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4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159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994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1967篇
海洋学   114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The main character of melange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he integration of mixed materials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displacement or loss of various tectonic slices (blocks) of different origins and environments, different scales, different grades of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The approach to non-Smith strata in an orogenic belt is to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ge, facies,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of each tectonic slice,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dispersal and integration of these tectonic slices in time and space, i.e. 4-dimension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ge and facies of the original formation of tectonic slices in the A'nyêmaqên melange belt based on new data of radiolarians, sporo-pollen and trace fossils, and cast new light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at belt.  相似文献   
992.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群火山岩建造成因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东昆仑祁塔格群中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活动的证据,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火山岩形成于海沟-岛弧环境;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趋势为轻稀土元素略亏损的平坦型,与洋脊玄武岩类型;安山岩轻稀土富集;所有样品均具有轻微的Nb负异常和明显的Ti、P负异常。在各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入洋中脊和岛弧环境。这一发现为证明新疆东昆他古生代岛弧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为进一步揭示昆仑造  相似文献   
993.
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昆仑地质构造特征、石炭—三叠系火山 -沉积建造及区域岩浆作用研究显示 ,海西 -印支期 ,该区属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活动陆缘区特殊的沉积环境、区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动力等作用 ,构成了区域矿产形成的主要背景和控制因素 ,从而使不同类型和元素组成的矿床得以形成 ,并表现区域成矿的总体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994.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海洋与湖沼》2000,31(6):581-587
利用NOAA卫星1995年1月-1997年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东海悬浮体在11-3月份向外海输运阶段,5-9月份则同近海为内储阶段,4月份为输变退的月份,10月份则是退变输的月份,其中3月份黄、东海悬浮体向东海深海输运得最远,9月份则向岸退得最远;黄、东海表面悬浮体向东海的输运范围一般皆位于100m等深线以内,并很难越过黑潮水系,而输向深海的悬浮体又大都在黄海暖流的作用下回输黄海,其大部输向韩国西南海域。  相似文献   
995.
东海陆架的古河道和古三角洲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基于1996年中法东海海洋地质调查电火花单道地震资料,确定了晚更亲世早期和中期长江(黄河)水下三角洲的分布范围和大致时间。中更新世晚期东海陆架为一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河流冲积平原,晚更新世以来自西北方向的大型河流的三角洲受此控制主要发育在东北部较低地区。东海陆架较大古河道多发育在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氧同位素3期)。  相似文献   
996.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年夏季、冬季和1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鉴定出浮游桡足类227种,其中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2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8.
综合运用 SEDEX化学法、ASPILA化学法和 XRF仪器分析法 ,对在东海赤潮多发区花鸟山外海域采集的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总磷及其不同形态磷含量的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总磷及其不同形态磷在沉积柱垂向上的分布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采样深度范围内 ,总磷 (TP)、有机磷 (OP)和铁结合态磷 (Fe - P)的含量自下而上增高 ,而吸附态磷 (Ad - P)、自生钙结合态磷 (Ca- P)与碎屑态磷 (De- P)的含量向上递减。样品柱具有较均匀的粒度及矿物、化学组成 ,基本可以排除沉积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变化对沉积物中磷含量的影响 ,而且也不能仅仅用早期成岩作用来解释磷的上述行为。不同形态磷在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规律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陆源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那陵郭勒河中游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对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对研究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25.7士1)Ma、(213.74±...  相似文献   
1000.
鲍艳  吕世华  刘海辉 《高原气象》2006,25(5):772-780
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对北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和东亚季风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东亚季风建立前后南风越赤道气流建立时间、强弱和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都有显著的影响.绿化导致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建立提前,增强了不同时期南风越赤道气流的强度,但对90°E以东来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几支越赤道气流影响不大.同时,绿化促使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提前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提前,且强度减弱,导致西南气流更容易深入东亚内陆和西太平洋.这些影响促使盛夏期西南亚季风的影响区域和强度都有所扩展,对东南季风则影响不大.沙漠化则使索马里气流略微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春夏季节则一直偏强,至7月中旬,才有明显东撤,阻碍了越赤道气流的北上,西南季风在此影响下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所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