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蛇绿混杂岩带发现蓝闪片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25万区调修测工作,确认了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存在.在野外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发现该蛇绿岩(带)组分较为齐全,在其中还发现了蓝闪片岩,这对研究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本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演化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晚侏罗世伴随大西洋的裂开而形成,陆内裂陷构造旋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阿普特期(Aptian))主要发育陆内裂陷构造;过渡期构造旋回(阿普特期)沉积了一套潟湖相塑性层(盐岩);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旋回(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至今)共发育了两期重力滑脱构造,早白垩世阿尔布期-渐新世发育一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中新世至今发育了另一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同一期重力滑脱构造具有从早到晚由陆向海的前展式发育规律,且多期重力滑脱构造具有从早到晚由陆向海迁移的进积叠加规律。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掀斜、滑脱面形态,其中大地构造背景控制重力滑脱构造体系类型,地层掀斜是引起地质体重力滑脱和变形的根本、控制构造变形的强度,滑脱面形态控制着重力滑脱构造类型和发育位置;次要控制因素是差异重力负载和塑性滑脱层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宽缓型凹面斜坡和窄陡型斜坡滑脱面下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脱构造成因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33.
白云鄂博矿区北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云鄂博主矿北西约6.5km处的查干楚鲁一带,有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断层带,前人在该带中部识别出了蛇绿岩混杂堆积。本文作者在蛇绿岩东部的大理岩质糜棱岩中发现鞘褶皱、拉伸线理及旋转碎斑系等变形构造,在大理岩周围发现石英岩型宏观压力影构造,在变质石英砂岩中识别出褶劈理以及方解石脉等相关构造,在这条东西向断裂带北边发现典型的黄铁矿型压力影。根据上述特征判断,查干楚鲁一带为一条近东西向延伸的韧性剪切带,同时具有NEE—SWW向逆左旋走滑的特征。该带揭示出蒙古洋板块与华北板块在晚古生代汇聚拼合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4.
邱添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2,28(7):2250-2256
萨尔托海金矿产在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中。本文首次在该金矿区厘定出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或者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中构成糜棱面理的矿物(铬云母、石英)形成于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而切割糜棱面理的方解石-石英-黄铜矿-白云母脉代表脆性变形阶段的流体活动。根据矿物组合相互切割关系,识别出三期构造变形:早期NE向韧性变形(形成铬云母-石英组合)之后,发生了应力方向显著不同的破裂,形成NNW向分布的方解石-石英-黄铜矿-白云母脉;再晚期,应力方向又恢复到NE向,发育了浅层次的脆性构造破坏,形成了白云母-石英细脉。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变形转换期间形成了石英-碳酸盐脉,其中往往含硫化物和自然金,此阶段是萨尔托海金矿的主要成矿时期。韧性剪切带控制着萨尔托海地区的金矿分布,成矿作用主要受沿剪切带迁移流体的控制,穿切糜棱面理的方解石-石英-黄铜矿-白云母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显著控制表明,韧脆性转换期间形成的含硫化物石英碳酸盐脉以及相伴生的热液蚀变使金富集成矿,矿体一般赋存在断裂构造复杂的膨胀部位。萨尔托海金矿的成因与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没有关系。对韧性剪切带的系统研究是在该地区取得找矿勘探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露头区野外地质调查、隐伏区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表明,晚中生代-新生代鲁西隆起区和济阳坳陷区正断层发育,包括陡倾斜的控凹边界断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两类,两者构成伸展滑脱半地堑,且滑脱构造在隆起北部和坳陷南部最发育。K Ar和FT测年结果指示伸展断层的发育时间为176~103 Ma、67~49 Ma和42~25 Ma 3个时期。隆起区、坳陷区陡断层分别在中地壳22 km 和15 km左右变平,成为拆离滑脱断层。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在伸展+塑性物质上涌机制下隆起区和坳陷区正断层均具有由南向北的发育极性,大致对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3个发育阶段,且伴随控凹断层发育的同时,断块掀斜引起滑脱断层同步发育。层析成像表明中生代早期扬子板块沿作为转换断层的郯庐断裂以近EW向与华北板块俯冲的残留体可能导致晚中生代地幔物质上涌,新生代地幔上涌则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及印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研究区正断层受控于地幔物质上涌+伸展作用,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呈前展式分别由南向北发育,并控制着坳陷区油气的形成、运聚和分布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36.
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位于南阿尔金与东昆仑衔接部位,是古阿尔金洋岩石圈板块由南向北阶段性俯冲的产物,为南阿尔金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1∶10 000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测量,结合显微尺度的构造解析,对该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将与构造混杂岩带有关的物质组成划分为弱变形的“岩块”与强变形的“基质”两类,并从中识别出9种不同岩石组合的岩块及2种不同类型的基质。在对“岩块”和“基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体的构造变形截切关系及组合特征,在构造混杂岩带中识别出6期变形作用,建立了相对构造变形序列,为木纳布拉克构造混杂岩带演化提供了新的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37.
桂东鹰扬关地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通过开展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国际地层表(2015)为指南,对调查区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从岩石学、构造学、地球化学角度,对鹰扬关岩群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了其为一套构造混杂岩,通过获得的变质火山碎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认为其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根据岩性特征、野外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年龄等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8个岩体,16个填图单位,获得了各岩体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确定了岩浆岩年龄格架;研究了其岩石成因,探讨了岩浆源区以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建立了调查区构造格架,阐明了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划分了构造变形阶段,通过构造解析,于鹰扬关构造混杂岩中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确定了相对时序。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查明了1∶5万太保圩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编制了元素地球化学图等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38.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大草地是传统土地利用的杰出例子,反映了人类与独特环境相互作用,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草地不但是加拿大最肥沃的农业景观,还是一个标志性历史遗址,承载着1755年的驱逐阿卡迭人的历史悲剧,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而今面临着农业的转变和旅游业的衰败双重威胁,人们对大草地于2012年成为世界遗产及其所带来的旅游发展充满期待。本文将大草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根据以前的研究,对其成为世界遗产地之后该地区未来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 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相似文献   
40.
重点分析和总结了由前寒武纪增生复合体和造山带混杂岩重建的古老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包括由英国威尔士安格尔西岛新元古代莫纳超群混杂岩重建的太平洋洋板块地层、由澳大利亚西北部皮尔巴拉早太古代克里夫维尔绿岩带重建的古印度洋洋板块地层。澳大利亚东皮尔巴拉地块大理石坝地区早太古代玄武岩-硅质岩-碎屑岩序列与日本二叠纪-三叠纪洋板块地层在岩石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一认识将为早太古代洋板块地层的沉积环境从高热流洋脊扩张区经过热点向低热流海沟陆源碎屑沉积区转变这一过程提供有力支持。从增生造山带洋板块地层保存的岩石记录看,不同年代洋板块地层的主要物质组成和岩石类型相似,因此在地球38亿年的演化进程中,洋壳扩张、海洋沉积、俯冲及增生的过程并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年轻造山带洋板块性质和洋板块地层组成与古老造山带相比,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就古老造山带洋板块地层而言,前寒武纪的地幔温度略高,太古代局部熔融显著,熔融量大大超过洋壳扩张速率,因而没有形成席状岩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