些特征对后期夏季风有明显影响。通过分析归纳,国家气候中心比较准确地预测了东亚夏季风偏强、我国夏季多雨带偏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6—8月热带气旋活跃的总体特征,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少、华北雨季提前且雨量偏多的季节内过程演变趋势。最后讨论了汛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和困难,提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业务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4.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加尔湖(简称贝湖)和雅库茨克—鄂科斯克海(简称雅鄂)附近的某一区域出现高度场正异常的概率为0.83,即欧亚关键区500 hPa正高度距平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RELTE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三个关键区域高度场异常配置分为7种类型:乌山型、贝湖型、雅鄂型、乌山—贝湖型、乌山—贝湖—雅鄂型、乌山—雅鄂型、贝湖—雅鄂型。不同类型异常模态对应的RELTE在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各有差异,如:乌山型对应RELTE以全国型为主,平均持续天数达14.2天;乌山—雅鄂型对应的RELTE以东北—华北型为主,事件平均持续天数为14.1天。此外,不同类型的异常配置均对应有超前于RELTE的前期特征,平均超前时间为1~8天不等。超前天数的空间分布、高度场异常的时间演化,进一步揭示了乌山以西和雅鄂以东两个方向高度场异常的发展并形成多种环流异常模态的过程,也验证了RELTE存在前期信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Nowadays,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widely used to predict climate processes, but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compare the models. In this stud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network and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models were compared for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The large-scale climate signals were considered as inputs to the applied models. After selecting the most effective climate indices, the effects of large-scale climate signals on the seasonal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of the Maharlu-Bakhtaran catchment, Iran, simultaneously and with a delay, was analysed using a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Hence, the SPI time series was forecasted up to four time intervals using MLR, MLP and ANF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indices were significant with SPI of different lag times. Comparison of the SPI forecast results by MLR, MLP and ANFIS models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for the MLP network than the other two models (RMSE = 0.86, MAE = 0.74 for the first step ahead of SPI forecasting).
Editor D. Koutsoyiannis; Associate editor F. Pappenberger  相似文献   
76.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自然现象,观测表明,在大地震及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均呈现有非常宽频谱的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现象。本文重点描述了地震前后存在从零开始相当宽频谱的地震电磁辐射以及电离层异常等现象,并提出可利用电离层异常的观测和采用不同频段上地震电磁辐射的立体监测网,作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手段是现实、可行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泰安重力观测高频波动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泰安重力观测资料正常和异常时信号的周期特征,研究了高频异常信号与台风、气压和强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泰安重力观测正常时信号周期为2~4分钟,异常时信号周期只有2~3分钟,异常信号幅值约为正常信号的5倍;高频异常信号主要是由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进入中国大陆或近海的台风引起的,占台风引起泰安重力出现高频异常信号的90%;重力高频信号与台风中心速度正相关,与台风距离负相关,并且随台风的结束高频信号也随之消失;少数高频异常信号与强震也有一定关系,占地震总数的17.24%;高频异常信号与气压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78.
延时参数对地震信号信噪比的改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弢  林君  陈祖斌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6):1651-1656
当测区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然不能得到高质量地震数据,为进一步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相控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方向可由延时参数控制,因此延时参数是影响相控地震效果的重要参数.理论分析表明,定向地震波技术可提高反射波信号信噪比,以含3个激震器的相控震源为例,信噪比可提高6.53~9.54 dB.针对延时参数分别为0,0.802,0.384,0.241,0.174,0.123 ms的情况,完成了野外地震实验.根据原始地震记录,得到了反射波信号功率谱,在此基础上定量地计算了不同延时参数下目标层反射信号的信噪比.结果表明,与单震源情况相比,在6种延时参数下,反射波信噪比分别提高了3.3150,8.0150,6.0547,5.0278,4.5383,4.0364 dB;与组合震源情况相比,信噪比分别提高了0,4.7000,2.7397,1.7128,1.2233,0.7214 dB.综合理论分析及野外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定向地震波技术能够提高反射波信号信噪比,延时参数变化对信噪比有很大影响,采用合理的延时参数能得到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79.
The procedure by means of which the occurrence time of an impending mainshock can be identified by analyzing in natural time the seismicity in the candidate area subsequent to the recording of a precursory seismic electric signals(SES) activity is reviewed. Here, we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ocedure to an MW5.4 mainshock that occurred in Greece on 17 November 2014. This mainshock(which is pretty rare since it is the strongest in that area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was preceded by an SES activity recorded on 27 July 2014, and the results of the natural time analysis reveal that the system approached the critical point(mainshock occurrence) early in the morning on 15 November 2014.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岩石破裂时ULF(超低频)频段的磁场会发生变化,且临近破裂时岩石附近磁场强度会出现短周期前兆变化,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是目前地震磁扰动定量分析中机理明确、处理手段成熟且异常信息提取能力较强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谱分析,将磁场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 H或G)的频谱振幅相比较.大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