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空间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旅游研究往往从"供给"的角度探讨农村和农村居民,而忽视其"需求"角色.该文探讨农村居民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及其空间扩散行为.借助三角图解法从静态尺度上揭示其空间集中现象,引入统治流分析技术考察其基本空间模式,并借助方向性倾向从动态尺度上考察其空间扩散行为.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受旅行花费限制,出行腹地主要涵盖本省;"省内旅游"发展理应提到战略高度,虽然针对旅游"无边界行为"进行人为的"有界划分",但却符合当前国内旅行的基本特征.2)省际旅游流主要涌向京津辽、苏浙沪、粤琼和陕西四大旅游区域.3)方向性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旅游流空间扩散的基本特征:城市指向为第一位,滨海地区指向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2.
δEuN-∑REEs图解定量区分长江和黄河沉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长江下游河道和黄河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并搜集了文献资料中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数据,发现在δEuN-∑REEs关系图中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回归分析表明该分界线是一个3次多项式方程,在该界线的上方是长江沉积物,下方是黄河沉积物.为了考察该分界线的合理性及其应用价值,在长江口和黄河口分别取样进行稀土元素分析,并搜集了来源于长江255孔和源于黄河的YA01孔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数据.在δEuN—∑REEs关系图中,长江口和255孔沉积物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沉积物的区域,而黄河口和YA01孔沉积物绝大部分分布在黄河沉积物的区域.因此,通过δEuN-∑REEs关系图和回归曲线方程,可以直观、定量地区分长江和黄河沉积物,并可用于中国东部边缘海沉积物源的定量识别.δEuN-∑REEs是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源区气候条件和物质组成差异的综合体现,在沉积物由源区进入河流,再由河流进入海洋的过程中,δEuN—∑REEs关系基本保持不变,使得其最初的物源和气候信息得以保存,并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163.
溶滤和蒸发作用是内陆干旱盆地平原区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的TDS直接表达了其咸化程度,δ18O值的变化主要受蒸发作用影响。在地下水TDS-δ18O关系图中,以各样点为起点,做蒸发线的平行线,与溶滤线交于c点,则c点两侧的a段和b段分别代表溶滤和蒸发作用对该样品的咸化贡献。a=(TDS3-TDS1-b)/(TDS3-TDS1)×100%,b=k(δ18O3-δ18O1)/(TDS3-TDS1)×100%。该方法应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咸化特征的分析,证明虽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但地下水的咸化仍以溶滤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4.
图解北极     
越子 《地球》2010,(2):32-39
北极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也是科学家聚焦和聚集之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雪正以埒出科学家预测的速度快速融化。这是一组图片,讲述了一次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新奥尔松地区的中国北极环境科学考察野外工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5.
166.
李建平  赵小辉 《北京测绘》2005,(3):23-25,14
本文介绍了AutoLISP(以下简称LISP)程序设计语言以及AutoCAD(以下简称CAD)实体联结表的一般概念,阐述了应用AutoLISP程序图解A utoCA D在工程中的应用原理、编制方法和LISP程序的执行步骤,证实这一方法确是方便、简洁、成果准确、工效高,且成果可多用。  相似文献   
167.
郭少斌 《现代地质》2006,20(3):473-479
采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及米兰科维奇旋回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园—大平房地区东营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把该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通过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地层旋回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5.625~25.510 m,且其主要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偏心率控制。据此,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指导层序的正确划分。根据单井相、地震相和砂体形态等综合研究的结果,确定Sq1为扇三角洲沉积,Sq2和Sq3为河流相沉积,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8.
低温平衡热液系统中硫同位素演化的lgfo2-pH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ccording to Sakai-Ohmoto‘s theory regarding the evolution of sulfur isotope in hydrothermal system, by using new data on chemical reac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equilibrium isotopic fractionation factors as well as on individual ion activity coeffidents of sulfur species the following diagrams of lgfo2-pH are constructed: a) Mole fraction of aqueous sulfur species (Xt), b) Stable field for some minerals in Fe-S-O system, c) diagram depicting the rate of oxidation-reduction state of aqueous sulfur species(R‘), and 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δSt^34).  相似文献   
169.
目前,柴达木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普遍基于山前浅水沉积相地层进行讨论,而深水相地层中是否有记录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有待探讨。本次研究通过对开2井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探讨了盆地西部开特米里克地区深湖相地层的米兰科维奇沉积旋回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E32)地层旋回周期与米兰科维奇地球轨道周期参数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说明天文轨道周期旋回对该地区地层沉积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Fischer图解及地层岩性特征,确定了干柴沟组上、下界线附近(约38.1~32.8 Ma)湖平面经历了一次相对长周期的升降变化。下干柴沟组上段处于湖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偏心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对应湖平面高位期。上干柴沟组处于湖平面下降阶段,主要受米氏旋回中的轴斜率周期控制,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对应湖平面低位期。  相似文献   
170.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