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武艳红  李欢欢 《探矿工程》2013,40(3):28-31,34
自海拉尔油田实施钻井提速以来,部分井出现螺旋井壁现象,对完井电测曲线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测井解释的共151口井,比例达15.60%。螺旋井壁现象在乌东区块尤为明显,仅乌东区块发生明显螺旋井达到36口,占乌东区块全部钻井的28.8%。从地质、工程等角度阐述了形成螺旋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技术措施。2012年下半年在乌尔逊凹陷2口井试验螺旋井壁预防及解决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再大面积出现螺旋井壁现象。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目前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变差的特点,以纵向岩溶分带、油井分段开采特征为基础,首次提出缝洞型油藏致密段定义,利用岩心、测井、单井纵向岩溶带分布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及地震波阻抗反演等,建立缝洞型油藏高阻致密段划分标准.采用点、线、面相结合技术流程,研究塔河油田6、7区不同致密段分布.该方法已应用到塔河油田开发中,效果较好,成为“十二五”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和提高储量动用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大港油田中部滩海新近纪古湖泊发育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中部滩海新近系层系是重要的油气后备勘探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前人普遍认为新近系层系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借鉴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经验, 基于遗迹组构、微古生物、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分析, 认为中部滩海东部发育开阔的古湖泊, 其证据为: 发育见于国内外浅湖环境的典型的Palaeophycus遗迹组构; 发现丰富的见于正常浅湖环境的浮游绿藻化石; 发现较多的仅分布在古代和现代湖泊中的介形类——Candona、Cypris; 干酪根类型、生物有机化合物、碳氧同位素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也证明了古湖泊的存在.馆陶组中、晚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为湖泊逐渐扩张达到鼎盛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4.
从天然裂缝、地应力及水力压裂等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蒙古Toson Uul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实际资料,详细分析了油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水力压裂裂缝展布规律,提出适合油藏特征的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对加深油田储层裂缝认识,指导油田制定合理开发方式以及开发后期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西峰油田长8油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储层储集砂体成分主要由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组成,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A期。早期的压实作用及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类型;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类型。  相似文献   
106.
川口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川口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等研究方法说明川口油田长6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碎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胶结作用表现为浊沸石、绿泥石、粘土矿物、碳酸盐胶结;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的溶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田继军 《现代地质》2009,23(2):319-325
针对河南井楼油田一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严重、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核三段Ⅲ5-6-Ⅳ1-3小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短期旋回、25个超短期旋回。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Ⅲ5-6-Ⅳ1-3小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个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远砂坝4个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5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含油性好,河道侧翼较差,分流间湾为干层,充分说明井楼油田一区为构造岩性控制的油藏,这为井楼油田扩展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问题,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顶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 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9.
陈学政  韩冰 《海洋科学》2005,29(7):65-68
根据实践经验并参考近10年来的文献,从工程技术角度分析了原油处理厂处理油田采出水时遇到的腐蚀和结垢问题,从污水水质、腐蚀形态和污垢形成3个方面阐述了管道设备污损现状和原因,并分别从应用耐蚀材料、阴极保护技术、改变水质和提高工程质量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10.
东濮凹陷文留油田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及相关油藏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震资料, 结合地质、钻井资料,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岩的物理性质、地震反射特征、几何形态、与盐岩相关油气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盐岩具有密度恒定特性(低密度)和速度稳定特性(高速度), 基本不随深度变化。盐岩与砂泥岩体之间有较强的波阻抗差, 因而其界面反射特征明显。但盐岩的流动特性造成盐岩体有多种赋存状态, 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各不相同, 这是盐岩解释的主要困难。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归纳出盐层(体)解释判定模式, 认为本区盐岩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原生板状盐岩、后生变形盐岩和次生盐墙。盐岩流动变形及相变形成了3类油气藏:盐上堑式背斜油气藏、盐侧向封堵油气藏和盐下盐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