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7篇
  免费   1513篇
  国内免费   922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3063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32篇
自然地理   5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 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 级中强地震前1~2 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3.
Dougal A. Jerram  Mike Widdowson   《Lithos》2005,79(3-4):385-405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the immense volumes of eruptive products i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Provinces (CFBPs) provides vital clues, through the constraint of a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o the origins of major intraplate melting events. This work presents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duration of volcanism, epeirogenetic uplift associated with CFBPs, and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ree intensely studied CFBPs (the Parana-Etendeka, Deccan Traps and North Atlantic Igneous Province). Such a combination of key volcanological, stratigraphic and chronologic observations can reveal how a CFBP is constructed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to provide crucial geological constraints regarding their development.

Using this approach, a typical model can be gene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selected CFBPs, that describes three main phases of flood basalt volcanism. These phases are recognized in Phanerozoic CFBPs globally. At the inception of CFBP volcanism, relatively low-volume transitional-alkaline eruptions are forcibly erupted into exposed cratonic basement lithologies, sediments, and in some cases, water. Distribution of initial volcanism is strongly controll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re-existing topography, the presence of water bodies and local sedimentary systems, but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existing lithospheric and crustal weaknesses and concurrent regional stress patterns. The main phase of volcanism is typically characterised by a culmination of repeated episodes of large volume tholeiitic flows that predominantly generate large tabular flows and flow fields from a number of spatially restricted eruption sites and fissures. These tabular flows build a thick lava flow stratigraphy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c. 1–5 Ma). With the overall duration of flood volcanism lasting 5–10 Ma (the main phase accounting for less than half the overall eruptive time in each specific case). This main phase or ‘acme’ of volcanism accounts for much of the CFBP eruptive volume, indicating that eruption rates are extremely variable over the whole duration of the CFBP. During the waning phase of flood volcanism, the volume of eruptions rapidly decrease and more widely distributed localised centres of eruption begin to develop. These late-stage eruption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silica content and highly explosive eruptive products. Posteruptive modification is characterised by continued episodes of regional uplift, associated erosion, and often the persistence of a lower-volume mantle melting anomaly in the offshore parts of those CFBPs at volcanic rifted margins.  相似文献   

144.
穿插在江西广丰早白垩纪红盆中的碱性基性岩,K—Ar年龄为40.6Ma,基性岩中辉石有基质、斑晶二种类型三个世代,早世代辉石斑晶为巨晶、堆晶,是“Ⅱ型包体”;晚世代辉石斑晶为小斑晶、堆晶;伴生有适量橄榄石斑晶;最晚晶出的是基质中的辉石。多世代辉石的出现为反演该区深部地质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对福建省水氡观测资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试图利用相对均方差、拟合噪声水平和相对年变幅等三项指标,对福建省8个水氡点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6.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地区夏日哈木镍矿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夏日哈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之东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的隆起区,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小侵入体有关,属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产于辉石岩、橄辉岩和苏长岩中;矿石为块状、准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细脉状和斑杂状构造,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含少量和微量紫硫镍矿、马基诺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铋矿、钛铁矿和自然铋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方辉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镁铁闪石、直闪石、滑石、蛇纹石等。文中对夏日哈木和金川我国两个超大型镍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与世界上主要同类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相比较,夏日哈木镍矿具有不少独特的特征,如其成岩成矿时代相对较年轻,矿石中铜的品位较低、亏损铂族元素等。  相似文献   
147.
湖南省沉积型锰矿地质环境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少华 《地质与勘探》2016,52(2):209-219
湖南省沉积型锰成矿时代跨度大,最早由早元古代板溪群马底驿期至早二叠世孤峰期。其中,早南华纪大塘坡期、中奥陶世烟溪期及中二叠世孤峰期为三个最主要成锰集中期,并且大体呈现出朝东南方向成矿时代变新的趋势。成锰沉积盆地是锰矿床就位的重要场所,相应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为锰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即相对缺氧的、滞流的安静环境。这种环境在诸多古地理环境中都可以形成,导致了锰成矿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如浅海陆棚相、次深海棚缘盆地相、次深海台缘斜坡相及陆表次深海海盆相。三个主要成锰期锰成矿作用具有统一性,成矿作用与地壳拉张、海侵事件、缺氧事件等区域性重大地质事件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148.
1971—2010年京津冀大城市热岛效应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伟东  尤焕苓  孙丹 《气象》2016,42(5):598-606
利用1971—2010年均一化的京津冀区域逐日气温数据与质量控制后的2011年自动站逐时气温数据,分析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热岛效应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个城市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呈非对称性特征,最强为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其次为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弱为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北京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石家庄相对较弱,石家庄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近40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达0.13℃。石家庄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为北京,最小为天津,近40年北京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呈缓慢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06℃,石家庄变化不明显,天津呈微弱下降趋势。最低气温的热岛在北京最强,其次为天津,最小为石家庄,近40年最低气温热岛效应天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18℃,其次为石家庄,北京呈微弱下降趋势。三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通常表现为夏季较弱,冬季最强。三个城市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北京10月热岛效应最弱,其他月份变化不大;天津热岛效应6月最弱,在1或12月最强;石家庄4和5月热岛效应最强,10月热岛效应最弱。由2011年自动站数据得到的平均气温热岛效应与1971—2010年的40年平均得到的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2011年自动站热岛效应在一天中表现为白天热岛强度较低,而夜间热岛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9.
为了建立鲁中地区土壤水分精细化预报模型,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进行土壤水分年、月变化特征研究,并结合附近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农田蒸散模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和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4—6月无降水条件下平原水浇田与山旱田土壤水分1 d、7 d降幅的经验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年变化趋势和0~50 cm基本一致,年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6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出现干旱。对预报模型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代平均相对误差为0.07%,7 d模型和1 d模型滚动预报第7天0~5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5和-2.17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7%和-1.56%,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预报精度较高,为鲁中地区土壤墒情监测和精细化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0.
目前,基层台站在雷暴预警预报中主要依赖传统经验预报方法,而对卫星云图、大气电场、多普勒雷达回波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释用水平不高,存在主观定性分析多、客观定量计算少等不足。依托现有气象资料和雷暴预报方法,以雷暴预警预报系统构建为目标,从气象数据仓库构建、支持向量机雷暴预报、相似预报雷暴预报、Poor Man集合预报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探讨了雷暴预警预报系统构建方法,实现了雷暴中期预测、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预警三个层次的预报功能,解决了气象资料庞杂难以管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水平不高、数值预报结果存在"跃变"、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缺乏手段等问题,提高了基层台站雷暴预报工作效率和预报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系统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