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埋藏较深,一般都在5000m以下,储集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裂缝和溶蚀缝洞系统,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集层横向预测困难.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利用小波变换的局部化分析特征引入吸收衰减分析技术中,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情况设计了接近实际深度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正演结果进行了吸收衰减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对塔河油田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含油气性预测结果跟实际钻井非常吻合,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2.
扇三角洲为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多数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能力。通常情况下,盆地中发育的扇三角洲具有相近的物性,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好,席状砂物性较差。然而,达尔其油田相邻的2个扇三角洲的物性出现了较大差异,达尔其西扇三角洲出现了分流河道物性差异与相控储层理论相悖的现象。利用偏光显微镜镜下薄片观察、岩芯物性分析与测井等资料,研究了该区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以及成岩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2个相邻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差异及达尔其西扇三角洲河道物性差的原因,认为干旱气候和地壳抬升作用、盐湖沉积阶段和盐类沉积时间差异是形成2个扇三角洲物性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为解释达尔其油田2个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剧烈变化和差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43.
谭松成  高学生  刘彬  黄帆 《探矿工程》2015,42(9):30-33,37
大港油田深井、超深井提速困难主要是由于馆陶组厚层底砾岩和沙河街组致密泥岩的岩石可钻性差、深部油气藏存在异常高温、高压现象,且钻井液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的特点。为探索适合大港油田的深井、超深井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结合滨深24-5-27井的钻井实例展开了研究。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应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以及高效PDC钻头+螺杆马达复合钻井技术,实现该井完钻井深4510 m,钻井周期36天,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11.56 m/h的快速钻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井钻井周期的缩短主要得益于全井机械钻速的提高,以及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和保证。相对所在区块的历史指标井,该井机械钻速提高15.27%,二开和三开的生产组织时间缩短31.68%,钻井周期缩短18.78%。该优快配套钻井技术可为大港油田高效开发深部油气藏提供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44.
王利中  王凤春 《探矿工程》2015,42(11):54-57
简述了旋转冲击钻井工具的特点以及使用原理,其较以往其它提速工具不同之处是结合了机械冲击和水力脉冲破岩两方面的破岩能力。重点分析了该工具在塔河油田12区块使用后的提速提效对比情况以及不同地层的提速情况。目前该工具已经在塔河油田12区块多口井进行了使用,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低提速为25%,最高提速近45%。分析认为,该工具对于12区块哈拉哈塘组地层而言,提速效果不很理想;对于使用常规“PDC+螺杆”钻具组合可钻性较差,机械钻速不高的井段和地层钻速提高明显,原来钻速较低的井段,钻速提高越快,比如卡拉沙依组和东河塘组地层钻速提高明显很多,最高达到60%以上,一般也在30%以上;同时使用该提速工具后,钻时变得逐步均匀,每米钻时驱于平均,钻头的破岩能力均向化。  相似文献   
445.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的深入,深井、大位移井等高难度井作业大量增加,为保证安全,在井内下入尾管或者完井时下入防砂筛管等成为必然要求。但这类作业一般处于井的深部井段,实施困难较大,为保证尾管、筛管的顺利下入,利用扩眼器将实际井眼扩大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了单球投入式扩眼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扩眼器在随钻扩眼、钻后扩眼(倒划扩眼、下划扩眼)的应用情况,对扩眼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对富台油田岩心裂缝观测,描述裂缝的几何特征、充填特征、力学性质等,进而确定裂缝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发育大量构造裂缝,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走向共轭剪切裂缝,同时可见近东西走向裂缝。裂缝基本为近垂直剪裂缝,开度集中在0.6~0.8 mm,以方解石半充填为主,体密度为5~10 m2/m3,北部较南部地区裂缝密度偏大,裂缝更为发育。  相似文献   
447.
HZ-A油田产油层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砂岩储层,现今埋深超过3500 m。目的层段地震资料主频低、钻井少、 井距稀疏及砂层厚度变化大的特点,给小层对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针对以上难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实用的相控旋回等时 对比技术。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分析其物源和汇水体系,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其次,建立精确的井-震关系以及 地震相分析,提供地层对比趋势;在此基础上参考地球物理反演模型,选择合适的小层对比模式;最后,应用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学理论,同时结合流体性质对比、沉积微相相序等,对测井旋回级次由大到小,完成目的层段的地层细分与砂体对 比。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小层划分和对比的多解性,较好的应用于HZ-A油田文昌组辫状河三角洲油层砂体对比。  相似文献   
448.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  相似文献   
449.
本文在对胜利油田陆上采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和包气带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陆上采油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已普遍受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有机污染区,检出的有机污染物达16种之多,个别有机物含量还很高.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受到油田采油井数量、采油...  相似文献   
450.
根据歧口凹陷地震剖面的不整合特征等,将古近纪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沙三三段—沙三二段层序:歧口凹陷强烈断陷期,湖盆扩张,气候湿润,普遍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岩;沙三一段—沙一中段层序:沙三一段基底抬升,地层遭受剥蚀,沙二段时断陷活动减弱,湖水减退,沉积范围减少,沙一段中、下段沉积范围有进一步扩大,该期是重要沉积期;沙一上段—东营组层序:在继承了沙一中、下段的地层沉积之后,东营组早期沉积时期较为稳定,整体沉降较弱,晚期基底整体抬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