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4篇
  免费   626篇
  国内免费   676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626篇
地球物理   990篇
地质学   1876篇
海洋学   83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9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减灾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区域地质灾害三个层次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即基于自然属性的地质灾害研究、基于风险分析的地质灾害研究和基于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地质灾害研究。作者认为, 运用GIS技术, 将这三层次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是进行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的有效途径。本文最后介绍了1∶600万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编制的思路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2.
黄理兴  陈平 《岩土力学》1996,17(4):70-77
介绍了安阳电厂冷却塔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动力触探、瑞利波法系列原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冷却塔地基加固与改良效果及施工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3.
Assessing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geoindicato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Geoindicators are high-resolution measures of short-term (<100 years) surface or near-surface changes in earth processes, and phenomena that are significant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They are based on standard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and can be used to track changes in fluvial, coastal, desert, mountain, permafrost and other terrestrial areas. Geoindicators assess both catastrophic events and those that are more gradual, but evident within a human lifespan. Most deal with changes on the landscape (0.1–10 km) and meso-scales (10–100 km), but some, such as relative sea level and volcanic unrest, have regional and global dimensions. Some are complex and costly to measure, others are relatively simple and easy to apply. Geoindicators can also be used to unravel trends over the past few centuries and longer through paleoenvironmental research, thus providing the important baselines against which human-induced and natural stresses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Geoindicators have been desig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s an aid to state-of-the-environment reporting and long-term ecological monitoring. Received: 26 July 1996 / Accepted: 1 November 1996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地震时人员死亡、受伤、房屋破坏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灾害损失指标的函数转换,使得用不同的损失指标判别灾害等级的标准取得了统一.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划分地震灾害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对不同的灾情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对1966~1983年我国大陆7次重要地震和1995年我国大陆17次地震进行了灾害等级划分和不同灾情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可定量准确地评价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135.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在一些国家的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来收集地震损失评价所需要的各类城市信息不仅高效和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它可以减少以往所必需的大量的代价高昂且费力的城市调查。基于在印度城市台拉登所做的研究,讨论了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城市特征识别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简单论述了利用GIS/RS软件综合所得的数据以便用于地震损失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了5.9级地震,造成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破坏。震后开展了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将灾区划分为七个评估区,完成了66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现场评估系统EDLES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经济损失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37.
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背景、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长期生态研究计划于1980年启动,至今在理论研究、开发技术和服务社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该计划的发展分为 3个阶段,每一阶段大约为10年。在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研究站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格局方面的研究并系统采集和存贮了有关数据;在1990 -2000年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其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开展跨站的网络研究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揭示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格局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特征;按照规划,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的发展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其工作的重点是开展综合研究、进行生态预测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信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8.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善峰  张进德 《地质通报》2004,23(11):1153-115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初步探讨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思路。参照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了矿产资源规划的类型;依据《环评法》第七条和第八条,阐明了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规划所对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要求;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并简单地探讨了2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9.
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是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本文对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对其作了定性评价,认为园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极具科考、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0.
Wetland mitigation banking is an American neoliberal environmental policy that has created a functioning market in `ecosystem services', commodities defined using the holistic measures of ecological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rket is discussed as a projec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efined as the nation-state's regulation of ecological relations within its territory towards stabilizing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ower and accumulation. I argue that the wetland banking industry serves as a bellwether that presages problems that other strategies of neolibe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ill experience. Ethnographic,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ata from the Chicago-area wetland banking industry inform a discussion of two major obstacles to neoliberal strategy: the problem of relying on ecological science to define the unit of trade, and the problem of aligning the somewhat independent relations of law, politics, markets and ecosystems across an array of spatial scales. Theoretical guidance is sought from recent work on `social natures' and from the Regulationist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