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7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5881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4篇
自然地理   164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通过分析测试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α-HCH、β-HCH、γ-HCH、δ-HCH 4种异构体和HCB的含量,对该地区HCH和HCB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HCH4种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β-HCH和γ-HCH为主要的残留物。ΣHCH残留量介于0.42~44.96 ng/g之间,平均值为5.09 ng/g;ΣHCH残留量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农业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均接近于1,指示该地区土壤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也可能有新的污染源存在。土壤中HCB平均值为5.51 ng/g,总体残留水平比较低,且在水田中的残留量高于在旱田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42.
山西临汾盆地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临汾盆地2条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b、Cu和Zn的垂向变化特征非常相似,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前三者不同。各重金属元素在黄土剖面中的变化特征首先均受到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控制,其次不同程度地受到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据Pb、Cu、Zn与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例如磁化率,w(SiO2)/w(Al2O3)等)均呈显著相关,As、Cd和Hg与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相关性较差,推断剖面中Cu、Pb、Zn的分布特征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主要是这3个金属元素易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磁性矿物中;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古气候无关。但各重金属元素与源区指示元素的相关性表明其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均受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43.
探讨了金在黑龙江省中部森林沼泽区A层土壤-10~+60目、-60~+100目、-100~+160目及-160目粒级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经对比研究认为,-100目可以满足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详细测量采样要求,该粒级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44.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n the crust-derived Tianmenshan pluton were undertaken by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and Ar-Ar dating of biotite, muscovite and K-feldspar, giving a petrogenetic age of 167 Ma. Owing to the closure systems in different minerals, the cooling history of the pluton can be determined with an age-temperature diagram. The late hydrothermal event has been recognized, which is related probably with miner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comparative geochronological and petrologic recor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ome constrains on tectonic evolution a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Tianmenshan pluton proceeded in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Indosinian post-orogeny extension to strong compressive tectonics. And the timing of the hydrothermal event matches the compressive climax of the Yanshanian orogeny. The temporal gap between granite emplacement and wolframite mineralization could last 10-20 Ma owing to the low cooling rate of the pluton.  相似文献   
45.
The Baimazhai nickel deposit,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Tri-river)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Sanjiang ARIR). In this paper was conducted ^40Ar-^39Ar dating of two phlogopites in lamprophyres which are, as dik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orefield, and two plateau ages were acquired, i.e., 32.46±0.62 Ma and 32.01±0.60 Ma, respectively (averaging 32.23±0.60 Ma). The ages are obviously younger than those of the ore-hosted complex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Baimazhai nickel deposi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dicated that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and those in the Sanjiang ARIR are similar in tectonic setting, mineral assemblage and geochemistry. It is considered that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anjiang ARIR, and the lamprophyres and ore-hosted complex in the orefield represent the products of two times of different magmatic activity from different mantle 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ge of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is older than that of the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Ailaoshan-Honghe fault belt, suggesting that the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Ailaoshan-Honghe fault belt is not the factor leading to magmatic activity of lamprophyres in the orefield, while it is more possible that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Sanjiang ARIR promoted strike-slip shearing of the fault belt.  相似文献   
46.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和支撑。近年来我省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大,尚未利用资源中可供建井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受我省煤炭资源聚煤规律、赋存总量、地质条件和主要预测区勘查程度低等条件的限制,资源勘查形势严峻。通过对吉林省煤炭资源开发情况、煤炭供需形势及预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加大、加快地质勘查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接续和供给。  相似文献   
47.
刘可思 《福建地质》2008,27(4):345-351
宁德禅地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夹层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缓倾角似层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在时空上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相关,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8.
福建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辉 《福建地质》2008,27(3):289-295
福建沿海地区3.8万km^2区域内,采集陆地浅层地下水(井水)1206件样品进行测试19种元素中,选择Be、Cd、C1、Cu、F、Fe、Hg、Mn、Pb、Zn等10个元素,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探究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的质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条件及地理条件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49.
2006年7月16日娃娃沟流域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给下游3个电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大渡河流域一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分析得出,娃娃沟泥石流重度高、搬运能力强,泥石流固体物质砂、石混杂,粗大砾石含量高;暴发频率低、规模大,流速及峰值流量分别高达10.78m/s及798.5m^3/s;在汇口处,泥石流堆积物堵塞河道是引起下游电站受灾的重要原因,高重度、粗颗粒、大流量的组合是此次泥石流堵江的重要原因。堵河判别计算结果显示在发生百年一遇泥石流时,该断面均有发生堵河的可能。娃娃沟泥石流表明:①在大渡河支流的泥石流沟周边的中小电站极有可能在泥石流暴发时受到破坏。因此,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泥石流沟的防灾减灾工作;②虽然娃娃沟流域植被良好,但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泥石流。表明植被不能完全避免泥石流的发生,对于此类泥石流沟不能疏忽大意。  相似文献   
50.
山西省太谷县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谷县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太谷县发育地质灾害92处,区内地裂缝占灾害点总数46.7%,主要发育于平原区;不稳定斜坡占灾害点总数32.6%,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2.0%,且80%为土质滑坡;泥石流以沟谷型为主,占灾害点总数5.4%;崩塌占灾害点总数3.3%。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