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120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311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鞍山小岭子花岗岩地球化学及锆石SHRIMP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小岭子花岗岩岩浆锆石离子探针年龄为130.2±2.7Ma,形成于早白垩世。小岭子花岗岩高SiO2、Na2O K2O、TFeO/MgO,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Zr、Nb、Y,低CaO、Ba、Sr,地球化学组成与该区大范围分布的千山花岗岩十分相似,具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中国大陆东部之下引起的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胶东烟台磁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测年技术(LA-ICP-MS)对胶东烟台磁山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8粒锆石的年龄为199~149Ma,可分成3组:192~199Ma(3粒)、178~185Ma(2粒)和149~154Ma(3粒),第3组年龄可能代表岩体的最终侵位时代,表明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为燕山期花岗岩。另外4粒早元古代的继承锆石年龄为2110~2467Ma,平均年龄为2252±41Ma,反映其源岩有早元古代粉子山群的物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探讨南张家金矿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喇嘛昭岩体是阿尔泰造山带典型的后构造岩体,其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次锆石SHRIMP定年给出 206Pb/238U年龄276±9Ma(MSWD=1.1),代表其形成年龄。这为阿尔泰后造山花岗岩和后造山作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年代学证据。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I-A过渡的高钾钙碱性或高分异钙碱性花岗岩的特点。依据岩体构造特征、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地质背景综合分析,该岩体应为后造山岩体。该岩体Sr初始值变化于0.704-0.71659之间。εNd(T) 值为正值( 1.3- 2.8),模式年龄TDM-2为0.93-0.81Ga,与中亚造山带典型的高(正)εNd(T)值花岗岩相同。而且,其εNd (T)值略高于该地区同造山花岗岩。这说明,在具有陆壳基底的阿尔泰造山带后造山阶段,除了可能的俯冲下埋的年轻洋壳或岛弧物质外,可能有新的幔源物质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这为中亚造山带后造山阶段陆壳垂向生长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994.
大吉山花岗岩体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吉山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属铁镁黑云母,而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属富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而Ⅱ阶段二云母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玄武岩岩浆的底侵作用.这种底侵作用可能是大吉山钨矿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一。大吉山花岗岩体在演化过程中存在流体分异作用,与二云母花岗岩共存的流体更富氟,可能这种富氟和钨等成矿元素的热液流体形成了著名的大吉山钨矿。  相似文献   
995.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78,自引:7,他引:71  
以乌山、金刚山和新村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铝质A型花岗岩常含有锰铝榴石、富锰白云母等特征的富铝矿物,化学成分上相对富铝,为一套准铝到弱过铝的岩石组成,并具有贫磷、贫钛,氧化指数较低等特征。与碱性花岗岩相比,其Nb、Ta、Zr、Hf、Ga、Y和Zn等元素的含量及稀土总量和Ga/Al比值均偏低,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尤其是重稀土的分馏程  相似文献   
996.
南秦岭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以北迷坝、光头山和东江口等花岗岩体形成于三叠纪(206 ̄220Ma),与南秦岭勉-略构造带洋盆的闭合时代及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时代基本一致显示了它们的形成与勉-略古生代洋盆闭合后及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支持华南和华北两大陆块最终在印支期碰撞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7.
江西南部白面石-东坑盆地A型火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江西南部沿三南(全南县,龙南县,定南县)-寻邬(县)断裂带从东向西分布有东坑临江盆地和白面石盆地,其中中生代菖蒲组的流纹岩 Rb- 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165 Ma;主元素 SiO2偏高,平均为 71.35%;偏碱, Na2O+ K2O较高 (6.19%~ 8.36% ),且 K2O > Na2O;准铝到弱过铝质, ACNK平均为 0.99,稀土总量较高( 251.37× 10- 6~ 345.92× 10- 6)。微量元素具明显的 Sr、 Ba、 Ti亏损,而 Zr、 Hf富集。表现出与 A型花岗岩相似的特征。因此,这是一套 A型火山岩。其ε Sr较高( 68.98~ 99.98),而ε Nd(- 11.73~- 11.92)非常低,表明其岩浆成因可能是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98.
蒋海昆  张流  周永胜 《地震学报》2000,22(4):395-403
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强度随深度持续增加直至30km左右.在地壳浅表部位,岩石破坏表现为低压突发或准突发失稳,破坏前后有分布大体均匀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以下简称AE)事件发生;向下进入以渐进式破坏为特征的深度范围时,破坏前基本没有或仅有很少的、随时间逐渐稀疏的AE分布,破坏后也仅有极少的AE被记录到;在更深的以高压准突发失稳为特征的深度范围,破坏前依然AE极少,但破坏后伴随不等周期粘滑应力降的产生而有较多的AE被记录到;在更高的温压条件下(约26km),破坏形式为高压突发失稳,破坏前即有逐渐密集、累积频次呈指数增加的AE活动;在35km 深度附近,岩石强度急剧降低,样品表现为半延性、延性渐进式破坏,无AE记录.声发射b值随深度增加似有减小的趋势,并且b值在岩石破坏前略小于破坏后.声发射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的数值分布范围在18km 左右深度的温压条件下最宽,表明其标度类型最多,结构最为复杂、无序;在浅部及更深部位的温压条件下均变窄.因而,当温压条件模拟真实的地壳深度向下改变时,微破裂时间序列奇异性强度因子的分布范围可能会经历由窄变宽、再由宽变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的碳含量和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A-MS连续技术(将元素分析仪(EA)与气体质谱仪(MS)连接起来,进行硅酸盐岩石微量碳的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测定)首次测定了中国东南部花岗岩及其部分磷灰石的全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这些花岗岩的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分布较宽(碳含量为0.04%~0.79%,δ^13C值为-7.5‰~-37.0‰)。磷灰石与全岩的δ^13C呈正相关关系,指示自花岗岩浆上升到结晶以来未受到同化混染或热液蚀变  相似文献   
1000.
桐柏——大别造山带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厘定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讨论,认为桐柏-大别山带燕山晚期存在过碱性(peralkaline)和铝质(aluminous)A型花岗岩。过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其ACNK=0.72-0.97,NKA=1.02,铝质A型花岗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岩石类型也为碱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其SiO2含量为67.73%-77.60%,富碱(Na2O+K2O含量为7.97%-9.76%),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