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磷酸盐化和硅化)生物群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它为研究包括后生动物在内的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最近,由于其中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保存了与某些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类似的卵裂特征,被认为是后生动物的休眠卵和胚胎化石。但是,由于至今未发现可靠的囊胚期到原肠胚期和幼体孵化的化石证据,此类化石的动、植物之争一直没有停止。作者近期对该套含磷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除已报道的大量休眠卵和胚胎化石外,还发现保存原肠发育特征的磷酸盐化实体化石、蓝藻细胞集合体、可疑海绵动物化石及类似瓶形的不明化石等。研究表明,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了多种门类的不同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完好的未元古纪磷质化石库。  相似文献   
102.
陕西新元古代末期奇异骨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洪  张录易  谢从瑞 《地球学报》2002,23(5):387-394
陕西宁强新元古代末期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发现与Cloudina,Sinotubulites等管状动物骨骼化石共生的大量微体奇异骨骼化石,其中的一些似与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有一定的亲缘,如形态奇特的铆钉状化石、腹足类化石等,证实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生物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奇异骨骼与陡山沱期生物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一些分枝的管状化石,这一化石组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组合包含了可能的矿化后生藻类(具各种分枝类型)、矿化的蓝绿藻类化石等。种种迹象表明,在新元古代末期整个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生物矿化事件,这一发现弥补了国内外新元古代末期矿化后生植物资料的空缺;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所展示的球状化石由于形态多样,数量众多,内部结构各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望在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3.
刘勇  胡屿 《城市地质》2013,8(2):16-20
本文对永窝、大寨滑坡-碎屑流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斜坡坡体结构面发育,主要存在3组陡倾构造节理以及一组原生节理,将岩体切割成楔形体,其中一组构造节理形成的古断裂面,为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连续的干旱,然后持续的强降雨,诱发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云南罗平上石坎剖面是产出罗平生物群的代表性剖面。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模式,从产化石层位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生屑泥粒灰岩和砾屑灰岩。通过在化石采掘现场对化石富集层位的统计,将产化石层位细分为生物群上层段UFH(Upper Fossil Horizon)和生物群下层段LFH(Lower Fossil Horizon),并进一步探讨了每个层段中沉积微相与化石富集规律的关系,发现化石富集程度高的层段主要发育灰泥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粪球粒-生屑泥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等4种沉积微相。这种沉积微相组合主要发育在深水、低能的台内盆地环境中,环境水体的滞留、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强降雨在山地灾害链成灾演化中的关键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09年的干旱后,2010年雨季,中国西部山区山地灾害频繁暴发并演化成灾害链,强降雨起到了关键控制作用。降雨使山地灾害链极大扩展了空间影响范围,加速了演化进程。选取灾害链演化中的滑坡、泥石流两个关键环节,构建力学模型,对降雨的控制激发作用进行分析,分别以贵州关岭滑坡-碎屑流灾害链、甘肃舟曲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为典型实例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强降雨激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控制作用是通过特殊的水作用机制体现的,久旱强雨是灾害链预警防控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106.
贵州遵义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含Mo、Ni、U等重金属的富集层,它们一直被认为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贵州遵义松林小竹一带的寒武系底部地层的系统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遵义松林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中富含Mo、Ni、U等重金属层属于热液(水)喷流沉积,主要依据有:①含大量的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及较多的锑硫镍矿、黄铜矿、闪锌矿、重晶石、石英、石膏等矿物;②具有大量的同生砾屑,砾屑成分为黑色碳质体和碎屑状黄铁矿、针镍矿、硫钼矿等矿石,它们堆积成层状结构,碎屑呈被撕裂状、棱角状、熔蚀港湾状等结构,球状、脸盆状、枕头状等构造,它们类似海底喷流沉积;③硅同位素、锶同位素、Re/Os值、Th/Sc值、Th/U值都表明有深部物质加入;④黑色岩系中夹碳酸盐岩透镜体,碳同位素具有强烈负异常特征,表明有热液作用;⑤超强富集元素Mo、As、Se、Re和T1都属于典型的气相迁移元素,而钼是典型的高温气相迁移元素,暗示了可能存在火山射气作用;而强富集的Ni、U、Au、Ag、PGE元素组合是超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表明有热液活动。研究发现在热液(水)喷流沉积形成的富集Mo、Ni、U等重金属硫化物层之上,产出丰度大、分异度低、含大型海绵类、双壳类、菌藻类和少量大型蠕虫化石的生物群,它的特征与现代太平洋海底热喷口附近的生物群类似,因此认为遵义小竹一带寒武系底部生物群属于与海底热喷口相关生物群,这一新发现对研究寒武纪生态和生物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主要分布于鲁西蒙阴盆地上侏罗统三台组、辽西金—羊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冀西北尚义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后城组(原阎家窑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甘肃下白垩统河口群。各地风成砂岩均具高角度大型—巨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分选较好—好,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等沉积特征。对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赋存层位以及风成砂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对比,将风成砂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即基末利期—贝利阿斯期、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和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且从鲁西到甘肃风成砂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通过上述5个地区风成砂的古风向研究发现,当时西北风盛行,古地磁研究显示风成砂岩发育于N25°—N45°之间区域。根据当前全球风带分布特征,认为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西风带上,为行星风系所控制。通过对比南半球同期风成砂岩古风向研究,提出全球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均处于西风带上。结合风成砂及相应层位沉积特征、沉积环境的研究,初步推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N30°以北地区为干旱寒冷气候,而N30°以南地区则干旱炎热,华北北部整体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环境,山间盆地发育,火山活动频发。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的演替过程与风成砂沉积相耦合,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8.
Bivalves, crabs, fishes, seawater, and sediment collected from the inner part of Tokyo Bay, Japan, were measured for 20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PBDE) and 5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 congeners. To determine the trophic levels of the organism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s (δ13C and δ15N) were also measured.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of PBDE and PCB congeners increased as the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rose to log Kow = 7, above which they decreased again. Biomagnification of PCBs and several PBDE congeners (BDE47, 99, 100, 153 and 154) up the trophic ladder was confirmed b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concentrations and δ15N. Other PBDE congeners showed a negative or no correlation, suggesting their biotransformation through metabolism. The more hydrophobic congeners of both PBDEs (Br = 2-6) and PCBs (Cl = 6-9) were biomagnified more. It thus appears that PBDEs are less biomagnified than PCBs.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罗平生物群是继贵州关岭动物群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本文结合云南罗平生物群的特点,分析了罗平生物群的科学研究价值、审美学价值及其开发前景,认为建立地质公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0.
黔东北及邻区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陡山沱早期,沉积环境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碳酸盐台地潮上坪-台缘浅滩相和浅海陆棚盆地相;陡山沱晚期,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开阔台地相区和深水陆棚-次深海相区。庙河型生物群的产出位于晚期开阔台地向深水陆棚-次深海过渡相区中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中,其沉积环境为最大浪基面以下的宁静、贫氧环境,其沉积方式为悬浮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