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Furong, Hunan, is a large tin orefield discover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mainly of the skarn-greisen-chlorite ty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ield, 40Ar-39Ar dating was performed on muscovite from greisen-type tin ore and biotite from related amphibole-biotite granite, which yielded three sets of age data, i.e., a plateau age of 157.5±0.3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6.9±3 Ma for amphibole-biotite granite; a plateau age of 156.1±0.4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5.7±1.7 Ma for the Sanmen greisen-type tin ore; and a plateau age of 160.1±0.9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7.5±1.5 Ma for the Taoxiwo greisen-type tin ore. The three sets of age data coincide well with each other. They not only accurately reflect the timing of rock and ore formation but also indicat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granite and tin deposits. In addition, the plateau ages of all three sets suggest that no subsequent thermal perturbation event occurre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 and tin dep  相似文献   
132.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方解石、石英和萤石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200~210℃和230~260℃两个区间内, 盐度w(NaCl)分别为11.00%~12.00%和18.00%~20.00%, 平均密度为0.94g/cm3, 成矿压力为168.4×105~433.0×105Pa, 平均值为283.8×105Pa。由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估算成矿深度值为0.561~1.443km, 平均值为0.946km; 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等分析, 得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水, 并且有岩浆水以及地幔热液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3.
芙蓉锡矿田位于湖南省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南部, 是一个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锡矿田.与以往所研究的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明显不同, 这个矿田在时空上都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该矿田矿石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测定值为0.14-2.95 Ra, 低于地幔的3He/4He值(6-7 Ra), 且高于地壳的3He/4He值(0.01-0.05 Ra).这表明芙蓉锡矿田成矿流体中的He具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点.该区一致的硫、锶及其他证据也都表明, 深部地幔物质确实参与了该区锡的成矿.骑田岭岩体属造山期后张性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芙蓉锡矿田就产在骑田岭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或岩体中, 其主成矿期与骑田岭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 且两者均具壳幔两端元混合成因的特征, 所以其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均与中生代华南岩石圈的拉张、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4.
湘南芙蓉矿田白腊水锡矿床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复式岩体的南部,矿体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脉(体)的分布及其形态、产状等受低序次断裂控制。矿物中V-L包裹体、V-L-Lco2包裹体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有三个区间,可划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反映出成矿多期次叠加的特征。根据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值(177Ma)和锡矿化强蚀变岩石Rb Sr同位素年龄(136Ma),表明成矿时代应为燕山早期,并且该矿床形成可能是二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5.
李坝金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野外地质实际出发 ,系统研究了区内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将断裂分为三级 , 、 级断裂主要为导矿和配矿构造 ,NW、NWW向的 级断裂为最有利的赋矿构造。据此 ,以构造地球化学的观点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化探数据处理系统 ,对系统采集的构造地球化学样品的 17个元素分析成果进行系统研究和 R型聚类分析等处理 ,将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转化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进而转化为找矿指标。研究表明 :含矿 (赋矿 +矿化 )断裂的特征元素组合为 :Au、Ag、As、Sb、Pb;非矿断裂的特征元素组合为 :Cr、Mn、Ti、V。将已知的赋矿、矿化和非矿断裂作为母体 ,利用多类判别分析建立了非矿、矿化和赋矿断裂判别函数 ,对已知的 2 3条断裂进行判别分类 ,错判 3条 ,准确率为 87%。该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找矿工作中 ,通过对 11处未知区构造的含矿性研究 ,系统采取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和进行相应的多元素分析 ,经判别后指导找矿 ,共发现金矿体三条 ,矿化体五条 ,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6.
在对相山铀矿田的深部勘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批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化,利用ICP-MS方法对多金属矿化中的重要金属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中富集Co、Ni、Cu、Zn、Cd、Sb、Tl、Pb、Bi等微量元素。对比黄铁矿与矿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和基底变质岩的LREE/HREE、(La/Yb)N、Y/Ho、Zr/Hf和Nb/Ta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受到变质基底的强烈混染。LREE富集,Hf/Sm、Nb/La和Th/La值小于1的特征表明多金属矿化成矿流体并非为富F流体,与铀成矿流体具有较大差异。微量元素Co含量与Co/Ni特征值显示矿化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基底变质岩。  相似文献   
137.
锡矿山锑矿田幔-壳构造成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湖南锑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分析锑异常分布规律及与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探讨地壳演化与锑矿成矿作用,建立锡矿山锑矿田幔-壳构造模型,并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8.
黄春鹏  刘庆生 《福建地质》1999,18(4):189-206
在研究紫金山铜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田内各类地质体的重力、航磁、遥感等地球物理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39.
对比分析原产地与引种地的气象条件,探索影响芙蓉李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提出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对东坡矿田内各主要矿床的产状要素、赋矿标高、硫、铅同位素、测温资料的研究,发现矿田内不同的矿床类型,有它们不同的递温规律、分带规律、台阶规律和侧伏方向。对这一有规律的地质现象的研究可有效控制矿床,对矿床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