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贵州晚三叠世关岭生物群大型鱼龙化石一新属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孝红  程龙 《地质通报》2003,22(4):228-235
根据采自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小凹组下段两个分别具有完整骨架和呈立体保存的头骨标本,命名和描述为一种大型的长体型的鱼龙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gen.et sp.nov.。这类鱼龙以下颌后部缺齿,荐前椎数约69节,前肢边缘的凹口出现在桡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上为特征。Panjiangsaurus外鼻孔的骨片组成与中、晚三叠世Shastasaurus和Cymbaspondylus的外鼻孔相似,肩带和腰带也具有晚三叠世卡尼期Shonisaurus的肩带和腰带的特点,但其挠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均发育有凹槽的前肢,可以与晚三叠世诺利期Macgonwani以及早株罗世Stenopterygius的前肢相比较,而具有株罗纪鱼龙的特征。  相似文献   
82.
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海参骨片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竹杆坡组发现的海参骨片化石5属6种及2个属种未定的形态类型。分析了海参化石属种的历史分布特征,上述化石指示竹杆坡组为晚三叠世沉积产物。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关岭生物群的内容,为探讨中国三叠纪海参骨片化石的分类及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3.
贵州关岭生物群的埋藏环境与古生态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新建并逐层描述了含关岭生物群的上三叠统小凹组。根据小凹组下段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生物群生态特征分析,指出关岭新铺乡一带在晚三叠世时为一个三面环陆、一面可能与特提斯大洋相通的局限海湾。关岭生物群中少量完好保存的植物化石的生态特点指示该区当时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雨水充沛。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海湾中的海水可能受间歇性大量淡水注入影响而出现间歇性淡化,并导致生物原来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出现间歇性缺氧,而发生生物集群死亡和埋藏。  相似文献   
84.
季强  袁崇喜 《地质论评》2002,48(2):221-224
本文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道虎沟生物群的组成及相关地层的岩性,并根据长尾型嘴口龙类(Rhamphorhynchoidea)翼龙与短尾型翼手龙类(Pterodactyloidea)翼龙同期共生的特点,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道虎沟生物群中翼龙身上发育的皮肤衍生物,初步认为它们是原始羽毛(protofeathers),至少是与羽毛同源的(feather-homologous),这对于了解羽毛(广义)的演化历史和早期的形态结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海盆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古水体深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海盆的古地理格局、岩性及生物群的纵向变化、Ce异常变化的旋回性和生物群对海水深度的指示作用的讨论, 认为扬子海盆晚奥陶世五峰期经历了5个旋回的海平面变化, 海水最浅为 50~ 80m(观音桥层 ), 海水最深约500m左右。  相似文献   
86.
宁城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完整、连续,但该岩石地层序列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含道虎沟生物群岩石地层剖面的发现和实测表明,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层序列从下至上由中侏罗世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和早白垩世义县组组成。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下部以沉积岩系为主,产道虎沟生物群,上部为中、基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2Ma和164~165Ma。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地层序列既为土城子组平行不整合覆盖,而且二者又同时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含道虎沟生物群的晚中生代岩石地层的地质年代早于热河生物群,为中侏罗世的产物,现暂将其统并为九龙山组—髫髻山组。  相似文献   
87.
西藏洛扎以南的我国境内存在一套由变质砂岩、变粉砂岩、板岩、泥晶灰岩组成的哑地层,前人称之为拉康组,为时代存疑地层。新近在该组下段的中上部发现了丰富的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经鉴定有4科6属(未定种),时代为早白垩世的贝里阿斯期一早阿尔必期,这些不同于康马一隆子地层分区生物群的化石的发现,不仅确定了拉康组的时代,也使北喜玛拉雅地层分区的东延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8.
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5,19(2):88-95
根据200余口钻井资料,运用了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建立了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早白垩世为盆地断陷期,发育了含热河生物群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中晚白垩世为盆地坳陷期,发育含松花江生物群与明水生物群地层,包括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相似文献   
89.
洪友崇 《现代地质》1993,7(4):373-383,T002
本文探讨东亚古陆独特而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起源、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规律;同时也提出其顶底的界限范围。总结和补充笔者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关于热河生物群起源于华北、以燕辽为中心,尔后向外扩散和迁移,形成独特的生物区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
本文试图根据孢粉组合中各类别成分的分析,推断盆地从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古植被、古气候有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依据化石生物群中不同类别的特征和含量分析、以及孢粉与藻类的比值,推测早第三纪盆地属大陆滨海区陆相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