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0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83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896篇
地质学   5000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论述了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工作概况,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建立的相应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对埋地管线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境内相继发生62和61级地震,微观震中分别为2595°N,10123°E和2592°N,10130°E;宏观震中分别位于大姚县城北约25km的昙华乡和20km的六苴乡,极震区烈度均为Ⅷ度。两次地震共造成19人死亡,60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750万元。通过对这两次强震序列的时、空、强等特征进行分析认为①在大姚62级地震序列衰减后期呈现出一些“双震”的特征;②大姚61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仍有异常显示;③大姚62,61级地震的发生是楚雄—南华地震带强震活动进一步向北延伸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3.
渤海残留盆地油气地球物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海相残留盆地的概念,对近年来渤海海相残留盆地油藏的烃源岩、储集体、构造带及圈闭类型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海相盆地潜山油藏勘探历程进行概述,重点对海相残留盆地及潜山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构成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杂岩。在此基础上,厘定了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成因模型,并对苏鲁造山带的东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华北和扬子陆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地表和深部出露的各种岩石中发现的继承性锆石的测年数据,报道了太古宙基底和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并简要地论述其地质意义。华北陆块东北缘、东南缘、北缘、西北缘共6个地区的深部都存在新太古代和中、古太古代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南缘深部也存在古太古代岩浆事件的新信息。在华北陆块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龄直方图(以太古宙岩浆事件为主)上,最高峰值位于2.45-2.6 Ga区间,而以2.5-2.55 Ga最为突出,显示该区间岩浆事件最为强烈,可能代表一次重要的碰撞事件。此外还见有2.7 Ga,2.8 -2.85 Ga,2.95-3.0 Ga,3.1-3.15 Ga,3.3-3.4 Ga,3.45-3.5 Ga,3.6 Ga和3.8 Ga等较高峰值,反映了岩浆事件不同活动阶段的演化趋势。扬子陆块北缘地表和深部有与华北陆块相似的太古宙古老基底信息。扬子陆块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缘相当于江南古陆的地区以及扬子陆块西南缘地区在地壳深部均保留有新太古代和/或古太古代岩浆锆石的年龄信息。秦岭-大别造山带从东到西,多处(主要是深部)也发现有新-中太古代残余岩浆锆石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馒头组是华北地台盖层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前人研究认为馒头组是滨海沼泽相、潮坪—泻湖相和沿岸滩坝相沉积组合。我们首次在济南和新泰地区馒头组中发现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组合,表明华北地台早寒武世沉积组合形成于深海半深海浅海中,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详细研究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的基本地质特征,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特征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渤海湾盆地中古潜山成因以及潜山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是中国较早发现油田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该区油气勘探又获得进一步突破。文中根据近几年得到的地震、钻井、地面露头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的构造特征。祁连山北缘冲断带具有中国西部山前冲断带的共同特征:构造主要定型于喜山期;断层相关褶皱、冲断构造体系发育;冲断带分段分带明显;构造复杂。除此之外,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也有独特的构造特征。由于不同性质盆地的叠合,冲断带走向方向地层组成变化大;冲断带的分段性受控于古构造格局;主要发育横向叠置的多重冲断构造体系。这些特征造成了北缘冲断带油气勘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8.
谢一矿小型层滑构造特征对煤厚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寿明  黄晖 《安徽地质》2005,15(3):190-192
通过分析层滑构造的基本形式、分布特征和在煤层中的展现形态,指出层滑构造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特征,对煤厚的变化做到定性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999.
江苏省沿江基础产业带开发模式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际资本转移特征和沿长江资源开发特征、产业发展基础等,江苏长江沿江地区适合建设国际化基础产业带。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基础产业通江达海的布局要求,良好的市场空间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的背景和机遇;在借鉴国际大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产业带开发的基本模式,并针对可能存在问题和风险提出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In South Mongolia, the Hercynian structures of a linear collisional thrust-and-fold zone formed in the Carboniferous are bounded by the Caledonides of Central and North Mongolia on the north, being truncated on the south by the Indosinides of the Inner Mongolia. Tectonic sheets of the Caledonides-Hercynides junction zone confined to southern flank of the Mongolian-Gobi Altai are composed of high-gradient metamorphites of the South Altai metamorphic belt. The belt of these rocks traceable northwestward in China and eastern Kazakhstan delineates margin of the North Asian Caledonian paleocontinent.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geochronological study, the high- and low-gradient metamorphic rocks of the belt originated respectively 385 and 360–370 Ma ago. However, tectonic position of crystalline rock sequences, which have not been dated, remains unclear. Geochronological interval postulated for these rocks is very broad, ranging from the Early Precambrian to the Devonian. Dating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siliciclastic metasediments of the Bodonchin tectonic sheet of the belt show that their protoliths accumulated during the time span of 460–390 Ma (Late Ordovician-Early Devonian) on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tter into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Devonian, when development of the Siberian subduction zone resulted in formation of the South Altai metamorphic belt at deep crustal levels of the Caledonian paleocontin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