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83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82.
张昱  陈瑶  李春燕 《高原地震》2007,19(3):17-20
分析了2003年11月13日岷县-卓尼5.2级地震以及2004年9月7日5.0级地震前甘肃地区水氡观测点和2个气体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礼县水氡、西和水氡、武山I号泉水氡、清水温泉水氡以及武山2个气体观测点的几种气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3.
甘肃老虎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的老虎山闪长岩侵位在晚奥陶统阴沟群砂板岩中,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23.5±2.8Ma,是中志留世侵位的。老虎山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岩系,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e/Yb比值大于13,Th/Ta比值大(13~42),在微量元素分布图中呈现明显的Nb负异常,具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的特征。虽然老虎山闪长岩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但并不能认为它就产于岛弧环境,因为,在奥陶纪末期,早古生代的北祁连洋盆已经发生闭合,华北板块与柴达木板块已发生碰撞。因此,老虎山闪长岩是造山后侵位的,其成因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4.
北祁连熬油沟蛇绿岩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螯油沟蛇绿岩位于甘肃南南县祁青乡。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蚀变作用形成的蛇纹岩,原岩为方辉橄榄岩,所有的岩石类型均以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为特征,并且玄武质熔岩显示出幔柱型大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浆来源于与洋岛玄武岩源相似的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85.
高京印 《甘肃地质》1998,7(1):79-85
依全省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变化规律,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九五”期间地质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对策,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国土整治、国民经济持续、永续、综合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
张举  刘兴春 《甘肃地质》1998,7(2):87-92
利用1994年度《甘青交界祁连山西段水文地质工作空白区1∶5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结合空白区外以往资料,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排泄量统计法等方法,对祁连山西段地下水天然资源进行了概算。结果是祁连山西段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16.93亿m3/a,其中山地11.68亿m3/a,盆地5.25亿m3/a(已扣除重复量)。  相似文献   
87.
河西内陆河春季流量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昌马、莺落峡、九条岭3个水文站四十余年的月平均流量资料,分析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春季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并用均生函数模型对流量进行了预报,为河西地区水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宏宇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0):1070-1081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收支的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典型天气条件对陆面过程微气象特征的影响,发现地表反射率在晴天会出现早晨偏大的不对称结构;晴天与多云天气相比不平衡量较大,而阴天时的阵性降水会使局地能量收支出现不平衡.利用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得到的夏季平均不闭合度是19.6%.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辐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到约25%的削弱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区要大,又进一步证明了半干旱区夏季的平均气候特征与云量较多的多云天气(5≤Mean total cloud amount<8)接近.另外,7月日平均波恩比最大是4.1,平均是1.95,比极端干旱区的敦煌波恩比小1个数量级,说明榆中所处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比敦煌所处的极端干旱区在气候上要湿润很多.  相似文献   
89.
金川14行风井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建立了3种单一预测模型,并根据最优加权组合原理得到了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包含了单一模型的有效信息,提高了变形的预测精度。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的模型精度与权重分配与单一模型的选取有关。作为一种短期预测模型,得出金川14行风井在近两个半年会保持稳态变形,不会出现大的突变。  相似文献   
90.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