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东坡矿田内与千里山岩体有关的铅锌矿产资源已近枯竭,必须对这些矿区的深部进行成矿预测,寻找可接替矿产资源.根据近年来该区深部找矿的新进展,在分析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分布规律、航磁及化探异常的基础上,运用成矿指数对比法进行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柴山、东坡山和天鹅塘-南风坳3个铅锌矿区的深部具有较大的锡资源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2.
湖南芙蓉锡矿床中萤石的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芙蓉锡矿床是一个新探明的超大型锡矿床,产于湘南的骑田岭花岗岩体中。本次研究测试了该矿床中与锡石硫化物共生的萤石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各矿脉中萤石的87Sr/86Sr比值并不相同,变化从0.70770~0.71484,反映了成矿流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并不均一。萤石的Sm-Nd同位素组成并没有构成很好的等时线,计算的ENd(t)值变化在-6.6~-9.8之间。萤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并不同于花岗岩,成矿流体中的Sr和Nd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围岩的碳酸盐岩地层。  相似文献   
23.
以矿田构造–岩相填图为主要方法,研究确定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及矿床类型,进行成矿富集中心的圈定及找矿预测,是矿田构造背景复杂地区的有效调研方法之一。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矿带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以印支晚期岩浆侵入成矿与找矿进展较大。本次选择景忍–虎头崖、卡尔却卡B区、乌兰乌珠尔三个矿田区,进行1∶10000构造–岩相填图,填制了三个矿田区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叠加其上的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明确了各矿田构造背景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斑岩+矽卡岩+断裂带热液成矿的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即主要是印支晚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矽卡岩带、大理岩带、接触交代蚀变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圈定了成矿和找矿富集中心。  相似文献   
24.
建立了金属铟中锡的 ICP-AES 测定方法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对测定结果正确度影响的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了各个不确定度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并通过对标准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等概念的讨论,说明了不确定度值在产品等级判定上的使用。  相似文献   
25.
利用广东厚婆坳整装勘查区内的典型矿床、重点工作区、其他矿床的潜力评价成果,建立了8个定量预测模型区;然后通过综合信息分析,按热液型、斑岩型2种矿床类型在厚婆坳整装勘查区分别圈定并优选了最小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最后对最小预测区进行归并整理,形成综合预测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勘查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26.
湖南大义山岩体白沙子岭矿区钨锡矿深部找矿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义山花岗岩体受"大义山式"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具多次侵位的特点,与岩体有关的矿产主要为锡多金属矿。本次补勘的白沙子岭锡矿区有云英岩脉型、蚀变岩体型、矽卡岩型等3类锡多金属矿类型。白沙子岭矿段平行排列的矿脉群在平面上整体呈一椭圆形展布,脉群从中间向两侧单脉的长度、厚度、品位逐渐变小,单个脉体从中间向两端厚度、品位逐渐变低。矿脉两端顶底板断层面上见到产状完全相反的擦痕,推断深部存在着一个椭圆形隐伏母岩体,成矿母岩的上部会形成蚀变岩体型矿体。为此本次补勘工作施工了一坑内深钻,上部见到了蚀变岩体型富锡矿体,下部见钨矿,预测深部找矿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7.
Assemblag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ore minerals from the Yamato mine, Yamaguchi Prefecture, Japan,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o clarify its characteristics as a skarn deposit.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silver‐, bismuth‐, cobalt‐, and tin‐bearing sulfide minerals and native gold at the mine, which are describ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Samples of arsenopyrite‐dominant massive ore, and garnet‐rich, clinopyroxene‐garnet‐rich, and wollastonite‐bearing skarn 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ine dump. Arsenopyrite is the most abundant ore mineral (>80 vol.%) in the massive ore, in association with both As‐poor/free and As‐bearing pyrite. The major ore minerals in the skarn specimens are pyrite, pyrrhotite, arseno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 and sphalerite, along with minor argentite, Ag‐Pb‐Bi sulfate, matildite, bismuthinite, native bismuth, molybdenite, scheelite, stannite, stannoidite, cassiterite, cobaltite, gersdorffite, and Co‐rich violarite. In addition, native gold is observed in the interstices of gangue minerals. Based on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textures of the specimens examined, the major ore minerals 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Bi‐, Ag‐, Co‐, Ni‐, As‐ and Sn‐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middle stage. Native gold was deposited in the late stage. The estim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middle mineralization stage was 312±5 °C, according to iron and zinc partitioning between stannite and coexisting sphalerite. Th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Yamato mine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common skarn‐ and vein‐type or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ilmenite‐series granitoids in the San‐yo and San‐in districts.  相似文献   
28.
锡矿石是难分解的矿物,主要存在形式是锡石(SnO_2),且共生和伴生元素多,常用的酸溶方法几乎不能溶解SnO_2,从而给锡矿石中的共生与伴生元素的准确测定带来困难。本文基于碘化氨在较低温度下熔融可产生无水状态的碘化氢,利用碘化氢的酸性和氨的还原性分解SnO_2,使Sn呈SnI_4升华分离的原理处理锡矿石。实验中以高纯铂丝作催化剂,加入碘化铵在450℃的马弗炉中分解锡矿石30 min,使得Sn以SnI_4形式挥发,除锡率达到98%以上,再用2 mL氢氟酸和1 mL硝酸封闭溶解残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钴镍铜铌钽钍铀等24个共生和伴生元素。元素检出限在0. 001~2. 9μg/g之间,90%以上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10%。本方法解决了锡矿石难分解的问题,可测定共存金属元素,也适合测定Sn含量在1. 27%~62. 49%之间的锡矿石中的微量和痕量元素及锡精矿中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9.
李欢  吴经华  蒋维诚  任涛  刘飚 《地质学报》2021,95(12):3926-3936
锡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其在考古学及天体化学中的运用显示出非常大的示踪潜力和价值,然而目前其在地质学(尤其是矿床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缺乏系统介绍.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上目前所发表的主要天然及人工样品的锡同位素数据,发现天然样品中锡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玻璃陨石最富重锡(其δ122/118 Sn值可达2.53‰),而黝锡矿(黄锡矿)最富轻锡(其δ120/116Sn值可达-1.71‰).其中,含锡矿物(如锡石和黝锡矿)中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要远远大于全岩样品.地幔及地壳来源的不同岩性或地质体的全岩锡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别;锡同位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馏,且分馏程度可能远远大于锡同位素的初始值差异.锡石锡同位素对成矿环境非常敏感,其形成时的流体成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物化条件(如温度、盐度、氧逸度、pH值等)等因素均能影响其锡同位素的组成.深部流体(如岩浆来源)结晶的锡石富重锡,而浅部流体(如地层流体)的加入将使锡石富轻锡,因此锡石的锡同位素具有判别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潜力.展望未来,锡同位素的研究有望在以下三方面取得突破:①各地球圈层锡同位素储库数据的精确测定;②矿物原位微区锡同位素的准确快速分析;③热液矿床锡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建立.聚焦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含锡矿物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有望揭示含锡流体性质及物化环境,从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沉淀等角度探讨成矿过程中锡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及其示踪机制,建立复杂锡成矿系统中的锡同位素演化模型.系统的锡同位素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多类型锡矿化的"源"、"运""储"过程提供新的思路,为判别有争议锡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关键的锡同位素证据,进而为研究大规模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提供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硼矿是中国重要的紧缺矿产,长期依赖进口,找寻新的硼矿资源迫在眉睫.笔者在湘南地区芙蓉锡矿床新发现了矽卡岩型硼矿化,硼矿物包括硼镁铁矿、遂安石和氟硼镁石,1件典型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硼矿物总含量达到47.4%,换算成w(B)(以B2O3计)约为9.5%,高于5%的硼矿最低工业品位.该发现预示着湘南地区,乃至华南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集区有良好的硼成矿潜力,在今后的找矿过程中,需加强与钨锡多金属共伴生的硼矿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