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2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现代黄河三角洲埕岛油田海底管线的调查发现了许多管线悬空现象。分析表明,悬空主要在3种条件下产生,其中平台周围冲刷坑导致的管线悬空是最主要的。经计算可知,所调查管线的最大允许悬空长度为18.6m,其中有3条管线悬空长度已超过此值,应及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82.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基底古 生界潜山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基岩油藏重要的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基底古生界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地层残留复杂、构造应力不同,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平面及纵向差异性,进而影响 了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因此开展地层残留规律的研究是区域古生界油气勘探的关键。以往对地层残留的研究多依据钻井揭示与地震解释的表象研究,缺乏成因过程的深入分析。基于井、震资料分析,开 展了地层发育序列、残留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地层残留特征的构造意义。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古生界主要发育了寒武系、下-中奥陶统、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2)古生界整 体呈现出现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受负反转构造控制,潜山带构造低部位地层残留少;(3)从地层展布规律分析了其经历的主要风化剥蚀期次,推测了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特征,佐证了区域构造 演化过程;为东部叠合盆地基底古生界地层特征研究及构造演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3.
渤中25-1低渗透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渤中25-1低渗透油田现今地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并结合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分析地应力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渤中25-1低渗透油田沙二和沙三段的现今地应力为压应力, 以北东东—南西西向为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主要优势方位, 地应力在平面上受断层、构造起伏和沉积微相控制明显。根据地应力状态, 分析研究区的人工压裂裂缝为垂直裂缝。在远离断层的断块中部, 人工压裂缝的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 在断层附近, 由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人工压裂缝的延伸方向也会发生一定偏转, 部署开发井网时需要根据断层附近地应力的实际分布规律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484.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断层封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李涛  胡佳  田淼 《地质力学学报》2018,24(3):301-308
古龙油田断层极为发育,断层的封闭性对研究区油气的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断层封闭性有利于预测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从断层类型、几何特征和埋深对研究区断层封闭性开展地质定性分析,重点从断层两盘岩性对置、泥岩涂抹和应力对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典型断层的封闭演化史。结果表明,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一级断层和三级断层封闭性较好,二级断层封闭性一般;平面上鼻状构造断层封闭性好于向斜断层封闭性,其中龙南鼻状构造断层封闭性最好。   相似文献   
485.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是盆地内中生界最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青山口组三段Ⅻ砂组储集砂体发育,成因类型多样.为分析大情字井油田Ⅻ砂组沉积微相类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粒度、岩性等资料,认为研究区发育水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Ⅻ砂组沉积时期,湖盆快速衰退,物源水系不稳定,主要来自于西南和南部的通榆$保康水系,三角洲朵体发生大规模迁移,继承青二段时期三角洲沉积的特点,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发育较广,前三角洲较少发育,识别的主要微相类型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砂坝和滨外砂坝等.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的影响,研究区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储集砂体物性显示最好.  相似文献   
486.
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显示良好,储层以中低孔、低渗为主,与上覆泥岩组成3套储盖组合,其圈闭和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复合油气藏。通过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志留系以多期充注、多期成藏为特征,主成藏期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期和喜山晚期。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及断裂发育程度、优质储层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塔河南部地区是寻找构造地层类型油气藏的有利区,托普台地区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期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87.
塔河油田卡4段地层相控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4段储层灰岩含量较高,造成地震预测多解性严重,文章提出相控储层预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以区域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的局部区域和同一沉积体系的准层序级别的砂体等时对比新思路,以Wheeler域年代地层切片技术为手段建立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开展准层序级别的变时窗属性提取分析,采用振幅和伪熵属性表征卡4段沉积微相展布,以Wheeler反变换技术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相控储层预测理念,雕刻了有利储层空间形态,为该区岩性圈闭的发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8.
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勘探研究的基础工作,地层划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勘探后续的研究。在收集大量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主要生油层——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研究目的,在全区内寻找分布比较稳定的主要标志层K9和长2底砂岩以及K7辅助标志层,将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划分为3个小层。本研究为该地区的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发建产作好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89.
油田开发后期提液井优选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利  霍春亮 《现代地质》2009,23(2):333-336
老井放大生产压差进行有效提液是提高注采系统排液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分析了双河油田储层主要微相砂体的产液和吸水能力,认为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提液能力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提液能力;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吸水能力差,难以补充提液后造成油层压力亏空,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很容易实现注采平衡,保证油井持续提液。同时,从新井钻遇状况、数值模拟和单井水驱曲线分析了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状况,认为能用水动力学方法开采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因此,双河油田在油田开发后期的提液井应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的油井中。实践结果也表明,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油井中放压提液能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490.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地震沉积学研究与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杨迎春  何玉萍  张百涛 《现代地质》2009,23(6):1107-1112
针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含灰质严重造成砂泥岩波阻抗值接近的特点,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在卡拉沙依组CK3和CK4砂组中划分3个最小等时研究单元及其对应的短期等时沉积界面;采用岩石-岩相物理分析确定了最小等时单元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其中厚砂岩为强振幅反射;通过定量地震属性相分析提出用伪熵和扭度属性刻画薄层砂泥岩分布的方法;采用相控属性投影技术进行相控储层预测,并将有利沉积微相平面范围投影到过井的岩性反演剖面中,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了有利储层展布形态,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相控”理念,证实了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及岩性圈闭预测方面具良好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