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8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疆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彭守晋 《矿产与地质》1994,8(5):311-316
新疆金矿床划分为绿岩型、碎屑岩一碳酸盐岩-硅质岩型、变质碎屑岩型、火山岩型、侵入岩内及内外接触带型、伴生金及沉积型等7种类型,指出了火山岩型为区内最佳矿床类型,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并探讨了地球化学场及地壳类型、构迟地质环境等方面对原生金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今后找金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三山岛金矿F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三山岛金矿F3断裂带的构造、岩性和水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矿坑开挖中的突水和坑道碎屑流的成因做了探讨,并在水文地质结构、水化学、水同位素及水文地热学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对未来的二期井下工程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3.
张厚宏  唐先礼 《湖南地质》1991,10(4):307-310
衡山南岳岩体北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一个具有远景的金矿带,其中石子坳矿区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区域和矿区地质特征,总结出花岗闪长斑岩,硅化带和As元素化探异常等3条找矿标志,建议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化探测量和地质填图,普查北西向硅化断裂破碎带,并对石子坳含金破碎带进行深部验证,寻找隐伏金矿床。  相似文献   
74.
75.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76.
李珍福  李学军 《铀矿地质》1994,10(6):360-366
壤中蜡样芽孢杆菌找矿法是微生物地球化学探矿方法之一。本文叙述了蜡样芽孢杆菌法的找矿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室内测量技术、野外初步试验的地质效果以及测量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已知隐伏金矿床(点)和铀矿床(点)上测得了明显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异常,并在460铀(钼)矿床外围的铀矿化远景地段进行了试验,地质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矿床中各类型矿石中的锡石、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及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各成矿阶段锡石中稀土元素的组成模式、总量和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成矿物质及稀土元素具多来源性,岩浆岩及围岩中稀土酚模显示其具有同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78.
岷礼东部-湘潭子一带蕴藏着甘肃省最大的金矿床和铅锌矿庆。主要控矿地层为中泥盆统,该套地层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地段。区内矿床可划分为四大系列,6个类型。利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主要控矿因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主要矿种的成矿规律;筛选出3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9.
龙岗地区陇川运动-华力西运动间造成整个古生代地层缺失,中上三叠统直接覆于下元古界哀牢山岩群、大红山岩群等基底岩系之上,本文称为“超级不整合”。华力西期-喜马拉雅期历次地壳事件在“超级不整合”接触带形成“矿质”的“浪淘砂”式、叠次‘堆积’作用,对该区金成矿有决定性作用,先后发现小水井与大龙潭两个典型金矿床。前者为“地下水热卤水溶滤中低温热液蚀变角砾岩微粒浸染型金矿床”,可类比为“卡林型”;后者为“原生沉积地下热水溶滤中低温热液蚀变砂砾岩微粒-粗粒型金矿床”,为该区首次发现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80.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文伟  陈少玲 《云南地质》2007,26(4):404-410
芦子园铅锌矿产于镇康复背斜核部寒武系沙河厂组大理岩、板岩、片岩地层中,沿背斜轴部产生的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酸性及基性岩浆热液,矿床成因为沉积-热液改造叠生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