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713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31.
9711号台风对太湖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997年8月出现的9711号台风,就其对太湖水位的影响作了分析,分析表明,这次台风对太湖东西两岸水位影响显著东岸以减水为主,水位降幅达0.66-0.93m,西岸以增水为主,增幅达0.67-0.77m,水位振幅达-0.67-1.22m,同一时间内,东西两岸水位差达1.17-1.42m。分析还表明,太湖风场变化与水位变化关系较为紧密,表现为:当风向相对一致时,背风岸望亭,胥口的水位随风速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132.
全新世艾比湖流域不同时段降水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对艾比湖全新世时期三个高湖面期的降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ka—3ka B.P.降水量比现今高出9%,达到287mm/a;4.5ka—6ka B.P.增加16%,达到306mm/a;6.5ka—8.0ka B.P.增加了22%,达到322mm/a。  相似文献   
133.
冲绳海槽现代张裂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东海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的冲绳海槽为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弧后断陷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地貌特征。自中新世末以来历经了4个强烈拉张的演化时期,目前已达到张裂的高级阶段。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海槽中的现代拉张作用仍在进行,表现在海槽轴部快速沉降形成地堑槽,对称分布的张性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从老至新排列的磁异常务带以及高地热流、频繁的地震活动等,充分体现了冲绳海槽的现代扩张特点。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析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O)MDCT 1mm薄层重建后的表现,得到早期肺癌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53例已经活检或抗炎治疗证实有病理结果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界面、边缘、空泡、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征、细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增粗以及mGGO中GGO含量,统计分析各征象在良恶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恶性fGGO边缘、界面以及血管聚集增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基本信息及病灶形态、空泡支气管蜂窝、细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以及mGGO中GGO含量在良恶性fGGO的表现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MDCT 1mm薄层重建后的fGGO影像学特征对于鉴别良恶性fGGO及诊断早期肺癌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5.
For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energy demand in the form of absorbed energy spectra was established by an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The absorbed energy is proposed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demand in an inelastic system because the absorbed energ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seudo‐velocity in the elastic case. Based on a total of 273 ground motion records from 15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in California, an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absorbed energy was established from a two‐stag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for a given earthquake magnitude, source‐to‐site distance, site class, and ductility factor. A similar expression for the normalized absorbed energy was also develop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absorbed energy for near‐field ground motions can b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for normal ground motion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地质与勘探》2020,56(3):644-656
本文开拓性地系统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引入经济周期理论、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矿产品使用强度理论、政治决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对地质勘查周期进行了解释,试图理清多年来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统计建国以来历年地质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见矿异常和发现矿产地等数据,划分了8次地质勘查工作周期。在对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勘工作周期与经济和财政周期相对应的观点。此外,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结合矿产品使用强度变化趋势,认为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位,从而地勘投入处于高位;在农业、轻工业化发展阶段,地勘工作逐渐走弱。2013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勘工作处于新一轮弱势状态。地勘工作周期体现了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与短期财政和经济波动双重叠加的特点,短期政策因素则常对地勘周期波动时有放大或熨平作用。  相似文献   
137.
Flow fields and water and bed surface topography were measured at two different stages as flow shoals over a submerged mid-channel bar in a straight reach downstream of a bend in Solfatara Creek, Wyoming. The data allow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component terms in the downstream and cross-stream force balance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At the lower stage, corresponding to a discharge that is 30 per cent of the bankfull discharge, the convective acceleration terms in the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force balance are important, particularly the terms associated with the cross-stream transport of momentum. These terms are large because of the large accelerations and cross-stream flow forced by the shallow flow over the bar. At the higher stage, corresponding to a discharge that is 45 per cent of the bankfull discharge, flow is more directly downstream and cross-stream velocity is generally less in most of the channel. Downstream flow velocities at the higher stage are larger, but the acceleration is more gradual. Consequently, the convective accelerations at the higher stage tend to be less important than at the lower stage. Results from the two different stages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difference in conclusions reached by various worker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arious terms i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ve depth of flow.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乌尔根铅锌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之一。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等矿物学证据证明,该矿床存在2期成矿作用。其中早期火山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普遍受应力作用的改造,并广泛被晚期形成的矿物交代,典型矿物是不含乳滴状黄铜矿的闪锌矿,具有高含量Fe、Mn和低含量Cu的特征;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形成的金属硫化物占大多数,常交代早期形成的矿物并与其交生在一起,典型矿物是含固溶体乳滴黄铜矿的闪锌矿,并且具有中等含量Fe、Mn和高含量Cu的特征。在次火山热液期的晚阶段残余热液还形成了较为纯净的呈棕黄色-无色透明的纯净闪锌矿,具有高含量Zn,低含量Fe、Mn、Cu的特征。结合前人测定的研究区火山岩和矿石矿物定年结果以及火山岩主量元素组成数据,推测早期火山热液成矿与中基性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关系密切,而晚期次火山(隐爆角砾岩)热液属于满克头鄂博组的(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产物。隐爆角砾岩热液富含Cu元素且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是研究区寻找除铅锌之外其他矿种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9.
老金厂金矿床是北山成矿南带最具代表性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之一,其规模为中型。依据脉体穿插、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将矿床矿化作用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含砷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利用电子探针研究了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元素组成及其分布规律。Ⅰ阶段:黄铁矿以粗粒自形立方体为主,粒度为0.50~1.50 mm,贫As、Au;毒砂含量极少,呈细粒他形。Ⅱ阶段:含砷黄铁矿周围常有大量毒砂产出,含砷黄铁矿多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粒度为0.30~1.00 mm,富As、Au;该阶段矿化最为强烈,毒砂主要形成于此时期,多呈棱柱状、柱状、放射状集合体,显示富S亏As特征。Ⅲ阶段:多以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共生组合脉的形式产出,黄铁矿多呈长条状,以富S、Cu、Zn、Au和贫Fe、As为特征。Ⅳ阶段:矿化作用极弱,毒砂、黄铁矿含量极少,为细粒他形。原位硫同位素组成显示:Ⅰ阶段黄铁矿δ34SV-CDT值为-3.8‰~-2.9‰,均值为-3.3‰;Ⅱ阶段黄铁矿和毒砂δ34SV-CDT值为-4.7‰~2.6‰,均值为-3.3‰;Ⅲ阶段黄铁矿和闪锌矿δ34SV-CDT值主要分布于-1.9‰~1.0‰之间,均值为0.1‰。此3个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期硫主要来源于幔源岩浆,混入了部分地层硫。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成矿早期至晚期,成矿流体总体上由富S贫As向富As贫S演化。Ⅰ阶段体系处于中性稳定的环境,硫源充足;Ⅱ阶段为贫S富As的高氧逸度环境,由于大气降水对地层的淋滤渗透,混入富As流体,Au可能与As结合形成Au-As络合物,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沉淀;Ⅲ阶段成矿元素种类丰富,体系为富S贫As的弱还原环境,Au很可能与HS-、S-形成络合物进入黄铁矿晶格。  相似文献   
140.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剑桥  孙昭华  杨云平 《湖泊科学》2017,29(5):1217-1226
流域大型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洪、枯水位变化,对下游水安全、水生态和水资源利用影响甚大.利用1955-2012年长江中游各水文站水位、流量等资料,采用改进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的周期长度分别为9~14、11~15 a,在假设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无趋势性变化的前提下,估算得到的水位变化周期长度基本在20 a以上,蓄水前的自然周期性已被打破,枯水位发生趋势性下降且无复归迹象,而洪水位波动周期虽有所延长,但上升幅度未超过历史波动变幅,仅可确定洪水位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枯水河槽冲刷量占平滩河槽的比例逐年增加,累计至2013年已达91.5%,是枯水位下降的主控因素.河槽冲刷导致的床沙粗化增加了河道床面阻力,高程在平滩水位附近的滩体上覆盖的大量植被增加了水流流动阻力,同时大量航道整治、护岸、码头等工程主体部分布设在枯水位以上,综合因素作用使得洪水河槽阻力增加.三峡水库蓄水后,虽然枯水期流量补偿作用显著削弱了枯水位下降的效应,但枯水位下降事实已经形成,不利于航道水深的提高及通江湖泊枯水期的水量存蓄,洪水位未明显下降,同级流量下的江湖槽蓄量不会明显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