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青海省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从华力西期—燕山期至少有5次构造运动。对矿田内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区内各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和影响。认为:①近东西向断裂、褶皱和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布矿)构造,属成矿期构造,控制了各个矿床的空间分布;②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属成矿期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③在矿田内近南北向断裂对岩石和矿体产生了改造作用,认为是成矿后构造;④自印支期以来,主要有两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矿床;⑤找矿构造标志:矿体受侵入岩接触带和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均是成矿有利部位。这些认识将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222.
赵珍  吴珍汉  胡道功  陆露 《地球学报》2014,35(6):703-712
通过近3年野外观测、测试分析及综合研究,在西藏泽当矿田鉴别出五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应用LA-MC-ICPMS(激光探针)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分别测定各期岩浆形成时代,并分析不同时期岩浆形成的构造背景及资源效应。泽当西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6±1.0)~(152.5±1.3)Ma,为埃达克岩,其岩浆演化与特提斯古大洋板块北向俯冲存在成因联系,形成于洋内弧构造环境;泽当北部桑布加拉矽卡岩铜矿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94.10±0.96)Ma,显示埃达克岩特征,源于俯冲板块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楔物质的混染,岩浆演化可能与桑日岛弧洋内俯冲相关;在泽当东侧发现古新世和始新世两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3.0±1.0)Ma和(50.2±1.3)~(45.93±0.21)Ma,均显示陆缘弧岩浆岩特征,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有关;在泽当东获得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1.64±0.47)~(29.88±0.39)Ma,其中冲木达岩体为埃达克质岩,而明则岩体显示高钾特征,前者可能与碰撞中晚期俯冲到拉萨地块之下的印度板块的熔融有关,但这两者很可能是外来岩体(浆),不能代表泽当矿田的构造演化特征。综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泽当矿田前四期岩浆活动可能分别与多期新特提斯洋内俯冲、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有关,并且存在受后期断层影响的外来渐新世岩体(浆)。  相似文献   
223.
硫铟铜矿在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发现及深部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怀  何升  黄宏祥 《地质通报》2014,33(9):1425-1429
硫铟铜矿(CuInS2)是一种罕见的铟独立矿物,在中国未曾报道过。在研究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矿石矿物组成时,首次发现了硫铟铜矿。硫铟铜矿通常见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东南矿段铜矿体中出现了硫钨锡铜矿、硫钼锡铜矿、硫铁锡铜矿、硫砷锡铜矿、锡砷硫钒铜矿、似黄锡矿、辉钼矿等高温矿物,指示紫金山矿床深部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流体中In、Sn、Pb、Zn、Mo、W含量较高,具有斑岩型等中高温热液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24.
长江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中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前人采用锆石U-Pb定年方法对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但由于全岩和锆石铀含量较高,锆石往往发生了蜕晶化,可能导致锆石U-Pb定年数据散乱,影响锆石U-Pb年龄的可靠性.独居石是花岗岩中广泛存在的含铀副矿物,铀和钍含量均较高,可达10000×10-6,普通铅...  相似文献   
225.
本文首次研究了滩间山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笔者认为合碳堇青石白云母石英糜棱片岩之中的控矿构造在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华力酉期,闪长玢岩和煌斑岩脉与糜棱片岩接触部位控矿构造生成,并同上述糜棱岩之中的控矿构造一起经历了韧脆性剪切作用;印支运动之后,控矿构造演化为脆性断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控矿构造多期(次)活动密切相关。华力酉期韧脆性剪切作用则做出了突出贡献。闪长玢岩、煌斑岩脉接触带韧脆性变形强烈以及控矿构造张扭性扩容空间和拉伸量较大地段是寻找金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26.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笔者等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① 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② 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③ 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227.
本文根据大量的宏、微观资料,论述珊瑚钨锡矿田构造变形的主要类型及其性质特征,着重详析了韧性变形的表现形式.厘定矿田构造变形机制及构造变形分区。通过5种构造动力学分析方法,确立本区自印支期以来的构造变形史,并对矿田内各类矿床产布特征与构造变形的成生联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28.
通过对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区分了相同矿种不同型式矿床的基本特征,进而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在矿田内外一些工作程度较低的地段,通过研究和对比,提出下一步找矿靶区,并指出了该地区找矿由铅锌向银金转化的初步方向  相似文献   
229.
广西大厂矿田为一大型一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碳沥青、包裹体、矿石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成矿过程中存在大量有机质的参与,烃类气体是其重要的伴生组分。通过对土壤中的烃类组分分析发现,其背景含量与异常差异很明显,显示区内存在明显的成矿热液活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烃类组分和微量元素As、sb在更庄地区土壤中的异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圈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30.
通过对石帽山群下组底部火山岩两组原位锆石进行LA-ICP-MSU-Pb测年,准确厘定了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中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的时代,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0±1.9Ma(n=16,MSWD=1.02)和110.1±0.7Ma(n=16,MSWD=0.16),并取得了131.8~162.7Ma和501.3Ma的捕获锆石或继承锆石的年龄信息。结合近年前人发表的锆石测年成果,将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1)115~110Ma为早期火山爆发-溢流阶段;(2)110~105Ma为中期岩浆溢流-隐爆-填塞火山通道及四坊岩体侵位阶段;(3)105~95Ma为晚期多阶段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与斑岩-热液成矿作用阶段。这为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时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