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5篇
  免费   2086篇
  国内免费   407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928篇
地质学   13266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690篇
自然地理   31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609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梵净山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王砚耕 《贵州地质》2001,18(4):211-216
贵州梵净山区有保存完好、发育齐全的中元古代的地质记录 ,是扬子陆块晚前寒武地质研究的理想场所和重要窗口。现有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表明 ,该区存在格林威尔期造山带 ,其形成时间为ca 10 0 0Ma±。它同原始江南造山带一起成为华南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探讨 ,必将促进我国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及其演化的研究 ,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赣东加里东变质混合岩带 ,是以混合岩体为主体 ,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多相、多型、递增变质带 ,是受区域深构造控制的热变质带。该带产有茅排式金矿。通过对该带金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认为带中金丰度 0 .83× 10 - 9,呈峰式分布 ,为对数及双对数正态分布型式 ,Au与主元素成分无关 ,与微量元素组合是Au -Zn -Li-Pb -Cs ,在韧性剪切过程中Au具活化迁移富集特点  相似文献   
993.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雁翎关组由科马提岩、角闪质岩石、变粒岩和含铁石英岩等组成 ,其原岩为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的表壳岩建造 ,经历了三期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 ,是华北地台上一个典型的绿岩带。鲁西花岗岩绿岩带中分布有大小黄铁矿脉数十条之多 ,呈层状、透镜状或脉状沿片麻理方向展布 ,硫品位 3 .79%~ 3 1.6% ,伴生有用组分Fe、Ni、Ag等。通过对绿岩、矿体和矿石特征、S、Fe分布及变质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证实绿岩中含有丰富的S、Fe、Ni等造矿元素 ,认为绿岩既是赋矿岩石亦是矿源层 ,矿床属变质热液叠加的变质火山沉积型硫铁矿床。  相似文献   
994.
陕西凤县金矿类型与金的预富集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2001,7(1):73-78
陕西凤县地区金矿主要有蚀变岩与石英脉型。地层预富集是金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岩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Au源,而且沿构造蚀变带提供了热源,是Au活化成矿的一个重要条件;多期次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进行交代改造形成蚀变预富集,是金矿成矿的关键。庞家河成矿模式为层预富集+蚀变预富集+后期多次热液交代富集成矿;佐家庄成矿模式为岩体(脉)预富集+构造蚀变预富集+多种热液叠加成矿。NNW向断裂带是寻找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标志;印支期与华力西期花岗岩-闪长岩带的内外接触带是寻找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的主要构造带;金的预富集带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紧靠商丹大断裂南侧续分布的残余存小岩块旁侧都发现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5.
研究区位于上黑龙江断陷和额尔古纳隆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Au在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火山岩区分布及分配不均匀 ,变化趋势为沉积岩 >变质岩>火山岩 >岩浆岩。Au在水系沉积物中以化学作用形式搬运迁移 ,一般距离为 80 0~ 16 0 0m。金异常产出明显受断裂控制 ,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异常下限为 3 0× 10 - 9,是Au低背景值区。根据金异常地化特征、地质环境 ,采取水系加密法和土壤剖面法 ,结合路线地质调查 ,查证金异常的存在和追索金异常源  相似文献   
996.
用载炭泡塑吸附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达到简便、快速、准确测Au的目的,以泡塑为载体负载一定量的活性炭制成载炭泡塑,研究标准回收、酸度、流速及干扰试验结果,制定用载炭泡塑吸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Au的实验方法,对部级含Au标样进行精度分析,并将测定外检样品的结果与活性炭富集及泡塑吸附法的测定结果做对照,表明该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检出限为0.1ug/g,适合地质样品中Au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7.
赤峰-朝阳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区内两大类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Ⅰ类金矿以次生包裹体为主,盐度为3.5%~4.0%,均一温度为160~220℃,压力为400×105~700×105Pa,CO2摩尔百分数小于5.5,K+/Na+<1;Ⅱ类金矿以原生和假次生包裹体为主,盐度为5%~7%,均一温度为250~350℃,压力为400×105~800×105Pa,CO2摩尔百分数一般小于6,K+/Na+>1.Ⅰ类金矿液起源于太古宙变质岩重熔岩浆,金沉淀和矿液温度的下降有关;Ⅱ类金矿液起源于同熔花岗岩浆,金沉淀和矿液中晚期沸腾作用及围岩的硫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胶东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存在中深成和浅成两类脉型金矿。定量统计模型研究发现,形成于 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的中深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深,规模大,矿化强,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浅成脉型金矿,成矿深度相对浅,规模小,矿化弱。  相似文献   
999.
曾志方 《黄金地质》2001,7(4):56-59
湖南青京寨和三德堂分别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残积红土型金矿床。地表存在较厚的残(坡)积覆盖层,应用壤中气汞量测量法寻找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区内气汞异常带及其峰值与隐伏含Au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利用这种对应性并结合区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施工适当的工程进行验证。在青京寨对6条气汞异常带进行工程揭露验证,各带均发现含Au蚀变带。三德常矿区圈定的金异异常与气汞异常基本一致。壤中气汞量测量法不仅适有于寻找中代温热液型金矿床,而且也适于寻找刚化残积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滇黔桂微细粒金矿床开发利用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贤 《黄金地质》2001,7(4):66-71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可把微细粒金矿分为原生矿和氧化矿。原生矿难选,成本高,尚未有效开发利用,氧化矿易选冶,成本低,是目前主要开采对象,也是今后勘查重点,根据产出特征可把氧化矿分为原地,残积,塌积氧化矿,其中塌积氧化矿毫无例外地产出碳酸盐岩喀斯特洼地第四系风化土中,习称“红土型”金矿,经深入研究后认为是以碳酸盐岩为底板的整合原生矿,因岩溶塌陷而形成的塌积氧化矿,其成因与国外典型红土型金矿不同,不宜称为红土型金矿,因其首先发现于大厂地区,可称之为“大厂型”金矿,矿床规模一般为小型,个别可达中型,产出形态受控于下伏微喀斯特起伏面,复杂多变,只宜边探边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