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6篇
  免费   2836篇
  国内免费   3400篇
测绘学   833篇
大气科学   1308篇
地球物理   1675篇
地质学   10913篇
海洋学   1845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1094篇
自然地理   18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565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869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783篇
  2004年   772篇
  2003年   604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4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91.
1 Introduction A vertical wall is one of the typical maritime sheltering structures in the coastal region, which is mainly subjected to wave forces. It has been a com- mon engineering assumption adopted for design pur- poses that normally incident wave fo…  相似文献   
92.
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与转换波时变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横波速度比固定时,同一地震道中各时间采样点对应不同的转换点位置,因此,常规的整体抽道方法只能抽取特定深度或特定层位条件下的共转换点道集,它不能保证所有P-SV转换波的反射点位置都在同一水平位置处。提出了一种精确抽取共转换点道集的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抽取的共转换点道集中所有数据对应的转换点在地面的投影都对应于同一位置,因此,该道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道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短波长问题的转换波时变静校正方法,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高志刚  李程  李欢  王国松 《海洋通报》2020,39(2):272-280
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油需求逐年增长,同时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也在加剧。海上溢油会严重破坏海洋环境,危害我国经济发展,加强溢油漂移扩散预报研究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一体化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GIS平台研发,能够在二维电子海图基础上叠加相关的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信息,模拟溢油扩散和漂移态势,同时计算剩余油量,估算溢油面积以及岸线吸附程度等。2013年11月22日,山东黄岛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大量原油溢入胶州湾。本文利用该系统结合高分辨率大气模型WRF的三重嵌套技术和海流模型SELFE的非结构化网格加密技术,对事故溢油漂移扩散开展了预测工作。预测结果显示,油污受胶州湾内往复流的影响极大,72 h后,胶州湾内外大部分海域都将存在油污,主要集中在黄岛沿岸海域、团岛及浮山湾附近,预测扫海面积为70.32 km2。经海事部门高分辨率卫星观测结果印证,系统模拟的溢油分布较为合理。该系统的业务化应用为相关海上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
95.
埕岛油田海区海底地形变化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合在胜利石油管理局埕岛油田海区多年来工程测绘与地质勘察资料 ,对埕岛油田海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变化与发育趋势进行了论述 ,同时讨论了埕岛油田海上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有关的工程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96.
97.
The Kimmeridge Clay is considered a major oil source rock for the North Sea hydrocarbon province. The formation is also developed onshore in an organic-rich mudstone fac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onshore oil generation from the Kimmeridge Clay. Geochemically, onshore basin margin sediments contain rich, potential source horizons with mainly Type l/Type ll oil-prone kerogen, but are immature. Some deeper Cleveland Basin sediments have reached marginal maturity. Buri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suggests significant formation palaeoburial depths in central areas of the Cleveland and Wessex Basins. Computed vitrinite isoreflectance contours show the Wealden and Isle of Wight Kimmeridge Clay to be thermally mature. Basin modelling suggests an early Palaeogene onset of oil generation in parts of the Cleveland Basin, while maximum oil generation could have been reached by the formation base in the Isle of Wight area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lthough basin subsidence ceased in the Neogene, in the Weald and Isle of Wight, where the formation is still deeply buried, oil generation probably continued for some time during uplift. Thus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oil could have been generated. Whether or not this oil is present today however, would depend on the correct timing of suitable migration and trap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8.
在南海北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作为油气勘探的一种辅助手段。在6个航次中采集了沉积物、底层海水及海面大气样品,测定了近50种化探指标,并采用稳健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异常圈定。化探结果在油气藏上方发现了清晰的、具不同指标组合的综合化探异常,与邻近空构造形成鲜明的对照。圈闭顶部的块状异常和圈闭周绿的环状、半环状异常是下伏油气藏的良好指示,而剖面上呈锯齿状、平面上呈线状的异常则与断裂带有关。实践表明,建立已知油气藏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及解剖已知空构造上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指导本区或邻区的化探异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