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5篇
  免费   2146篇
  国内免费   2829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1466篇
地球物理   1326篇
地质学   7121篇
海洋学   97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29篇
自然地理   104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2.
工作区位于东昆仑山脉中段,布尔汗布达山南坡。区域上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浆热液以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烈,为成矿元素的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创造了条件。该文对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有着较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也确定地层标志、构造标志、蚀变标志为其找矿标志,以指导后续普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东营凹陷八面河北部斜坡带的断裂特征、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明确了该区的断裂展布特点和断层活动性,弄清了北部斜坡带的演化规律,同时分析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中生代以后,八面河地区存在2种独立的构造变形系统:一是板块边缘相互作用力;二是到后期由于板块的持续俯冲,地幔底辟作用在岩石圈底面产生的牵引力。八面河北部地区在这2种构造力的综合作用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4.
陈炳翰  范建福  刘建楠 《地质学报》2023,97(4):1329-1341
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产出了大部分碲资源,其他类型碲矿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暂未明确。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本文对中国碲矿资源特征、碲矿类型、时空分布进行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碲矿成矿规律。本文对中国碲矿的资源特征进行了介绍;收集了全国45个含碲矿床的资料,将中国碲矿分为碱性-偏碱性侵入岩型、卡林-类卡林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矽卡岩型、造山型、铜镍硫化物型6大预测类型;将碲矿形成时代分为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4个成矿期,划分了9个碲成矿带,即吉黑、华北陆块西缘、华北陆块北缘、辽东、秦岭、苏鲁、长江中下游、三江、南岭成矿带;厘定出34个与碲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建立了中国碲矿成矿谱系。综合研究所得,中国碲矿以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矽卡岩型、铜镍硫化物型矿床,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造山型矿床,长江中下游和滇川黔地区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镍硫化物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995.
热源、热储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地温场等是影响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渭河盆地西安凹陷-西安市延长石油西化小区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层测温、测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运用多种参数对热储层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属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3.5℃/100 m;研究区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砂厚分布在40~140 m之间,平均孔隙度分布在15.68%~30.3%之间,蓝田灞河组砂层厚度、地层热量、含水量和总热量均高于三门组和张家坡组地层,地热开发条件最好;综合考虑砂体厚度、地层含水量、地温梯度、地温、热储层物性因素,认为西安凹陷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地热开发应选择蓝田灞河组为主要目的层段,最优的地热开发方式应采用采灌平衡法进行地热开采,综合考虑研究区更宜选择中深层地埋管井下换热方式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96.
在机场填海区地表稳定散射的范围内,本文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机场地表形变安全性进行了监测分析,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年形变速率数据结果和高分辨率形变时序结果,并以此分析了香港国际机场的地表形变区在监测周期内的形变时空分布特征。为证明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站的垂直位移数据,对InSAR方法反演的结果进行了交叉验证,证明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7.
李辉  吴启明  申朝永  刘芳  李婷  张峥 《测绘通报》2021,(10):150-153
本文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试点,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评价耕地空间特征、农业物资运输配套设施空间分布、农业灌溉资源空间分布等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然后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等成果数据中甄选影响因子,构建影响因子样本集,提出梯度距离概念,计算等级耕地经济效益权重,并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评价各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最后从地理空间角度提出了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益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现有职住空间关系的研究难以在微观维度上有效促进大城市职住功能空间的均衡发展以及规划政策与现状发展存在的时序错位问题,该文以北京市为例,从房屋建筑使用用途的角度切入,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热点分析模型和职住用地比三个评价方法,同时借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探究北京职住空间在乡镇尺度下的组织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职住空间表现为聚类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中心,大致呈现出环状圈层分布,北京市职住空间的“热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而“冷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相同,职住空间关系存在失衡,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提出的研究方法从微观维度分析了城市职住空间的组织特征,促进了城市规划与发展时序的有效结合,可在特大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的研究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settings, tight oil is the oil that occurs in shale or tight reservoirs, which has permeability less than 1 mD and is interbedded with or close to shale, including tight dolomitic oil and shale oil. The Fengcheng area (FA),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tight oil exploration of the Fengcheng (P1f) Formation recent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ight oil resources have good exploration prospects. Whereas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ian P1f source rocks results 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ight oil resource potential.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ells, seismic inversion, sedimentary facies, tectonic burial depth, 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1f source rock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predicted: the thickness of source rocks, abundance and type of organic matter. And on this basis, an improv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methodology together with basin simulation techniques was applied to unravel the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1f source rocks in FA. Results show that the P1f source rocks distribute widely (up to 2039 km2), are thick (up to 260 m), have high total organic content (TOC, ranging from 0.15 to 4 wt%), are dominated by type II kerogen and have entered into low mature–mature stage. The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rocks reach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reshold and hydrocarbon expulsion threshold at 0.5% Ro and 0.85% Ro and the comprehensive hydrocarbon expulsion efficiency was about 46%. The amount of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the P1f source rocks was 31.85 × 108 and 15.31 × 108 t, respectively, with a residual amount of 16.54 × 108 t within the source rocks. Volumetrically, the geological resource of shale oil is up to 15.65 × 108 t.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mounts calculated by the volumetric method compared with that b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methodology may be due to other oil accumulations present within interbedded sands associated with the oil shal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丘陵地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统计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数据获取率来分析和评价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能力, 对通过2012年的风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都随季节变化, 夏季探测能力大于冬季。按照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要求, 确定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无降雨天气有效探测高度为3 km, 并确定低模和高模最佳衔接高度为0.6 km, 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获取率。在无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对数函数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 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大;在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 其斜率范围在-10.44~-2.47之间, 而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