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60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1736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内蒙古白银都西群变质火山岩的钕、锶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银都西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长英片岩和条带状混合岩组成,是白银都西-白乃庙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东北白银都西一带。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信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该套岩层的归属,构造性质和形成机理尚不清楚。笔者首次对白银都西群斜长角闪岩的Nd和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所获Sm-Nd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394±46Ma(23),Nd初始比值为0.511 243±8(23)和εNd(T)=+7.9±2.1(23)。~(87)Sr/~(86)Sr和~(87)Rb/~(86)Sr比值分别为0.705 79—0.709 12和0.17—0.34,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结合野外地质证据和岩相学特征,我们认为:白银都西群基性火山活动发生在中元古代,成岩物质来自亏损地幔源,成岩以后构造变动和变质热液活动致使Rb-Sr同位素体系受到严重干扰破坏。  相似文献   
102.
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边界与构造演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据作者调查并综合有关资料,就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结构、边界性质、构造型式及演化过程作了较全面阐述;就板溪群是否为构造混杂岩,及其所代表的地质体性质作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作者认为:华南可能存在晚太古-早元古统一变质基底,中元古末至印支期为板块活动期,印支期后,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作用影响而进入新的构造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3.
研究表明,苏鲁地体是扬子与华北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东段)。其主要变质岩系——胶南群,是扬子陆块北缘俯冲陆壳的基底。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均将胶南群划为早、中元古代地体。组成胶南群的主要岩石是长英质片麻岩,在其中间包含有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超镁铁岩和榴辉岩。大量的Sm-Nd 及 40Ar/39Ar 同位素定年已证明了,胶南群在三叠纪时,经历了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原岩的时代缺乏可靠的年龄测定,被认为是早、中元古代岩石。然而最近我们对青岛附近仰口的退变质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  相似文献   
104.
青龙村群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贾大成 《吉林地质》1994,13(1):31-34
青龙村群在延边地体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笔者通过对该群的工作和所获得的微古化石,认为青龙村群在层序上仅包含该区1:5万区调青龙村剖面中的中、下段,其上段不属于青龙村群范畴;青龙村群的形成地质时代应为晚震旦─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105.
Abstract The Bikou Group on the Shaanxi-Gansu-Sichuan border is composed of Mid-Late 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bimodal volcanic rocks and flysch sediments. Its metamorphism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blueschist and greenschist facies. Three metamorphic zones, i.e. zones A, B, and C, may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distribution of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variation of b0 values of muscovite. Blueschi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existence of sodic amphiboles and epidote and occur as stripes or relict patches in extensive greenschists of zone A. Studies of metamorphic minerals such as amphiboles, chlorite, epidote and muscovite and their textural relationships indicate that blueschists and greenschists were not formed under the same metamorphic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The blueschist facies was formed at temperatures of 300-400°C and pressures of 0.5–0.6 GPa. The greenschist facies in zones A and B has similar temperatures but its pressure is only 0.4 GPa or so.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blueschist to greenschist facies is a nearly isothermal uplift process. The rock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the Bikou Group indicate that the 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of the group might be related to crustal thickening or A-subduction accompanying the closure of an intracontinental small ocean basin.  相似文献   
106.
扬子地台北部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0,15(6):675-679
  相似文献   
107.
从岩石化学特点看板溪群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白俊  郝杰 《湖南地质》1991,10(3):186-188,206
将板溪群和冷家溪群杂砂岩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在SiO_2-K_2O/Na_2O图解、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图解、Na_2O-K_2O图解以及(K_2O+Na_2O)—Al_2O_3图解上投点,发现多数板溪群杂砂岩样品点落在被动大陆边缘区,而冷家溪群杂砂岩样品点则多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因此认为,板溪群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而冷家溪群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8.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杨式溥  周洪瑞 《地质论评》1995,41(3):205-210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Ruyangichnus loyu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Torrowangea rosei webby,Changchengia ichnosp.,Squamodict yon(?)ichnosp.等发现于河南西部鲁山县和汝阳县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根据同位素年龄值,微古植物和叠层石资料,产遗迹化石的汝阳群应相当于中元古代,可以和蓟  相似文献   
109.
韩志勇  张寿广 《地质论评》1995,41(3):221-228
陕西境内的陶湾群和大片出露的寒牙纪地层之间,发育一套以千枚岩夹白云岩透镜体为主的复杂岩系。这套岩系实际上构成一个剪切混杂带,成为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地台的界线,该带不是一个沉积地层单位,而应视为岩石-构造组合体,带内发育一系列冲断层,在洛南柏峪寺地区,从中可以分出3个构造岩片,其中的白云岩岩块为构造岩块。根据显微,小构造分析及岩性对比,认为冲断层由北向南逆冲,带内至少卷入有晚元古代大庄组,震旦纪罗圈组  相似文献   
110.
浙江青田芝溪头鹤溪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青田芝溪头的鹤溪群大理岩中,首次发现化石(介形类、鱼骨等),同时根据同位素年龄值,确认原来认为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鹤溪群为二叠纪沉积,其中的石墨为煤层的变质产物,并可大致与福建童子岩组对比,为浙江煤田的预测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